京州市公安局內,李達康正向外走去,心中思緒翻湧。
他期盼著沙瑞金在京都方麵的交流中能多為他美言幾句,在高層領導麵前塑造良好的形象,助他順利晉升省長。
在他看來,漢東省無人比他更有能力、魄力,對工作更執著、熱情。
他深信此位非他莫屬,若真出現變故未能上任,也隻會暫時空缺,留待合適時機由他填補。
為了實現目標,激勵趙東來變得尤為重要。
李達康清楚,若他成為省長,身邊需要可靠且有能力的人輔佐。
若是繼續沿用祁銅煒安排的人馬,日後開展工作定會舉步維艱,甚至前功儘棄。
因此,他必須爭取趙東來的支持。
然而,這種激勵也是迫於無奈。
如今局勢下,可用之人寥寥無幾,趙東來便成了少數希望之一。
李達康希望通過引導,讓趙東快來日能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造成這一局麵的關鍵在於漢東省政治生態中存在嚴重問題,這是亟需解決的核心所在。
它如陰影般籠罩著整個官場,深遠地影響著方方麵麵。
漢東大學畢業生幾乎“掌控”
了漢東官場,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
追溯過去,高育良的上任成為這一局麵發展的關鍵節點。
高育良在官場地位崇高,他的存在像一麵旗幟,吸引了眾多校友。
祁銅煒、陳海等傑出校友在各自領域的出色表現,進一步激發了漢東大學學生對仕途的向往。
對他們來說,進入官場仿佛成了人生的理想路徑。
這種影響逐漸擴展,不再僅限於政法係,而是像漣漪一樣擴散到全校各專業。
京州,李達康坐在專車上,望著窗外,仍在思考。
在漢東大學,一種觀念逐漸根深蒂固——憑借學校的金字招牌,進入漢東官場擁有先天優勢。
從實際情況看,這種觀念並非全無道理。
漢東官場的關鍵崗位上,常能看到該校畢業生的身影,他們互相支持,形成了獨特的人脈網和群體效應。
然而,這對李達康來說,卻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他渴望招攬人才推動發展,但現實讓他屢屢受挫,那些畢業生對他心存疑慮。
高育良、祁銅煒等人被奉為楷模,
受到眾多校友的仰慕與追隨。
在校友選擇職業道路時,
往往更願意接近高育良的勢力圈,
期望得到他的保護與支持。
這讓李達康在招攬人才時屢屢碰壁。
每念及此,他心中滿是無奈。
他知道依賴下屬推動工作進展並不容易。
回想丁義珍事件,
如同一顆重石,
將他推入今日的艱難處境。
在這複雜局麵中,他所能做的,
唯有儘己所能,
以堅韌不拔的努力,
讓京州取得佳績。
……
漢東省公安廳。
祁銅煒的辦公室裡,
陽光透過明亮的大窗戶灑落,
輕柔地鋪在他的辦公桌上。
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他正專注審閱文件,
聞聲後,迅速將目光從文件移開,
拿起電話。
看到來電顯示為高育良辦公室,
他毫不猶豫地接起。
“喂,育良書記!”
祁銅煒語氣恭敬,
身體不自覺向前微傾。
電話另一端,高育良爽朗的笑聲響亮:
“銅煒啊,省廳剛下達通知。”
笑聲稍作停頓,高育良接著說:
“決定由你接替王國正的位置。”
“兼任省廳副廳長。”
“以後要更加努力,好好表現!”
祁銅煒聽罷,臉上浮現出興奮的笑容,
眼中神采奕奕:
“育良書記,這一切都離不開您的精心指導與鼎力支持!”
“若非您,我可能至今仍在迷茫中徘徊。”
新人求支持,求關注!
同樣受益匪淺。
語氣溫和,透著幾分欣慰:“銅煒啊,這主要還是你自身努力的結果。”
“而且,你現在既是公安廳長,又是副省長,職位比那副書記還要高出一截。”
“老師我希望你能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就,為漢東省做出更多貢獻。”
高育良略作停頓,繼續說道:“好了,我隻是來告訴你一聲。”
“對了,關於王國正那邊,你還是要去一趟。”
“哪怕不是為了具體工作,畢竟他是你的前任。”
“這麼多年,他兢兢業業,從無差錯。”
“如果他再年輕十歲,我可能還會繼續重用他。”
祁銅煒忙點頭:“育良書記,我明白!”
掛斷電話後,祁銅煒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
自重生以來,他對漢東官場已了然於胸。
重生後的他,性情收斂了不少。
但對所謂的“學習”
,內心仍不太重視。
不過,去拜訪王國正是必須的。
以往,祁銅煒對這種拜訪不以為意。
他認為:
王國正退休後,將無人問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