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埠貴原本沒這個想法,但一千塊的獎金實在讓他心動。
如今,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才掙幾十塊錢,就算漲過工資的,沒漲過的也就三十多塊。
“三大爺,您要是真想做點事,可以試試兼職會計,做臨時工。”
許大茂想了想,安排個工作罷了,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錢,一點也不心疼。
不過三大爺年紀大了,偶爾做做就行,天天乾肯定不行,老人的身體受不了。
“嘿,怎麼一到我這就成臨時工了?”閻埠貴有些不樂意,臨時工聽起來多不好聽,秦淮茹不就是個臨時工嗎?
大家都叫她秦師傅,但她那點水平,誰不清楚呢?
他不一樣,他是有真才實學的小學老師,當臨時工多委屈啊。
“您放心,當臨時工,我們照樣發獎金。”
許大茂話一出口,閻埠貴立馬樂了。
有獎金就不一樣了,工廠每月才給幾塊錢獎金,而剛才提到的一千塊獎金。
對於一個臨時工來說,隻要有十幾塊的月獎金,閻埠貴就很滿足了。
“對了,三大爺,您得幫我和其他兩位大爺說說,到時候讓他們過來撐場麵。”
許大茂覺得,李國生不是本地人,萬一那些年輕人不服氣怎麼辦。
還是要叫上易中海和劉海中,他們有威望,那些年輕人不敢不聽他們的話。
“沒問題,咱們三位大爺隨你調遣,大茂,加工部一定要建起來,而且要搞得紅紅火火,讓大家都知道。”
閻埠貴一口答應下來,這事簡單得很,三位大爺出馬,沒有辦不成的事。
從前院出來後,許大茂打算去看看招工的情況如何。
走到辦事處時,看到許多知青在門口排隊等候。
這些知青回城的越來越多,但工作還沒著落,就連掃大街都搶著乾。
知青們聽說街道要搞集體經營,紛紛前來打聽消息。辦事員解釋後,大家都明白這是要成立加工部。不管具體是什麼性質的企業,先爭取進入再說,至少能有個工作機會。
知青們排隊等候,人數越多,彼此間的神色就越凝重。街道提供的崗位有限,每個人都可能是競爭對手。
街道明確表示隻接收回城的年輕人,年紀稍長的不在考慮範圍內。因此,許大茂隻能在一旁徘徊,知青們對他並無興趣。
不久,麵試結束,成功入選的知青喜笑顏開,落選者則神情沮喪。主任安慰大家說,加工部以後還會有招聘機會。
主任對落選者感到抱歉,但人手已足夠,不可能全部錄用。首批工人定為五十人,若非許大茂堅持,主任原本覺得人數已經夠了。
落選者無奈離去,許大茂被主任叫到近前。主任向大家介紹:“這位就是加工部的廠長,許廠長!”
儘管加工部隸屬於街道企業,但許大茂可不是普通的下屬。他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容忽視。
“許廠長好!”知青們熱情打招呼,有人低聲議論。許大茂平時就常出現在街道,騎著醒目的鳳凰自行車,很難不引起注意。不過,大家之前隻知道他是放映員,沒想到如今成了廠長。
“各位不必拘束,能留在這裡都是優秀人才。今後我們共同工作,我希望你們能把我當作朋友、兄弟。”
“我喜歡年輕人,因為你們代表著未來的希望,也是加工部的未來。”
許大茂先誇讚一番,將做壞事的任務推給李國生,而自己則專注於做好事,為知青們送去溫暖。
作為廠長,必須掌控全局,讓所有人都服從指揮,但強硬的方式行不通,需要采取溫和手段。與群眾保持聯係很重要,問題的責任應該轉嫁給他人,工人們可以批評乾部,但絕不能指責廠長。
“咱們這位許廠長真是通情達理。”
“確實,和其他廠長不一樣。”
知青們私下討論,認為進入加工部並非壞事。這樣的廠長哪裡去找?
“咳咳,我們的工廠雖然剛起步,但工資絕對有保障,每人每月三十二塊五。”
“加工部效益很好,利潤豐厚,不僅發獎金,還有各種福利,多勞多得,能拿多少福利全看個人能力。”
許大茂慶幸加工部創辦得早,若再晚些,基本工資恐怕就不是這個數了。幾年後工資可能上漲,這對加工部反而是不利的。創業初期能省則省,等有了收益再揮霍無妨,但現在必須節約。
許大茂話音剛落,仿佛在平靜水麵投下一顆石子。
獎金和福利,這是夢寐以求的工作!
知青們無不心動,恨不得立刻開工。
但這是不現實的,因為還沒有完成培訓。
“過兩天我會請幾位師傅,教你們一些基礎技術,等學成後,我們就能試著承接一些訂單。”
許大茂認為隻學習不夠,還要實踐,在實踐中創造價值。這樣知青們才會更有動力,更加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