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這就走。"
司機爽快地接過錢離開,這次出差沒有白跑。
趕緊買些京城特產,很多人托他帶東西,這一趟收入不少。
轟隆隆~
駕駛員走出大門,迅速坐上了車。
大解放從加工部駛出,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廠長辦公室內。
“國生啊,過幾天,會來五十名新工人。到時候你重新分組,讓有經驗的老手帶一帶他們。先讓他們處理簡單的訂單,咱們慢慢來,不用急。”
“這個月的日純利潤已經達到了一千七,下個月爭取突破兩千。”
許大茂仔細算過,用純利潤的一半買車有些奢侈。
砍掉一部分,按照純利潤的百分之二十購車,一輛車四五萬就夠了。
稍微知名的品牌得六七萬,至於吉普車,根本買不到。即便如此,七萬的預算他們兩個月就能掙出來,隻要能搞到票,買車的資金不成問題。
票還是要想辦法搞到的。
“頭兒,您放心,我一定教好他們。”
李國生深知許大茂的能力,因此從不過問訂單的事情。
有訂單就行,問那麼多乾什麼?知道太多反而不好。
李國生很聰明,這一點他明白得很,從不越權行事。這也是許大茂欣賞他的原因,來到京城後,這家夥從未惹過麻煩。
“你先回去吧,我明天把訂單給你。”
訂單都存放在空間裡,許大茂並不急於交給李國生。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晚一天也沒關係,讓工人們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一旦開始接單,他們就再也沒有空閒時間了。
靠晚上那點休息時間,根本不夠恢複體力。
許大茂打算排班調整,抽出時間讓工人回家休整。
一天太多的話,那就先休息半天。他們是技術工種,利潤高怕什麼。
第183章
日子一天天過去,加工部每天都有進賬。
其他街道的人看在眼裡,眼紅不已,卻毫無辦法。
這麼高的利潤,哪怕隻是一家服裝廠,也能想儘辦法將其收歸國有。
變成國營企業後,提升一個等級,裡麵的待遇就非常誘人了。
但這家加工部規模小,什麼都沒有,完全依賴許大茂的人脈攬活。
說實話,他們工廠的工人水平一般,比不上國營的老工人。廠裡的設備並不算高級,頂多買了一台彩電算是有點價值。所以無論怎麼看,加工部就像一隻刺蝟,讓人難以下手。
表麵上看似繁榮,一旦訂單停止,廠裡幾百號人吃飯,很快就會陷入困境。意識到這一點後,沒人再對加工部打主意。
工廠真正的價值在於機器和工人。比如國棉廠引進的好機器,或者像軋鋼廠那樣的高水平老工人,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而加工部什麼都沒有,隻是靠接訂單賺錢,這種工廠隨便誰都能開,那些下級廠不就是這樣嗎?
國營廠注重麵子,賺錢不是首要目標,為上級服務才是重點。加工部卻不同,專為盈利,什麼樣的訂單都接,不挑三揀四。
兩個月下來,純利潤就達到了十幾萬,令人眼紅,但沒人願意接手。這錢裝不到自己口袋裡,作為一個街道下的小廠,就算當廠長,級彆也不過是個副處。在京城這樣的職位太多了,根本不被重視。
其他街道的一些知青天天去找領導,說人家的工廠做得好,希望能給安排工作。領導不願意放人,但又沒錢建新廠,於是提出讓知青自己籌資,有了資金就可以建廠。如果沒有錢,那就從小作坊開始,慢慢發展。
許大茂對此並不在意,他們也可以降低標準,隻要能維持收支平衡,不倒閉就行。
加工部。
“廠長,我聽說最近有些街道正在組織知青,打算籌錢開辦小作坊,好像跟我們一樣,也打算做加工業務。”劉全有在外頭探聽到了這個消息,立刻跑來向許大茂彙報。
工廠現在越來越興旺,他的獎金也越來越高,怎會坐視彆人來搶生意呢?
"我們得先發製人,從廠裡挑選十個口才好的人,派出去宣傳咱們工廠,爭取老百姓的訂單。隻要能接到單子,價格低點沒關係,老百姓的要求不高,單子也容易完成。"
"拉來的訂單多,同樣給予獎金,表現優秀的可以調入業務科專門負責業務拓展。"許大茂略作思考後提出了這個主意,畢竟國營企業講究麵子,他們不需要。
讓業務員積極一些,好好拉訂單。老百姓之前沒見過這種方式,他們不知道還能這樣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