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啊,廠長!"劉全有表示讚同,他自己絕不會去外麵跑業務。在外奔波挺丟人的,還得隨身攜帶介紹信,甚至可能有大媽跟著。這種工作需要厚臉皮,不然真的做不來。
"抓緊時間落實,我馬上要去見紅旗廠的客戶,跟他們談談水暖加工的事。隻要拿到這個單子,我們這個月的利潤就有希望突破。"
許大茂打算搶占市場,如果不讓招人,那就全力搶生意。要是能把加工部變成國營企業就好了,那樣國家就得養著這些工人。到時候許大茂拍拍屁股走人,那些搞小動作的就會傻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麼多工人,生老病死、結婚生子,全得負責。沒對象的要幫忙找對象,結婚了還要分房子。全是麻煩事。
所以許大茂一點都不擔心加工部變成國營。
"明白了,廠長,我這就去安排。"劉全有立刻行動,在廠裡挑了十個有對象的。
畢竟臉皮不夠厚的話,很難找到對象,能找到對象的要麼臉皮厚,要麼能說會道。
門外。
"我都跟你們說了,記住了嗎?路上遇到老百姓,主動上前打招呼,不論貧富,都要把我們的廣告說一遍,這是廠長的要求,廣而告之就是廣告……"
劉全有耐心地向業務員解釋,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就加大投入,再抽五個人出來跑業務。
傳單不能隨便印刷,許大茂絕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讓業務員拉客戶沒問題,但亂發傳單可能會惹麻煩。
“劉科長,遇到居委會的人怎麼辦?她們會趕我們走嗎?”
業務員們並不擔心街道辦事處,街道通常不會過問這類事情,倒是居委會的老太太們喜歡多管閒事。
即便她們糾纏不清,業務員也不敢對這些老太太怎麼樣。
“如果她們趕人,你們就離開,動動腦筋,城區這麼多街道和院子,一家家跑總能找到客戶。隻要接到訂單,廠長說過,同樣會有獎金。”
劉全有傳達了許大茂的指示,錢廠裡可以少賺一些,但市場一定要占據。
加工部不生產服裝或食品這類容易被國營化的商品,而是專注於加工行業。雖然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但不算太高,像雞肋一樣,正好卡在中間。
這個市場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至少這片城區不允許彆人插手。
未來還要擴展到其他城區爭取更多訂單。
京城有好幾個區,僅普通百姓的訂單就足以讓他們獲利豐厚。
加上軋鋼廠和國棉廠的訂單,想要不賺錢都難。
“好的,劉科長,我們明白。”
業務員們充滿乾勁,一提到獎金,大家的信心就倍增。
豁出去了,反正那些單位本來就不看得起他們。
我們就是要拚命賺錢,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的人刮目相看。一個月的獎金就相當於他們兩個月的工資,足夠讓他們震驚。
“去吧,注意影響,遇到老人要耐心解釋,如果對方不願聽,禮貌道歉後離開,彆耽誤時間,繼續尋找下一個客戶。”
劉全有反複叮囑,這些新人不知道這次行動會有什麼結果。
過去拉訂單都是工廠之間互相合作,業務員無需親自麵對普通民眾。
“放心吧,劉科長,我們知道怎麼做!”
他們精神抖擻地離開工廠,十名業務員邁著堅定的步伐。
我們不怕丟麵子,如果一直貧窮下去,那才是真正的丟人。
十名業務員進入城區,如同魚兒入海,很快各自分散消失在人群中。
城區某街道上,人們在閒聊中相遇,互致問候。最近街頭巷尾熱議著前街新開的大碗茶館,吸引了許多人前往。
這時,一位年輕人悄然走近,低聲詢問:“您好,我是街道加工部的工作人員,您家裡如果有零件或電器需要維修,我們可以提供服務。”他試圖通過推銷業務來獲取訂單。
路人感到驚訝,因為傳聞這家加工部資金充裕,為何如今要主動攬活?還有人提到,這些員工大多是本地知青,怎麼形勢會如此艱難?
麵對質疑,業務員耐心解釋道:“我們確實需要訂單維持運營。隻要價格合理,無論大小訂單我們都承接。畢竟,廠裡的工資發放也需要保障。”
周圍的人開始討論起來,普遍認為這種狀況可能是因為小廠難以維係。有人感歎應該鼓勵子女進入國營企業工作,也有人對私人作坊的前景表示擔憂。
最終,眾人對街道加工部的現狀達成共識,認為它或許遇到了經營困難。
年輕人,畢竟經驗不足,進廠的話一定要選擇國營廠,小集體廠可不行。
討論了一陣後,大家始終沒有忘記業務員。
這孩子難得出來一趟,咱們得幫幫他啊。
喜歡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請大家收藏:()名義:拒絕梁璐,靠鐘小艾鎮漢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