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鎮智慧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工地上,景象已與數日前截然不同。
那片被嚴寒包裹的荒蕪,如今被一種破冰而出的昂揚生機取代。巨大的旋挖鑽機沉穩地轟鳴著,將粗壯的樁基深深打入大地,每一次撞擊都像有力的心跳,宣告著這片土地的重生。渣土車井然有序地穿梭,嶄新的車身反射著冬日的陽光,gps定位係統在監控大屏上留下清晰規整的軌跡。曾經象征混亂和阻力的藍色彩鋼板圍擋,如今掛上了紅底黃字的嶄新標語:“打造‘陽光工程’樣板建設現代農業新高地”。
最關鍵的不同,在於核心作業區旁邊那座拔地而起的白色簡易板房。房頂立著幾根高聳的信號杆,房簷下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長河智慧農業項目審計與監督聯合辦公室”。
辦公室內,幾排屏幕牆實時顯示著:智能物料追蹤係統掃描著每一車進場材料的編碼信息;無人值守的地磅精確計量著每一次進出數據;關鍵的焊接節點部位,高清攝像頭正以多個角度進行實時影像記錄並雲端存儲……幾名身著不同製服的人員——區審計局的骨乾、從市裡借調的第三方專業工程師、紀委監委派駐的紀檢乾部,正各自盯著屏幕或核對著剛打印出來的實時報表。
代理區委書記秦風帶著分管副區長、審計局長、項目承建方負責人走了進來。
“所有涉及資金支付的關鍵環節,必須同時滿足線上流程審批、影像資料留檔和第三方工程師現場簽字確認三個條件!”秦風的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不容置疑,“每筆錢的去向,每份材料的來源,每個關鍵工序的實施過程,都要經得起放大鏡的透視和時光的檢驗!”
他轉向略顯緊張的承建方負責人:“這套監督機製不是枷鎖,是保護。保護項目不被乾擾,保護企業正當利益不被侵害,保護乾部不被腐蝕!誰按規矩做,陽光就是溫暖!誰想搞貓膩,陽光就是照妖鏡!”
項目負責人擦了下額頭的細汗,連連點頭:“明白!秦書記,我們絕對配合,全力打造標杆!”他深知,這前所未有的透明度,既是壓力,更是最好的護身符和競爭力。
一周後。雲峽區委常委會議室。
會議桌中央,攤開放著幾份群眾多次反映、卻因各種“曆史原因”和“資金困難”而長期束之高閣的方案:
《西城區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規劃修訂稿)》
《城北片區第一小學改擴建及周邊環境綜合提升項目建議書》
《老舊小區天然氣普及入戶攻堅三年行動計劃》
每個文件,都承載著一個具體群體沉甸甸的期盼和經年累月的失望。
秦風的目光掃過在座的常委們,沒有過多的開場渲染,直接切入主題:
“孫凱時代,熱衷搞看得見、見效快、有油水的‘形象工程’,對這些投入大、見效慢,但實實在在改善普通市民生活質感的民生項目能拖就拖!這種錯位的‘政績觀’,該徹底扭過來了!”
他拿起那份養老服務中心規劃:“西城區老齡化率全區最高,孤寡、空巢老人眾多!現有的幾處服務站,條件簡陋得像臨時倉庫!老人冬天挨凍、夏天悶熱!這叫我們於心何安?!”
又指向小學改擴建圖紙:“城北一小,學生爆滿,平均班額超過五十人!安全隱患巨大!操場坑窪,學生課間活動常摔傷!家長反映多少次了?就因為不屬於‘重點區域’就一直擱置?!”
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壓抑的怒火和責任驅動的力量:
“現在,長河智慧農業項目已經走上正軌,引入的第三方審計和監督機製也為大型項目資金監管積累了經驗!財政雖然緊,但區裡幾個違規套取、性質惡劣的專項資金項目追贓正在路上!省裡下撥的困難縣區轉移支付,我們可以打報告爭取優先保障一部分民生投入!”他頓了頓,斬釘截鐵地拍板:
“我的意見:這三個項目,在程序合規前提下,立即啟動!特事特辦!”
會場沉默片刻。分管財政的常務副區長謹慎開口:“書記,這三個項目同時上馬,涉及資金盤子確實比較大,年度預算沒安排……”
“預算不是鐵板一塊!”秦風直接打斷,“擠!壓縮那些可有可無的公務接待、會議培訓費用!項目可以分階段實施!養老中心和一小改擴建先啟動征地等前期工作,壓縮不必要裝潢預算,把錢花在地基、主體、基本設施和環境安全上!天然氣入戶分批推進,先啃硬骨頭!財政立刻盤活資產,做細計劃,分步落實!勒緊褲腰帶,也要把老百姓最急最難最盼的事情辦起來!”
他環視全場,目光灼灼:“千條理萬條理,改善群眾生活是真道理!千難萬難,無視民生疾苦才是最大的難!這事,我來頂住壓力!責任,我來負!現在,表決!”
“同意!”“同意!”“同意!”……
幾秒鐘的沉寂後,隨著區長孫耀華第一個鄭重舉手,一隻隻手陸續舉了起來。不再猶豫,不再推諉。這舉手,是對積壓多年民瘼的回應,更是在風暴後重新凝聚起的責任與擔當!三個深得民心卻長期擱淺的項目,如同離弦之箭,穿透了過往的積弊迷霧,射向希望的前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江省城。省委大院一號樓頂層,林振邦的辦公室。
夕陽的餘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在深色的地毯上,也落在林振邦剛批閱完的一堆文件上。辦公室內異常安靜。林振邦站在窗前,目光沉凝地看著窗外漸漸點亮燈火的城市輪廓,手中無意識地輕輕擦拭著那副標誌性的金絲邊眼鏡。
省府副秘書長沈懷山拿著一份報告輕步走進來,放在寬大的辦公桌上。這份報告是省府辦公廳整理的近期重要輿情及重點工作進展摘要,其中“雲峽區新動向”一欄被特意做上了標記。
沈懷山沒有立刻彙報,而是靜靜地立在一旁。他跟了林書記近二十年,深知這位領導觀察力極為敏銳,也極有耐心。
果然,過了大約兩三分鐘,林振邦緩緩轉過身,走到桌前,拿起了那份摘要。他的目光在“雲峽區:智慧農業複工確立‘陽光監督’機製”、“集中上馬三項民生項目”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初步清欠進展”等句子上稍作停留。
他依舊沒有言語,隻是拿起一支紅筆,在摘要頁的空白邊緣處,非常冷靜地批下幾個簡潔有力的字:“動態關注,確保實效。”
字跡一如既往的遒勁穩重。
沈懷山適時地低聲彙報了一句,聲音輕得像怕驚擾了這份沉靜:“書記,下午開會前遇到省委督查室的馬華副主任,他剛從雲峽調研回來,私下跟我聊了幾句。他說……秦書記那邊壓力巨大,但局麵穩住的速度超出預期,思路清晰,切入點準,尤其是對幾項老問題的推動……百姓反響很正麵。”
林振邦批閱的手微微停頓了零點一秒,臉上依舊波瀾不驚,隻是眉宇間那道習慣性緊蹙的“川”字紋路,似乎有不易察覺的一絲鬆動。他沒有對此發表任何評論,隻是將批閱好的摘要遞還給沈懷山。
沈懷山雙手接過,正要退出。
林振邦卻像是忽然想起一件小事,頭也未抬地平淡吩咐道:“上次在東籬山莊帶回來的那罐‘高山雲霧’,你拿去喝吧。”
東籬山莊?那是他上個月陪同領導在東部考察時短暫逗留過的私密茶苑。
沈懷山目光一動,瞬間領悟!他立刻頷首,聲音帶著一絲克製的了然:“好的書記。”說完,悄無聲息地退出了辦公室。
喜歡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請大家收藏:()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