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漓神秘地微笑:"因為我懂得先人的密語和手勢,這些是書本上記載不了的知識,隻能通過師徒口傳心授。"
"你究竟是誰?"李明衍終於問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會懂這些古老的技藝?"
阿漓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自豪:"我出身百越,祖上曾是越中一支部族的首領。"她的目光投向遠方,仿佛穿越時空,望見了遠古的景象:"我族有一個秘密,世代相傳——我們是大禹治水時,南下治理江南水係的水工後裔。"
"水工後裔?"李明衍心中震動。
"是的。"阿漓聲音平靜,卻蘊含深意,"在我族的傳說中,上古時期,大洪水肆虐天下。大禹治水時,分派水工前往各地治理水患。我的先祖便是被派往南方的一支水工隊伍的後人。他們不僅治好了南方水患,更在當地紮根,與百越族人和睦共處,漸漸融為一體。"
她從懷中取出一枚古樸的玉佩,上麵刻有複雜的水紋圖案:"這是我族的信物,代代相傳。上麵的符號,與你所發現的石版如出一轍。"
李明衍仔細端詳玉佩,果然發現上麵的符號與墓室石版中的某些符號驚人地相似,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這麼說,你們族中世代傳承著古代水工的秘術?"
"正是。"阿漓微微一笑,"我族有祭水師的傳統,每代選一人專門學習古老的水利技術。我雖非祭水師,但因身為族長之女,從小跟隨祭水師學習,多少掌握了一些技藝。"
她指著李明衍帶來的石版摹本,道:"我一直在尋找各地的水工墓葬,希望能更多了解祖先的事跡和知識。之前出現在都江堰,也是為了探查當地是否有水工墓葬,可惜沒能找到先人留下的"三星啟示"。"
"三星啟示?"李明衍若有所思,"那是什麼?"
"傳說中,先祖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水工聖地,其中有三處最為重要,呈三角形分布,如天上三星。每處聖地都有先祖留下的完整水利智慧。"阿漓解釋道,眼中滿是向往,"我一直在尋找這三處聖地,希望能將先祖的完整智慧重新集合起來。"
李明衍心中一動。三星,三角形分布的三個重要地點...這讓他想起了現代考古學中的重大發現——三星堆。雖然三星堆以青銅器聞名,但若將其視為一個更廣泛的古代文明中心,或許確實與水利技術有所關聯?
"也許有一天,這些遺跡會重見天日。"李明衍意味深長地說,心中想著千年後考古學家們的發現。
阿漓目光轉向石版摹本:"言歸正傳,讓我來看看這些符號吧。"
阿漓認真查看石版摹本,手指輕輕滑過那些神秘的符號,仿佛在與古老的智慧對話。李明衍站在一旁,靜靜觀察,隻見她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眼中不時閃過驚訝和了然的神色。
"這些符號..."阿漓最終開口,"確實是古代水工特有的記號係統。它們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一種專業符號,用來記錄水文數據和工程技術。"
"果然如此!"李明衍恍然大悟,"難怪我們無法直接解讀。"
阿漓點頭,開始詳細解釋:"這些符號分為五類:天象符、地貌符、水性符、材料符和時序符。它們相互組合,形成完整的水利係統指引。"
她指著一處波浪形的符號:"這不是普通的水紋,而是表示地下水脈的深度和流速。這些點狀符號代表地質結構的密度和穩定性。這些箭頭狀符號則是指水流方向隨季節的變化規律。"
李明衍驚歎不已,隨著阿漓的解釋,那些曾經難以理解的符號逐漸變得清晰易懂。他們辨認出了層岩交錯區域的處理方法、哭泉湧水的控製技術、地下暗河的引導方案...一切疑難問題,似乎都能在這些符號中找到答案。
"最關鍵的是,"阿漓指著一組特殊的符號,"這裡記載了實施這些技術的最佳時機。水利工程不僅要考慮地理因素,還要考慮天文因素。月相變化影響地下水位,太陽高度影響土壤濕度,二者結合決定了最佳施工時機。"
李明衍激動不已:"你是說,隻要按照正確的時間,遵循這些符號的指引,我們就能解決那些難題?"
"正是如此。"阿漓微笑道,"不過,還有一些關鍵的材料配方和工具使用方法,需要我進一步解釋。"
接下來的時間裡,阿漓詳細講解了那些古老的水利技術。她教李明衍如何辨認特殊的土壤,如何配製能夠穩固渠壁的"定水土",如何製作簡易的地下水探測工具"聽水竹",如何根據天象判斷施工時機...
這些知識浩如煙海,卻又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完整而精妙的體係。李明衍聽得如癡如醉,不時與自己的現代水利知識做對比,驚訝地發現二者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技術...太神奇了。"李明衍不由得感歎,"某些理念甚至與現代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非常接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漓好奇地看著他:"現代?李大人這個詞用得有些奇怪。"
李明衍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趕緊轉移話題:"我是說,這些技術與我所學的某些先進理念不謀而合,令人驚歎古人的智慧。"
阿漓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但並未追問,隻是意味深長地看了李明衍一眼:"李大人博聞強識,言談間總有超乎尋常的見解,想必身世不凡。"
“先生,阿漓姑娘”,兩人交流正歡不知不覺已經天光大亮,遠處傳來呼喊聲。隻見魏般、鄧起和孫章三人已匆匆趕來。
"來得正好,"李明衍麵露喜色,"阿漓已經解開了先人的水利密碼。我們現在就回營地,我要將這些發現詳細告訴你們。七日後的"三月望",就是我們解決所有難題的最佳時機!"
回到營地,李明衍將眾人集合在大帳內,將阿漓解讀的內容一一講解。石版上的符號在阿漓的解讀下變得生動易懂,那些複雜的水利技術也不再神秘莫測。
"這幾組符號代表土壤的不同層次和性質,"李明衍指著圖紙解釋,"層岩交錯地帶的處理方法,關鍵在於理解土壤與水的相互作用。我們需要在月圓之夜,月光最強時,使用特製的"定水土"填充渠壁,能夠有效防止塌方。"
鄧起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大人,這與我之前的猜測相符!時機確實是關鍵!"
魏般雖然仍有疑慮,但看著那些清晰明了的解釋,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知識的價值:"確實精妙...但這位姑娘為何懂得解讀這些古老符號?"
李明衍簡要解釋了阿漓的身份和百越水工的傳承。聽聞此事,三人皆露驚訝之色,尤其是孫章,更是連連感歎:"原來百越之人也傳承著如此深厚的水利智慧,實在令人敬佩!"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李明衍帶領團隊根據阿漓的指導,準備各種材料和工具。他們挖掘特定的黏土,采集特殊的沙石,甚至製作了古老的水文觀測儀器。阿漓全程參與,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糾正每一個細節。
與此同時,李明衍也在深入研究這些古代技術與自己所學的現代水利知識的異同。他驚訝地發現,許多看似神秘的古老手法,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原理。
"比如這個"聽水竹","李明衍拿著一根特製的竹筒向阿漓解釋,"原理其實是通過振動傳導,可以判斷地下水的流向和壓力。"
阿漓好奇地看著他:"李大人似乎對這些原理有獨特的理解。"
"我隻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
阿漓若有所思:"李大人所言極是。我族祭水師常說,天下水道皆相通,人心智慧亦相通。無論何處的水工,隻要用心觀察自然,終會得出相似的結論。"
"正是如此。"李明衍讚同道,"這也是為何百越的水利技術能與中原的水工智慧如此契合。"
阿漓的目光變得深邃:"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許多中原人視我百越為蠻夷,認為我們文明程度不如中原。但從這些水利技術來看,我們的先人與中原先人似乎有著共同的智慧源頭。"
李明衍點頭,借此機會分享了他的見解:"我認為,所謂"華夏"與"蠻夷"之分,不過是地域文化差異造成的偏見。從血脈上說,我們都是同根同源的民族;從文化上說,各地的智慧互有長短,相互借鑒才能共同進步。"
他進一步闡述道:"若能跨越地域、血脈的界限,各民族交流融合,形成一個包容多元文化的統一民族,那將是何等美好的景象。"
阿漓眼中閃過一絲感動和向往:"李大人此言,令阿漓茅塞頓開。然而,在如今這個諸侯林立、相互征伐的時代,這樣的理想恐怕難以實現。"
"是啊,民族的深度融合需要和平穩定的大一統環境,也需要人們認知的提升。"李明衍感慨道,心中想著兩千年後的中華民族大融合,"但我相信,曆史終將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阿漓深深地看了李明衍一眼,眼中滿是複雜的情感:"李大人的思想,遠超這個時代。有時我甚至懷疑,你是否真的屬於這個世界..."
兩人目光相接,一種微妙的默契在心底悄然滋生。李明衍幾乎有種衝動,想要向這個聰慧非凡的女子袒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但理智最終還是讓他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