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邊關生死策_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2章 邊關生死策(1 / 2)

塞外寒風呼嘯而過,吹動著代郡城牆上飄揚的趙國黑色戰旗。旗上飾有白色狼頭圖案,在昏黃的夕陽下顯得格外凜冽。城樓上的銅鈴隨風而鳴,聲音清脆而悠長,時刻提醒著邊塞軍民警惕北方的威脅。

李明衍隨贏嘉和李牧走入代郡議事廳。廳內陳設簡樸,僅有幾案幾墩,牆上掛著獸皮地圖,顯示出邊關將領的務實作風。三盞銅燈驅散了室內的昏暗,卻也在牆上投下三人搖曳的影子,仿佛戰國亂世中掙紮的眾生。

議事廳中央是一個精工打造的水池沙盤,再現了代地區域的山川河流。幾名士卒將新繪製的龍首山禹工遺跡圖紙鋪在案上,隨即退出,將空間留給三位決策者。

贏嘉著一襲黑底銀紋的錦袍,腰束玉帶,仍有王室貴族的氣度,卻又因長期邊塞生活而少了幾分宮廷的繁瑣。他環顧四周,確認無人,方才開口。

"將軍,明衍與我是生死之交,我國的事情,可以告訴他。"贏嘉語氣沉穩,眼中閃爍著對李明衍的信任。

李牧身著鐵灰色的武士服,腰間佩有青銅劍鞘,鐵麵冷峻中透著堅毅。他緊抿雙唇,眼神銳利如鷹隼,在聽到贏嘉的話後,仿佛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先生,我接下來講的,是趙國的底籌"李牧深吸一口氣,聲音壓得極低,

李明衍正襟危坐,他身著一襲灰白相間的長衫,樸素卻不失風度。離開鹹陽後的顛簸讓他麵龐曬得黝黑,卻更顯堅毅:"將軍請講,明衍以性命保密。"

李牧起身,在室內踱步,銅燈映照下,他臉上的每一道皺紋似乎都承載著邊關的歲月風霜:"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四十餘萬精壯儘喪秦人之手,趙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仍很難恢複元氣。"

提及長平之戰,室內氣氛驟然凝重。那場慘劇距今已近四十年,卻仍是趙國心頭之痛。

李牧繼續道:"大敵當前,我趙國又沒有足夠的兵源。"他壓低聲音,如同揭示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多年來,我一直在考慮與部分匈奴部落結盟,共同對抗更具威脅的敵人。"

李明衍眉頭一挑,吃驚之餘又覺在情理之中。李牧所言在當時堪稱大逆不道——華夏諸國世代視匈奴為蠻夷,與之結盟幾近通敵叛國。然而從純粹戰略角度而言,此舉卻又無比明智。

李牧注意到李明衍的反應,嘴角微揚:"先生無需驚訝。我趙國自武靈王時代起,便有"胡服騎射"之策。先王深知,若要在北方立足,必須學習遊牧民族之長。"

贏嘉補充道:"武靈王遠見卓識,我國不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能放下成見,從敵人身上汲取力量。可惜後人不解其意,徒知其表,不知其裡。"

李牧伸手指向桌上的輿圖,特彆是龍首山水網圖北部:"如今先生在龍首山的發現,使我看到了與匈奴結盟的實質契機。我軍與匈奴出於九原之上,可直插秦國腹地,這正是武靈王當年的戰略設想。但一直缺乏與匈奴部落實質性的結合點。而現在..."他的指尖在水網圖上輕輕點按,"如果這套水利係統能夠複原,不僅能解決我們的水患,還能為草原提供穩定水源,這正是促成聯盟的完美契機!"

李明衍望著水池中的圖像,思緒萬千。禹王的智慧跨越千年,或許早已預見了華夏與異族的長久衝突,並嘗試提供一種和平共處的可能。而今天,他們有機會延續這一偉大構想。

"將軍的見識令人欽佩,"李明衍誠心讚歎,"不知具體如何實施?"

李牧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我趙國強兵源於胡服騎射,現在,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融合。"他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展開在案上。竹簡上密密麻麻記載著一套精密的計劃,圖文並茂,顯然是經年累月的心血。

李明衍湊近查看,隻見簡上所繪營地構造非比尋常——不僅有兵營、武庫、練武場,還規劃有農田、牧場、水池。軍士們不僅習武,還要從事耕種與放牧。

李牧解釋道,聲音中透著幾分沉重,"十年前,匈奴單於內亂,一支部族不堪其辱,選擇南下歸降。我見機收編,安置於代北無人區域,以水為媒,訓為奇兵。"

他指向竹簡上的幾處標記:"這些營地已然建立,如今有匈奴勇士三千餘,趙人青壯二千,共同訓練生活。起初矛盾不斷,但隨著共同勞作、同甘共苦,逐漸磨合。如今已可同營共練,互通婚姻。他們的子嗣,身兼兩族血脈,既有匈奴的騎射天賦,又有華夏的耕戰傳統,未來將成為獨特的一支力量。"

"這支部隊,我取名為"金狼軍"。"李牧語氣中帶著罕見的驕傲,"取金燦如趙,狼烈如胡之意。"

夜色中,遠處傳來斷續的狼嚎聲,不再顯得可怖,反而與邊塞的風聲融為一體,成為這片土地獨特的旋律。

李牧意味深長地補充道:"金狼軍乃我趙國底蘊所在。表麵上,這支力量為趙國北疆提供防禦;實則,若有朝一日邯鄲失守,此軍可為趙國血脈延續之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明衍傾聽至此,不禁為李牧的遠見所震撼。在這個華夏與異族壁壘分明的時代,李牧已然超越了民族局限,將目光投向更為長遠的未來。他的金狼軍構想,不僅是軍事計劃,更是文明融合的大膽嘗試。

"將軍的構想與禹王水係理念不謀而合,"李明衍感歎道,"看來古今智者,心係蒼生者,終有相通之處。"

贏嘉微微頷首:"當年在鹹陽,我便知明衍兄不止是水工匠人,更有濟世之心。今日見你對此計認同,我心甚慰。"

李明衍沉默不語,手指輕敲額頭,陷入深思。他微闔雙眼,思索著各種可能性。許久,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理性的光芒。

"此計雖好,但需要的成本極高。"李明衍聲音平穩而清晰,"一方麵,整修北方水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若按禹跡圖修建,即便有龍首山遺跡為基礎,仍需萬人之力,耗時數年。"

他走向沙盤,指著幾處關鍵節點:"另外一方麵,匈奴與趙人的融合和共同訓練需要時間,至少需要一代人,二十年,方能成為數量和質量堪用的戰鬥力。"

聽聞此言,李牧與贏嘉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明衍兄識見超群,一語道破我等最大憂慮。"贏嘉讚許道。

李牧點頭:"先生所言極是。時間,正是我們最缺乏的資源。"


最新小说: 原神:克係入侵,開局蒙德滅國 顧總的小野貓夫人 惡雌洗白太會撩,獸夫日日修羅場 全世界都是演員 大楚悍卒 遇見你,何其幸運 崩壞,鏡流的王者大師兄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生育值0?惡雌退婚後被爭搶瘋了 帶著空間養獸夫,惡雌成了萬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