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花,但更重要的是,它摧毀了那些天然形成的水下暗礁。失去了這些阻礙,再加上預先設置的導流石堤,江水立刻改變了流向。
在山越人驚駭的目光中,原本渾然一體的漓江,竟然真的分成了兩股!
主流依然沿著原來的河道流淌,但有相當一部分水流被引向了另一個方向,形成了一條新的支流。兩股水流在下遊某處又會重新彙合,但在這一段,江水確實"一分為二"了。
"神跡!真的是神跡!""禹王顯靈了!""江水真的分開了!"
山越人徹底瘋狂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震撼的場麵——整條大江在他們眼前改變了流向!這如果不是神跡,還能是什麼?
更妙的是,隨著水流的改變,原本被江水覆蓋的部分河床露了出來。那裡是千百年來積累的淤泥,在火把的照耀下泛著油亮的黑色光澤。
任何一個農民都知道,這種河底淤泥是最肥沃的土壤。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用來種植作物,收成必定翻倍。
"禹壤!"有人驚呼,"這就是傳說中的禹壤!"
在山越的傳說中,大禹治水時曾經得到過一種神土,撒在哪裡,哪裡就會五穀豐登。現在,這種神土就在他們眼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明衍適時開口:"禹王慈悲,賜下禹壤。凡是願意開啟禹工遺跡、學習水工之道的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人群沸騰了。禹壤啊!那可是能讓土地豐收的神物!誰不想要?
但李明衍話鋒一轉:"但是,禹王也有言在先。這禹壤隻賜給真心歸順的人。若有人心懷二意,強取豪奪,必遭天譴!"
這話說得恰到好處。既給了甜棗,又立了規矩。想要禹壤可以,但必須真心歸順,必須支持開啟禹工遺跡。
巫明跪在地上,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作為山越最有學識的人,他當然知道一些水利的原理。江水改道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巨大的工程。可是李明衍什麼時候做的準備?為什麼他的探子一點消息都沒有?
還有那些淤泥...確實,河底淤泥肥沃,這是常識。但李明衍是如何算準了位置,讓江水分流後正好露出這麼大一片淤泥地的?
太精準了,精準得不像是巧合,而像是...計劃。
但是,即便他心中有所懷疑,又能如何?
他的族人已經完全相信了。他們跪在地上,對著李明衍頂禮膜拜,山呼"神使"的聲音震天動地。在他們眼中,李明衍已經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真正能夠溝通神靈、改天換地的神使。
如果他現在站出來說這一切都是騙局,會有人信嗎?
不會的。
他們隻會認為是巫王嫉妒神使,是巫王褻瀆神靈。到時候,被拋棄的不是李明衍,而是他這個巫王。
巫明苦笑著搖了搖頭。他輸了,輸得徹徹底底。不是輸在法術上——他甚至懷疑李明衍根本不懂真正的巫術。他輸在了人心上,輸在了謀略上。
這個北方來的年輕人,用一場精心策劃的"神跡",就奪走了他經營多年的威望。
"巫王,"大長老在他身邊低聲道,"我們...我們該怎麼辦?"
巫明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身。既然已經無法改變,那就順勢而為吧。
"山越的子民們!"他的聲音響徹夜空,"今夜,我們見證了真正的神跡!李明衍確實是禹王選中的神使!"
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
巫明繼續道:"從今以後,山越將遵從神使的指引,開啟禹工遺跡,學習神明之道!"
他走下高座,來到江邊,對著高台上的李明衍深深一拜:"山越巫王,拜見神使!"
這一拜,意味著山越正式歸順。
李明衍立於高台之上,晨曦初露,第一縷陽光正好穿過江麵的薄霧,將他的身影鍍上一層金輝。白袍上的水紋在光線下熠熠生輝,仿佛真有江河在其上流淌。他手持沉木法杖,神情莊嚴而悲憫,既有王者的威儀,又有智者的深沉。這一刻,他想到了那個同樣風姿綽約的李二郎!
喜歡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請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