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豐物流起家,雖然這十年主要靠房地產在賺錢,但物流依然是他們家的大板塊。
目前在全國有七萬多輛的三米二和四米二小型貨車做同城運輸。
司機是拿工資乾活,車都是自己家的。
光是這點車做固定資產也將近五十個億。
不過因為許姥爺做這行做得早,可是有一批車比許書瀾在瑞豐的工齡還要長。
換是得換,但一想到這麼一大筆開支,腦袋疼是應該的。
這回寧川說搞增程式動力實驗,許書瀾在這東西還是幅畫的時候就支持了三百輛的訂單。
雖然聽著家裡七萬輛車,大手一揮扔出的訂單就三百輛,實在是有點寒酸。
但賬也不是那麼算的,正常一輛三米二的小型廂式貨車9萬塊錢,他們做增程,許書瀾給出的限價是22萬一輛,多花的十多萬足夠額外再買一輛四米二了。
就算數據敢說每車每月能節省6000塊的柴油費,但實際節省效果沒人能保證。
另外,作為一種新模式動力車輛,沒跑夠公裡數,安全性能沒人敢打包票。
司機能不能適應,能不能操作,誰也說不準。
說白了給寧川的六千萬完全就是扔賭場了,現在能不能賺回來都沒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最好這車沒問題,要不因為任何安全隱患導致的事故都夠他們兩個公司喝一壺的。
寧川倒還好,他知道這東西能經過市場考驗。
但對於李雲皓和許書瀾來說,這完全是國內外沒人敢大規模嘗試的一種新技術,寧川還把它用到了貨車上。
雖然他當初隻是覺得貨車的經濟效益更高,但難度也是更大啊。
這下子他是信了李雲皓那句他舅經營一點都不保守的話了。
寧川把手裡的裝配圖放到桌子上。
大言不慚道:“送我一個防爆閥。”
黃之之他們幾個研究材料、電化學確實沒問題,機械類跟他們這個又查的太遠了。
都是研究材料,但跟寧川還不一樣,他最開始做金屬材料,後來做成型,跟機械是交叉學科。
到底還是寧川交的學雜費更值,學的老雜了。
唐冰隻是挑眉,“你是想得美,我就說三十萬,在這等著我呢。”
雖然說都是同一個電池組內的東西,但之前說機殼設計就是這個電池組整體的外觀設計,稍稍帶點功能,符合國標就可以了。
其中的電芯,也就是他們手裡這個,這是尺寸參數,隻是一個模型配件組,在他們的設計裡處了代替一個物件,沒有實際應用意義。
而防爆閥是這個配件組裡的又一個零件。
就像裝修買電視,人們隻要決定電視裝哪裡就好了,誰還要知道電視裡有什麼配件啊。
寧川現在這行為就好像跟他說電視機裡的主板壞了,讓他買塊空板自己焊零件。
唉?
這事寧川是不是在旺子村的時候就乾過一回?
不管了。
反正寧川這一句話,一個活兒直接變兩個活了。
這得加錢!
但一想到學校那破流程,唐冰又偃旗息鼓了。
好麻煩啊,早知道就不逗寧川給自己找事兒乾了。
“彆這樣嘛,我跟你一塊做。”
寧川露了一個不好意思地笑,兩眼炯炯地看著他。
眼睛亮也不管用,他是不會同意的。
“好吧,咱倆一人一半,你還是弄機殼,我來做防爆閥。”
自動帶入甲方乙方的角色了,寧川竟是忘了自己也是個生產力。
唐冰猶豫了。
這倒是聽起來很合理,如果寧川並進了做的話,雖然會花掉一些項目資金,但本身那個錢也是寧川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