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趕緊進去。”
尹教授站在寧川後麵戳了戳他,他倒是也希望用些和藹的方式,但奈何寧川是真不往前走啊。
門就這麼一個,先彆擋門。
“好久不見啊,敬修。”
“陳院士,辛苦跑這一趟了。”
“可不辛苦哦,即是工作也拿了經費的,今年華工大在這方麵投入可不小。”
低空飛行器氣動領域的研究國內不敢說做的人有很多,但從各大航空專業校和國航工業氣動院嘴裡撬出來的肉,就格外有含金量了。
不過相應的,考核指標拉的是真高,五年內完成高水平論文50篇,申請發明專利30項。
這還不包括硬性指標中要求的氣動布局設計以及要製定的相關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
一般來說,做成果征集時,鼓勵子課題以論文、專利這些內容做成果創新性的證明材料,但還真很少說把這東西形成個數字擺台麵上說。
合理,要不人家怎麼能拳打燕航,腳踹航工業,拿下主乾課題,成為承接單位呢。
總得有點硬貨。
尹教授笑笑也沒說話。
他不太擅長社交,主要還是不熟。
寧川站後麵更是一個自閉症兒童,已經開始摳上手了。
“這你學生?”陳院士指了指尹教授身後的寧川。
他那大高個難道指望尹教授一個小老頭給他擋住嗎?
“嗬,”尹教授笑道:“這得算是我同夥。”
孩子咋來的你彆管,反正已經讓他拉上賊船了,寧川不拿出點東西,交出三五篇論文和專利,尹教授是不會讓他下船的。
不過這個項目的戰線也比較長,今天這個技術攻堅會,一個是要大家坐一起討論討論技術方麵的問題。
另外也算是一個啟動會,主乾課題拆分成若乾子課題然後再根據研發機構申報情況擇優選擇。
其實擇優後還可以向下分,但他們就不在今天會上討論了。
會上在座的是整體項目的主持人和負責人、項目組的專家顧問團隊、然後還有一些即將承接子課題的目標單位學者。
這麼數著一桌上才十四個人,但在線上一同聽會的大概百人不止。
說到底一個國家級重大專項,數億資金的投入,不是他們這一個人、兩個人能吃下的。
但誰能吃,誰不能吃……確實也是他們這幾個人來決定的。
寧川開會前是真沒做準備,會前到了座位就開始猛翻材料。
陳昊,空氣動力學領域院士,他們大甲方的領導班子組成員。
然後專家顧問團的成員也挺厲害的,這個風洞中心主任他們之前在沈發的時候見過一次,一起開過會但沒聊過天,沒想到又碰到了。
他們學院這邊,三個人,老尹就沒的說了,還有個超級能嘮嗑的吳教授,最後就是他寧小川了。
新能源飛行器氣動設計專家,創新企業首席科學家。
哎呦,瞎寫。
要這麼吹他的話,那麼在座的各位含金量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