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不也是擰螺絲的!”
隊伍後麵一個黃毛嘴硬著開口,黑頭發都快長出一半了,看著該理理了。
劉工隻是林黛玉神情瞥了他一眼,歎著氣道:“我們是水泥廠……不擰螺絲。”
隊伍裡傳來幾聲悶笑,那黃毛臉上更是掛不住了。
“我才不乾。”黃毛在地上啐了口扭頭就走了,劉工他也沒攔。
本身劉工性格就窩窩囊囊,成天跟個受氣包似的。
這要不是大家都不願意擔這破差事,項目負責人哪輪得到他啊。
讓人凶完後顯得更可憐了。
“走吧,有點嗆。”
劉工不再理會之前的事情,出去沒人帶著,最多十來分鐘巡邏的保安就會發揮作用,用不到他操心。
他帶著隊伍往裡走,果然是生料粉特有的那種乾燥的味道。
“球磨機。”劉工乾巴巴地把機器的名字念出來了。
他推開中央控製室的大門,操作員就坐在幾塊大屏幕中間,就是模塊和圖表,看著略枯燥。
但這對於學習自動化的學生來講不難理解。
現在總算知道為什麼要他們來實習了吧。
這是他們自動化程度最完善的地方了,他們廠子送料磨料早就是自動化作業了。
就是之前選料、煆燒什麼的,尤其是回轉窯,非常考驗師傅手藝。
之前都是老工人上窯口看火焰顏色,但寧川加了溫控器讓師傅們坐電腦前搞監控,又不是保安。
總之嚴重不和諧,老工人完全不適應。
這樣的例子還有的是呢,比如下料閘板雖然是自動的但難免會有物料長得奇特,不當不正卡在出料口。
正常流水線是要有工人站這地方盯著的,覺得不對就拿鉗鉤子捅兩下。
就這麼看著沒用的工作崗位他就是需要一個人在,寧川這加完傳感器後,一個人看幾台機器。
這個目前倒還好,就是覺得師傅抑鬱了。
總得來說廠裡生熟料生產線現在是四條,其中一條是新程式化的新產線,每天要死不活的往裡塞點料。
他們沒那麼大產能要求,也不知道領導們怎麼突然想做改革,然後聽說還開拓新廠區了,可能是要擴大產能了吧。
“劉工,帶學生?”
坐在操作台前的操作工跟劉工打招呼。
“不是,我就帶他們轉轉,沒見過。”劉工說話是這樣的,總是讓誰嚇到了似的。
“行行,看吧,”操作工挪著椅子退兩步讓學生們看,“看見沒,這就是技術,以後你們要分到這兒就得伺候這鐵坨子。”
鐵坨子?倒也形容的恰當。
雖然看著是就這麼六塊屏幕,幾個操作紐,實際在操作台之下主機、交換機還有電源和走線。
整合起來就這麼大了,至少有兩個立方,鑲在地上看著就一副鐵坨子樣。
劉工站在一邊突然開口道:“十多年是你們想的那樣,人進去轉一圈,出來就剩倆眼珠子還是白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還有不少人工參與的步驟,但已經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