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半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十一月初一。
大朝會。
今日是朱棣作為皇帝的身份第一次參加大朝會,所以朝會顯得很是隆重。
藍武作為如今風頭正盛,手握大權的勳貴,自然也是要參加的。
而且即便如今所有公侯都在京城,他參加大朝會的位置,依然還是第二位。
唯一能夠在他前麵壓他一頭的就隻有魏國公徐輝祖。
剩下的,即便是曹國公李景隆、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都要站到他後麵去。
當然馮勝如今也病的不輕,朱棣特意恩準,是不用上朝的,而傅友德因為老朱的去世,不得不動身北上前往北平坐鎮。
畢竟如今大明正值皇權交替,北邊的蒙古難免會有一些彆樣的想法,有一個身經百戰的國公坐鎮北平前線,京城這邊才能安心。
這樣一來,走到武勳最前麵的三個就變成了徐輝祖、藍武以及李景隆。
看著這三位一個比一個年輕的國公,對麵的文官隊列,一些有心人立馬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大明隨著老皇帝朱元璋的故去,在武勳這邊,同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波新老交替。
而且最讓他們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一次武勳的新老交替中,表現的卻是非常的平穩,並沒有上一次李善長和藍玉新老交替時那樣血雨腥風。
而且這一次上位執掌大權的三個國公,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是二代國公。
按理來說,武勳二代一般都是比一代差勁的,如今掌權的武勳變成了這樣的年輕人,他們這些文官們應該會感覺大鬆了一口氣才對的。
再加上那位讓整個大明官不聊生的皇帝也死了,他們更是應該感覺自在了才對的。
但不知為何,看著這三位二代武勳,特彆是走在中間和前後都有說有笑的那位涼國公,文官群體中卻是並沒有多少高興的情緒,反而心情越發沉重起來。
“藍武,我可是聽說了!”
“你這次可是真的捅了文官的馬蜂窩了,你抓茶老會的幾個老家夥的事情被人爆出來了,這段時間那些文官們可是像瘋了一樣,一直在上奏疏參你。”
“昨天我進宮去守靈,看到陛下正讓人燒奏疏,一問才知道,那些奏疏都是參你的,好家夥足足有一人多高,全部被陛下留中不發,一股腦的給燒了。”
“你等著吧,今天大朝會指定熱鬨,我估計那些文官必定當堂和你擺明了車馬對壘。”
“嗬嗬!”
藍武聞言卻是毫不在意的笑了起來。
“我怕他們?”
“若是怕,我就不會抓那些老家夥了,實話和你說,本來抓那些老家夥的消息很隱蔽,根本就沒人知道是我乾的。”
“我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參我的奏疏,一合計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手下那些人做事太細致,那些文官又太菜了,根本就查不出來是我乾的。”
“索性我就把消息給放出去了,甚至還允許他們去昭獄裡探監,這才有了如今的局麵的。”
“哈哈哈!”
聽到藍武的話,李景隆頓時目瞪口呆。
他還真沒想到,如今朝局如此動蕩的幕後之人竟然是藍武自己。
他憋了半天最終還是悄悄朝著藍武伸了一個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