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要人還是要錢,本公一應給你們辦了。”
“是!”
兩人再次朝著藍武躬身行禮,然後恭敬的退了下去。
如今萬事俱備,隻等時間了……。
將這件事辦好之後,藍武不由就長長吐出一口濁氣,如今對於努爾乾都司,以及蒙古三部,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至於未來,隻能交給時間來評判了。
永樂三年對於藍武來說是極其安穩的一年。
這一年朝廷這邊沒有什麼重大的戰事,邊疆各處都很是安穩,甚至就連各種天災好似都少了不少,大明好似進入了真正的盛世之中。
這一年最大的事情,應該就是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在經過了半年的休整之後,在六月份再次起航,而且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不再是中東,而是轉頭向東,駛入了廣闊的太平洋,準備探索遠在太平洋西岸的新大陸。
若是鄭和真的能帶領船隊成功航行到美洲,那無論是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將會有裡程碑的意義。
當然鄭和不再下西洋,並不代表大明就真放棄了中東這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相反今年大明下西洋的船隊再次變大。
因為這次不單單是朝廷要下西洋,之前就商量好的各家公侯成立的皇家海貿商行,還有就是重點審查之後通過的三十多家江南的士紳。
這些說是士紳,其實幾乎都是好多家士紳聯合申請下來的牌照。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有能力有資格下西洋的人,無論是士紳還是勳貴,幾年幾乎都會組建大船隊下西洋。
而朝廷這方麵組建的船隊更大。
因為上一次已經把路探索清楚了,這一次幾乎就是奔著貿易去了,所以這一次朝廷的船隊更大,藍武雖然遠在北平,但依然能感受到關於這一次下西洋事情的餘波。
因為他聽說天津衛附近的幾家士紳,因為各種商船的價格水漲船高,便在天津衛成立了一家造船工坊。
甚至為了籌措資金,把自家的土地都抵押給了陳氏錢莊。
說實話這在過去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就在三年之前,士紳對於土地的看重,依然還是當做寶貝疙瘩來看的。
若是那時候,抵押土地去建造工坊,幾乎可以肯定會被人嘲笑為敗家子行徑的。
但如今,也就是短短的兩三年時間。
對於這些士紳的行為大眾就已經不是嘲笑,而是羨慕了。
因為這幾家士紳合夥開設的工坊,在開工之後的第一個月就接到了好幾個大訂單,幾乎可以確定是可以大賺一筆的了。
說實話這樣順利的結果,即便是對於他們自己來說,都是有些懵逼的。
但藍武卻知道這是為什麼。
在現的大明,工坊就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特彆是造船業,前世有句話說的好,隻要站在風口上,一頭豬都能飛起來。
而造船工坊,又是風口中的風口,現在這種情況,無論是誰往裡麵投錢,都是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而藍武對於大明現在的狀況,那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因為這說明,大明正在從小農經濟,逐漸開始往資本主義邁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