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
藍武聞言臉上的表情頓時就有些不好看起來。
大明從老朱開始,對藩王的管理都是非常嚴格的。
不但不能隨意離開封地,而且更是不能插手地方的管理,一旦有什麼出格的事情還要被地方官上書彈劾。
而如今到了永樂朝。
雖然明麵上來說是沒有什麼改變的,但其實對藩王的管轄是收緊了一些的。
就像寧王朱權,如今雖然依然駐紮在大寧,但他連來北平的權利都沒有,除非朱棣下了聖旨,否則他就隻能在大同呆著。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洪武朝時,對老朱來說,各地的藩王是戍守的兒子,他限製這些兒子的行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教。
讓他們不要驚擾地方,到處亂跑。
但到了如今的永樂朝,那些藩王便成了兄弟了。
雖然秦王和晉王,這兩個兄長都被分封去了海外,但國內可還是有很多兄弟的。
朱棣現在雖然是光明正大繼承的皇位,不是如同曆史上一般通過靖難,但對於這些兄弟們的防範還是有的。
畢竟他不可能真的看著這些兄弟們勢力不斷做大,未來給自己兒子、孫子埋下隱患。
所以這造成的結果就是,雖然大明現如今沒有如同曆史上一般再進行大張旗鼓的削藩,甚至是把親王當豬養,但一定程度上限製親王的權利的行為也是存在的。
而這其中卻存在了一個異類。
也就是朱高煦。
這位雖然也是親王,但卻不是朱棣的兄弟了,而是他的兒子,而且算是最為喜歡的兒子。
所以朱高煦現在其實就相當於當年洪武朝的秦王朱樉。
甚至比之朱樉更加特彆。
朱高煦到如今為止已經在太原就藩差不多一年時間了,這一年裡,隻是藍武這邊聽到的就已經有好多聽起來相當荒唐的事情了。
比如說賄賂當地官員,私自開設賭坊,甚至是各種產業,更離譜的是,這位因為在太原,靠近關外,甚至還私自設立互市,賣給關外蒙古人貨物。
說實話這樣的行為,若是換一個人,即便是換成彆的王爺,那即便不廢為庶人,也要押回京城受審了。
但就是這位雖然天下彈劾他的奏疏滿天飛,但他就是猶如沒事人一般,依然在太原我行我素。
對此藍武雖然看在眼裡,但卻也從來沒管過。
畢竟他乃是皇親,而且最關鍵的是還在北平當統兵大帥,他若是去上書彈劾朱高煦,那朝廷之中的解讀可就多了去了。
什麼擁兵自重,什麼容不下鎮守邊關的皇子,什麼想要造反,這樣的言論藍武不用想也會漫天亂飛。
所以即便呂高這位閣老,如今的北直隸戶部尚書,多次隱晦的向他表示,想要聯名彈劾朱高煦,都被他拒絕了。
說實話,直到如今,他也總算是理解了在古代當官有多不容易了。
或者是想要做官,而且是把官做到這樣一個高度,都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不過之前關於朱高煦的事情,他一直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畢竟朱高煦在太原,他在北平,兩者距離十萬八千裡,他也的確沒義務去管朱高煦怎麼著。
但現在不同了,這位鎮守太原的塞王,私自跑來了北平,這可就是非常大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