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閣內的氣氛,在這一瞬間,似乎又重新凝固了起來。
朱棣臉上的笑意緩緩收斂,他沒有立刻回答,隻是回身坐下,靜靜地看著桌案上的那盞宮燈。
跳動的火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射在背後的牆壁上,顯得有些孤寂。
許久。
朱棣才幽幽地開口。
“不是什麼誤會,就是咱有意撤了高熾的職的!”
朱棣這句話讓藍武不由一愣。
他臉上不由就露出了一絲疑惑之色。
而且他偶然之間用神眼探查之後,發現這位永樂大帝的內心並非是盛怒,而是一種混雜著失望、疲憊和深深焦慮的複雜情緒。
他意識到朱棣做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積壓已久的矛盾爆發。
“父皇……這……到底是為了何事?”
藍武小心翼翼地開口,他必須弄清楚事情的根源。
“為了何事?”
朱棣仿佛被點燃了引線,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來。
“我看還是你去幫咱問問他!”
“這皇帝是他還是咱!”
“咱要遷都北京,他說要緩;咱要疏通大運河,他說不能著急;咱要編撰《永樂大典》,他說要一步一步來;咱要在全國修建馳道,方便大軍調動,方便商貿往來,他還是說勞民傷財,國庫支撐不起!”
“他的嘴裡,就隻有兩個字,民力!民力!”
朱棣在暖閣裡來回踱步,胸膛劇烈起伏。
“在他的嘴裡,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耗費錢糧無數,動輒百萬民夫的浩大工程,所以不可同時進行,要一件一件來,每一件事都要乾個十年八年,等國庫充盈了,百姓休養生息夠了,再做第二件!”
“十年八年?”
朱棣忽然停下腳步,臉上露出一絲無奈。
“咱還有幾個十年八年?”
“咱還能活多少歲,若是不趁著咱現在還活著,把這些事情辦成,依照高熾的性子,恐怕這些事情一拖就拖的沒有音信了。”
“他這是把咱當成隋煬帝處處提防,生怕咱敗了老爹留下的江山。”
“但如今的大明,又豈止是隋朝可比的,如今我大明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存銀數千萬,為何不能做這些事情。”
“他不願意乾,咱不用他就是了,讓他在家歇著!”
“免得等咱死後,他連一年皇帝都當不了。”
聽著朱棣這好似抱怨一般的話,藍武沉默了下來。
他完全能理解太子朱高熾的想法。
作為監國多年的儲君,朱高熾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施政風格偏向仁厚寬和,注重休養生息,害怕過度役使民力,動搖國本。
雖然他這樣的想法已經被藍武改變了不少了,但他如今身邊圍繞的終究還是文臣居多,或許思想在不知不覺間便又被影響了。
當然從一個守城之君的角度來看,他的想法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最穩妥的選擇。
但他同時也能理解朱棣的想法。
因為朱棣從來都不是守成之君。
他是永樂大帝,是一個開疆拓土,有著萬丈雄心的馬上皇帝!
他可不會局限在守住大明的江山社稷,他是想要把大明變的更好的人。
而藍武其實內心深處也是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