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大明搞出這些各種各樣的變革了。
“父皇,聽您的意思,是想要把這幾件事同時做?”
藍武斟酌著開口問道。
“當然了!”
朱棣猛地回頭,直視藍武開口道。
“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這是咱對付草原部落的百年大計!大運河不通,南北錢糧如何轉運?《永樂大典》,是要將我華夏千古文明集於一冊,傳之後世!馳道一通,天下儘在股掌之間,何處有變,大軍朝發夕至!”
“藍武啊,你說說,這些事情,哪一件,是能等得了的?”
朱棣的聲音裡,透著一股時不我待的急切。
雖然他這一世已經不是篡位登基,但不知為何他卻是更想要證明老爹最終選擇自己當皇帝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如今二哥、三哥,還有那麼多兄弟可都在地方上,在海外看著他呢。
他若是做的不夠好,到時候,二哥、三哥,還有那些兄弟,縱然嘴上不說,但心裡肯定是會笑話他的。
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所有的事情全部辦成,在他閉眼之前看到一個真正富強,比之老爹交到他手裡時強大了不止一個層次的大明朝廷才能真正安心。
朱棣說到這裡,繼續道:“藍武,高熾的性子,你比誰都清楚,他雖懂大局,但終究還是太仁善,而且耳根子軟,也太聽那些文官的勸了。”
“咱要是不在有生之年把這些事情都做好,咱怕等他登基了,被那些文官三言兩語的哄騙,就生出了退縮之心啊!”
“若真到了那個時候,你我做的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藍武聞言,臉上不由的也有些沉重。
他終於明白了朱棣最深的恐懼。
這位皇帝,是在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和天命賽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想在自己還能掌控一切的時候,把自己所有想做的大事,全部強行推行下去,為大明未來的百年國運,打下最堅實的地基。
而太子朱高熾的“穩妥”,在他看來,就是“懦弱”,就是“拖延”,是他宏偉藍圖上最大的絆腳石。
說實話,藍武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擔心。
但他擔心的,卻不是朱高熾。
朱高熾雖然仁善,但畢竟和他還是心意相投的,大局觀還是有的。
藍武真正擔心的,是皇太孫朱瞻基!
曆史上,朱瞻基雖然也是一代明君,但他繼位之後,為了穩固政權,做出了太多的妥協,甚至連朱棣打下來的安南都主動放棄掉了。
其實放棄安南,便也是放棄了下西洋以及海貿。
也正是從他開始,武人地位開始漸漸旁落,大明的對外策略也從主動出擊,變成了被動防守,最終被那些士紳官僚,把朱元璋和朱棣兩代人辛苦積攢下來的家底,一點點蛀空。
藍武不希望曆史重演。
他也希望,趁著朱棣這位強勢的皇帝還在,把所有該做的事情,都做了!
遷都、運河、馳道、大典……這些事,在文官看來是勞民傷財,但在藍武看來,卻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壓製地方士紳,推動工商發展的絕佳手段!
隻要這些事做成了,大明這台巨大的戰爭和商業機器,就能真正開動起來!
而等到工業革命真正到來,到時便是誰也無法阻攔大明繼續輝煌下去了。
想到這裡,藍武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他站起身,對著朱棣深深一拜。
“父皇,如今正好兒臣回來了,要不兒臣去勸一勸太子殿下如何?”
喜歡大明:曆經六朝,終成大將軍王!請大家收藏:()大明:曆經六朝,終成大將軍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