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一年的春天,哈密衛的風,終於帶上了幾分暖意,不再像冬日裡那樣如刀子般割人。
時光飛逝,又是新的一年。
藍武站在哈密衛高大的城牆上,看著城外那條已經初具規模,向東延伸出去的鐵路線基,心中滿是成就感。
鐵路的鋪設,比他想象的要更順利。
而絲綢之路的貿易,更是火爆得超乎想象。如今的哈密衛,已經成了整個西北最璀璨的明珠,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財富在這裡流轉。
他甚至覺得,自己當初跟朱棣說的每年五千萬兩白銀,都有些過於保守了。
一切都在向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就在藍武以為自己終於可以遠離朝堂的紛爭,安安心心在西域搞建設,猥瑣發育的時候,從京城吹來的一場大火,還是將他卷入了漩渦之中。
“公爺,京城八百裡加急!”
韓望拿著一封火漆密封的急報,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上城樓。
“北京的三大殿……走水了!”
藍武看著信中的內容,頓時就有些鬱悶起來。
三大殿失火?
他腦子裡第一個閃過的,是後世曆史上那場燒了幾個月的大火,幾乎將朱棣嘔心瀝血建造的宮殿付之一炬。
不過,他很快便鎮定了下來。
因為他記得很清楚,當初他主持修建北京三大殿時,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所有木料都經過了特殊的防火處理,宮殿內外更是設置了完善的引水和避雷係統。
果然很快,當他看到後麵的時候,不由就笑了起來。
信上說,當夜雷電交加,火勢一起,宮裡的人都嚇壞了。
但不知為何,那火燒了沒多久,自己就熄了,隻燒毀了一些外圍的廊柱和裝飾,三大殿的主體,安然無恙!
藍武看完信,隨手將信紙遞給了韓望。
果然不出所料。
可他臉上的輕鬆之色並未持續多久,便化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
大殿沒燒毀,是好事。
但麻煩,卻不會因此消失。
果不其然,還沒過幾天,各種各樣的信件,便如同雪花一般,從京城飛到了哈密衛,堆滿了藍武的書案。
一場圍繞著北京城三大殿失火,以及遷都的議程,再次席卷了整個大明朝堂。
而他這個遠在萬裡之外的涼國公,卻是在不知不覺間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夫君,這是楊學士派人送來的信。”
幾天之後,朱芷容將一封信遞到藍武麵前,信封上“楊士奇”三個字,寫得工工整整。
藍武是真沒想到楊士奇竟然會主動和他寫信,這還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藍武拆開信,一目十行地掃過。
信裡的內容,寫得花團錦簇,滴水不漏。
先是大肆稱讚了一番藍武重開絲綢之路的功績,說此舉乃是漢唐之後,未有之盛事。
然後話鋒一轉,便提到了這次的火災。
楊士奇在信中說,北京三大殿失火,乃是上天示警,說明北京王氣不穩,非久安之地。
他已經上奏陛下說如今天下承平,絲綢之路重開,關中之地,八百裡秦川,再次成為天下樞紐。
若能遷都西安,東可以掌控中原,西可以威懾西域,實乃萬全之策。
信的最後,楊士奇更是飽含深情地表示,涼國公您如今坐鎮西域,深知關中之重要,若能上書陛下,支持遷都西安,必能得到天下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