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顯祖選擇駐紮觀望的地方叫長平關今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西北),就是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的地方。
這位置能被趙括和白起用來做最後的主力決戰,肯定不是啥溝溝坎坎的地方。
長平關旁邊就是丹水,過了丹水就是丹朱嶺。孫顯祖去年因為戰敗丟失了山西總兵的職位,讓王國梁上了。
如果不是王國梁死了,他現在還在家裡蹲。
所以這次剿賊一路上他十分謹慎,生怕再大敗。一切都按照軍律行事,每天行軍不超過六十裡,到地方立馬紮營。
他紮營時一定要選擇背山臨水這種能有所倚托和憑靠的地方。
如果沒有山和水,官軍就在平坦的曠野紮營,選擇的都是進退方便有利的地方。
在還沒到下一站時,夜不收就前出尋找靠近水源和草地的營地,以及地勢較高可以觀察的位置,方便隊伍樹起中軍大營的旗幟。
到了長平關後,孫顯祖按照軍律在靠近丹朱嶺和丹水的地方紮下營寨。
這個位置離流寇的距離已經很近了,他在安營的地方大肆伐木,構建木城做好防禦姿態。
駐紮的這三天時間,每天差不多到了夜間,他要等到偵察哨兵四麵登高遠望確認沒有敵情,並且將手中的信號旗連揮三次再連卷三次不再展開,才允許部下休息。
除此之外,軍營和他的營地分為兩層,若有流寇來夜襲,外層各方位的士兵聽到放一聲號炮,內層的軍士看到後就要樹起黃旗,再將大鼓用力敲響以聚兵。
營中不可能攜帶很多木料,到了長平關後,孫顯祖又讓民夫全都分頭各自向長有竹子和樹木的山林裡去采伐竹木。
每個人要采兩根豎著用的木頭,粗一寸左右,長八九尺都可以;一根橫著用的木頭,略微細長一點,大約一丈左右;再砍一根竹子,
如果竹子多樹木少,就用竹子代替樹木;樹木多竹子少,就隻用竹子做成尖條當成陷坑。如果沒有竹子,就用堅硬的樹木削尖了做地釘,用細軟的樹條削尖了做蓮花簽,用軟草搓成繩子來捆紮聯接軍營外圍的柵欄。
孫顯祖不惜弄得這麼麻煩,還是害怕再敗自己官職不保性命不保,寧肯無功也不能有錯。
沁水竇莊離長平關六十裡,劉處直早上從竇莊出發,下午就到了長平關南二十裡的寺莊鎮。
待義軍紮完營後也沒看到官軍的動向,劉處直就和李狗才帶上二十個好手親自前往他們營地偵測情況。
來到官軍營地後,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一丈多高的營寨,四周有鹿角和各種陷阱。
營寨外麵還有七八座箭塔以及了望塔。李狗才和劉處直不約而同的"臥槽"。
剛剛從竇莊那裡出來,原本想著偷襲一波官軍,沒想到他們居然縮在了營寨裡麵不出來,整的好像義軍變成了官軍,前去剿滅他們一樣。
話分兩頭,官軍那邊也比較憂愁。
暮色籠罩下長平關,孫顯祖的中軍大帳內燭火搖曳。
帳內擺著一張粗糙的木桌,上麵鋪著已經泛黃的地圖,幾個重要位置被朱砂筆重重圈出。
帳外傳來軍士巡邏的腳步聲和遠處丹水潺潺的流水聲。
孫顯祖雙手撐在桌邊,眉頭緊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現在對宋統殷很不滿。
連流寇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就讓他來支援竇莊。
雖說張家幾代都是大官,但張五典、張銓都死了,張道浚隻有官階還是待罪之身,憑啥自己來救。
"總鎮,探馬回報,流寇已在寺莊鎮紮營,距此不過二十裡。"
他麾下的千總李國英掀開帳簾大步走入,抱拳告知他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