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那邊,李茂他們也沒做大的更改,還是按照官軍編製,其它編製他也想不出來。
隻是三個正兵營補充了大批新兵,李茂將中營的二百老兵勻給了後營,旨在提升後營戰力。
以前的方法雖說有無奈之舉,但終歸不利於發展,人員調整後,現在每個營正兵達到了一千五百人。
也就是李茂和自己關係好,加上他本身就是副將,這二百老兵給了後營他也無所謂,要是換個人,怕沒這麼好說話了。
而輜重營也拆分了,以後隊伍人越來越多,不可能永遠都在一處行軍作戰。
所以輜重營原本六部人馬,在高櫟建議下,李茂分出三部配屬給前營、中營、後營,這樣他們就有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輜重營的營官還是陸雄,他負責一切資源調配。
算上這些輔兵,每個正兵營就有二千三百人左右,短時間支撐一個方向的戰事沒有任何問題。
做流寇安穩的日子不多,隨著克營大肆擴軍,目前不算婦女營,全營正輔兵有一萬一千人,算上婦女營共兩萬人。
壺關、平順兩地的知縣得知流寇在管轄地大肆征兵,嚇得魂飛魄散,紛紛請宋統殷派軍隊來剿滅賊寇。
宋統殷也沒辦法,陝西援剿官軍都忙著抓王嘉胤調不過來,要是讓山西官軍過來,多半又是給克賊送裝備的。
如果隻是縣令要求,他壓下去了就好。但是沈王接連催了他幾次了,他不去不好給朝廷交代。
靖難之後,藩王就慢慢開始被削掉軍權,領地的政治權力也全部歸布政使和巡撫管了。但人家姓朱,再怎麼也是皇帝的親戚。
如果隻是流寇在潞安境內活動,沈王也不至於怕成這樣。
但是這些膽大包天的賊寇,將他在漳澤湖和濁漳河附近的王莊掃蕩一空,讓他損失了上萬石糧食還有白銀。
朱家王爺沒有政治權力,就開發了各種興趣愛好。
類人點的就虐民害民,反正地方官府管不了他們。
擬人一點的就如這個沈王,隻喜歡撈錢。這些流寇把他錢搶了,氣得在王府哇哇叫。
這也不能怪劉處直,目前增加了這麼多人,人吃馬嚼的消耗自然大。
營裡這五千多匹馬吃飯頂三萬人的消耗,劉處直又不打算餓著手下,就命令高櫟、李茂、史大成分兵出擊,狠狠的搶沈王。
在沈王的第五封求援書信到了太原府後,宋統殷終於不勝其煩,親自手書曹文詔,請他們派兵進入潞安府驅趕克賊。
曹文詔拿著巡撫的信看完後,就聚集了其它幾個軍官商議一下怎麼辦。
原本幾人都對去救沈王不感興趣。這個能有多大功勞?抓住橫賊的賞賜不比這個多啊。
但是一旁的艾萬年聽說是克賊,一下子就來勁了。
去年他被劉處直滅了滿門,一直想要報仇但始終沒有機會。
這次正好碰到了,他不能錯過了。
之前張道浚因為堂弟之死,母親也不搭理他了,為了求得母親原諒,張道浚居然自己給堂弟帶孝,現在身上就穿著孝衣,包括他帶來的隊伍各個都穿著同款。
目的就是激勵士氣剿滅克賊,給堂弟報仇,給張家族人報仇。
這次有艾萬年配合,他覺得兩部加起來五千人馬足夠了打敗克賊了。於是他起身說道:"曹參將,我願意和艾參將去潞安府剿滅克賊,懇請成全,不破賊寇,勢不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