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山的會議結束後,劉處直等幾個掌盤子按照計劃再次殺到澤州沁水縣境內,兩個月前流寇離開後,朝廷安排了新的知縣上任沁水,這位屁股都還沒坐熱,三萬多流寇又入境了。
不過這次劉處直回來是有目標的,打個縣城下來已經沒什麼收獲了,這次必須要把竇莊給滅了。
當流寇繞過沁水直奔竇莊時,知縣知道自己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隨著流寇又分兵幾處,官軍也做了相應調整,洪承疇集合了艾萬年、李卑賀人龍、馬科等先入晉的官兵就在平陽府準備滅掉橫營。
大同總兵尤世祿率鎮兵南下沁水準備解決劉處直,沁水這裡也來了一個新的隊伍便是從四川趕來的石柱營。
秦良玉老太太奔波進京麵聖後舊病再次複發,實在無法親自領軍了,隻得回石柱老家養病她帶了一千五百人回去,留在山西的石柱營共三千五百人。
由兒子馬祥麟和兒媳張鳳儀統領,張鳳儀和張道浚是同胞姐弟,石柱營便一直駐紮在竇莊。
此時的竇莊有張家澤州營加上石柱營共七千人,不過還好之前大敗後張道浚練兵時間不長,澤州營現在能戰的不過千人,隻能配合石柱營作戰。
大同官軍南下的事已經被偵騎得知,在離竇莊不遠的芹村,劉處直、李自成、老回回、張天琳幾人商議由李自成和老回回去應付一下大同官軍,不需要死打硬拚,創造機會讓劉處直能解決掉石柱營。
大哥,這個尤世祿就麻煩你了,你和老回回一起去拖住他,我看看能不能把石柱營引誘出來滅掉,要不然他們守著城我們可沒辦法拿下竇莊,力有不逮一定要走彆硬拚。
兄弟,沒事的尤世祿就交給我和老回回了,我們也有不少馬匹,打不過自然會走。
好,那就拜托大哥了。
崇禎四年六月十五日,沁水外竇莊劉處直和張天琳部六千五百義軍在竇莊南門外列陣迎敵。
考慮到竇莊有一些小炮,劉處直把軍陣設置在城牆一裡五之外,然後派騎射手往城牆上拋射箭矢。
城牆上,張家大姐兒張鳳儀穿著一身鎧甲,旁邊是自己丈夫馬祥麟和弟弟張道浚。
張鳳儀最佩服的便是自己婆婆,連身材裝扮都是學的她,秦良玉身高有一米八體重近兩百斤能穿三層重甲,張鳳儀雖然沒有自己婆婆那麼高,但也有一米七左右,張鳳儀為了當女將扛起甲胄也經常練武增肌,看著威武雄壯,甚至還有一撇胡須。
身旁的馬祥麟看著就像細狗了,從身材方麵就能看出了家庭地位了。
張鳳儀拿著千裡鏡看到了軍旗下的劉處直,詢問一旁的兄弟這個是不是克賊。
嗯嗯,大姐就是他,是我大明衛所軍出身居然不顧皇恩背反朝廷實在可惡至極,大姐有什麼想法嗎。
當然是出去和他打一仗了,我石柱營打各地反賊打後金建奴都不怕,這種流寇都是烏合之眾何懼之有。
大姐,這些陝西流寇可不比西南那些土司啊,千萬不可輕敵。
行與不行試試便知,集合兩千人馬我們出莊作戰,試試這些流寇的成色,夫君你留守莊內看情況接應我。
很快兩千白杆兵集結完畢,在張鳳儀的帶領下出莊準備迎戰義軍,試試義軍的作戰能力。
鳳儀你小心一些,不要輕敵也不要孤軍深入太多了,聽聞流寇騎兵厲害。
大男人磨磨唧唧,我就煩你這一點,說完也不再理馬祥麟,帶著人就出去了。
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被自己媳婦埋汰,馬祥麟臉色也不好看,張道浚隻能安慰一下他,說自己大姐從小就這樣,諒解一下。
兩千白杆兵出莊後一裡多點後便開始列陣,每人手持一杆白蠟木製成的長矛,矛頭雪亮,這些來自石柱的土家族兒郎,自幼習武,尤擅山地作戰非常適合山西的地形。
一百五十步外,劉處直觀察著這些白杆兵,披甲率很高,也不都是拿著長槍的,背後都背著藤牌挎著腰刀,後麵幾排拿著那種西南地區那種彎刀,和劉處直以前用的苗刀差不多。
兄弟們這白杆兵看著也不錯啊,不知道和九邊的那些邊兵比有什麼不同。
掌盤子和他們打一仗就知道了,弟兄們已經準備好了,這些南蠻子看著氣勢洶洶還是不敢主動進攻我們。
因為地形原因,劉處直隻安排了前中兩營三千人迎敵,分為兩個軍陣,看著白杆兵那些長槍,劉處直就放棄和他們長槍互捅了,這種仗隻能先放火器,再貼身肉搏。
隨著號角聲起,義軍前營的三百弓箭手出列,彎弓搭箭,張鳳儀見狀,立即命人揮動令旗,舉盾防守。
白杆兵迅速從背後取下圓形藤盾,舉過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