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光會拚殺,不夠!”劉處直話鋒一轉,“要想帶好兵,打勝仗,讓更多的兄弟活下來,就得長本事!得學東西!過去,咱們隻能零零星星地教你們點武藝以及帶兵的本事,以後,不一樣了!”
他大聲宣布:“我決定,在咱們孩兒營的基礎上,成立隨營學校!你們,就是隨營學校的第一批學生!”
“在學校裡,你們不僅要繼續練武,強身健體,學習弓馬刀槍!你們還要讀書、識字、學算術!”
聽到讀書識字,少年們中間響起一陣更大的騷動,讀書,那是隻有地主老財家少爺才能做的事情啊!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
劉處直笑道,“覺得讀書是少爺們的事?錯了!讀書識字,是為了讓你們明白道理,知道咱們為什麼而戰!是為了讓你們將來當了哨官、什長,甚至像李、高二位將軍一樣當了營官時,能看懂地圖,能理解軍令,能調度兵馬,不會因為看不懂一個旗號,就讓兄弟們白白送死!”
他頓了頓,讓這個概念在少年們心中紮根,然後繼續說道:“而且,教你們打仗的老師,不是那些老秀才,是咱們營裡那些受傷的老兵!是獨臂的張叔,是瘸腿的李伯!”
“他們可能不認得幾個字,但他們打過很多場仗,他們知道怎麼在箭雨裡衝鋒,怎麼在包圍圈裡突圍,怎麼識彆官軍的陷阱!他們用血換來的經驗,現在,要毫無保留地教給你們!”
這番話徹底點燃了少年們的熱情,由那些他們平日就挺尊敬的老兵來教,這太有吸引力了!
“你們想不想成為像高將軍那樣,能帶領數千大軍的將軍?”劉處直高聲問道。
“想!”少年們用儘力氣吼道,聲音在山穀間回蕩。
“你們想不想讓死去的爹娘、讓戰死的叔叔伯伯們,為你們驕傲?”
“想!!”
“那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認真學習!在學校裡,不怕你笨,就怕你不努力!誰學得好,表現突出,將來提拔軍官,優先考慮!甚至,表現特彆優異的,我會親自授予他一把精製雁翎刀。”
“未來,咱們隊伍的骨乾,就在你們中間產生!咱們能不能推翻這吃人的世道,建立一個讓窮苦人都能吃飽飯的天下,希望,就在你們身上!”
“誓死追隨大帥!”
“努力學習!多殺敵人!”
少年們群情激昂,紛紛揮舞著拳頭,呐喊聲一浪高過一浪,他們仿佛看到了一條通往光輝未來的道路,而讀書識字,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激勵完孩兒營的少年,劉處直立即投入了隨營學校具體的籌建工作中,他首先與宋獻策、李茂以及孩兒營裡麵的管理人員一同確定了教習的選拔標準,也不是說是個傷殘老兵就能當教習的。
在一間臨時充作辦公室的老木屋裡,劉處直對著幾人說道:“教習人選,首要的是戰陣經驗豐富,至少參與過五次以上大戰,負傷原因必須是在戰場上英勇作戰所致。”
“其次,口齒要相對清晰,能把事情說明白,再者,人品端正,有耐心,願意教導後輩,凡是符合這些條件的傷殘弟兄,都由各營上報,我們逐一核實。”
宋獻策補充道:“大帥,是否還可以考慮,有些老兵雖未殘疾,但年紀較大,不再適合一線衝殺,是否也可以聘為教習,專司某一項技藝,比如弓箭、或是埋鍋造飯、構築工事這類?”
“先生所言極是!”劉處直點頭,“就這麼辦,待遇嘛,就按早上宣布的,領過撫恤的月餉一兩,未領的月餉三兩,此外,可以通知李中舉,教習在熊耳山中的直係親屬,在分配糧食、衣物時,優先保障。”
李茂笑道:“大帥這待遇一出,我估摸著不少老弟兄都會動心,尤其是那些無家可歸隻能去山寨裡麵了此殘生的兄弟,每月三兩銀子,可是肥差了,還能繼續留在營裡,不受人白眼。”
標準定下後,劉處直又親自草擬了學校的初步課程規劃,除了昨日商議的戰陣技藝、行軍布陣、戰例研討、文化識字、基礎算術外,他還特意加了一項精神訓導。
由他本人或宋獻策定期宣講,內容就是闡述義軍的宗旨、紀律要求,以及為什麼而戰,旨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算術方麵,先從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教材我想辦法編撰,至於幾何、三角函數之類的,孔有德營中的全節千總他精於此道,我後麵親自去請他讓他有空時來上上課。”
忙碌了一整天,當夕陽再次將羅家山染成金紅色時,隨營學校的骨架已然初步搭建起來,選拔教習的命令已經下發各營,孩兒營的少年們情緒高漲,軍官們也開始私下裡議論著識字命令,有的愁眉苦臉,有的摩拳擦掌。
劉處直站在山坡上,望著山下逐漸亮起星星點點篝火的大營,心中充滿了期待。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