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賭徒的勝利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7章 賭徒的勝利

第17章 賭徒的勝利(1 / 1)

上回咱們說到,希特勒靠著希姆萊和他那套高效運轉的“黑衣帝國”黨衛隊+蓋世太保),總算是把德國國內給收拾得服服帖帖,沒人敢公開跟他唱反調了。後院既然已經“肅清”,這位野心勃勃的“元首”自然就要開始琢磨著對外搞事情了。

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那片像膏藥一樣貼在德國西部邊境上、時刻提醒著德國戰敗恥辱的——萊茵蘭非軍事區。

這非軍事區是怎麼來的呢?《凡爾賽和約》裡白紙黑字寫著呢: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威脅法國和比利時,萊茵河西岸以及東岸50公裡內,德國不準駐軍、不準修工事!這等於德國的胸膛敞開著,任人宰割。

更讓希特勒覺得“憋屈”或者說,更方便他找茬)的是,這個非軍事區的規定,後來還在1925年的《洛迦諾公約》中被德國自己當時的魏瑪政府)白紙黑字地確認和保證了!

當時德國為了緩和跟西邊鄰居的關係,重返“國際大家庭”,那是賭咒發誓、簽字畫押,表示:“兄弟們放心!俺們一定遵守規定,萊茵蘭保證不設防!”這等於是在全世界麵前立了個fag。

所以啊,希特勒現在要派兵進入萊茵蘭,那可不僅僅是打《凡爾賽和約》這個“強加”條約的臉,更是公然撕毀自己國家雖然是前政府簽的)的國際承諾!這在外交上,絕對是極其嚴重的挑釁行為,風險極大。

明知風險巨大,希特勒為啥還敢動手呢?因為這位“賭徒”經過一番觀察和盤算,覺得現在的時機,簡直是“天賜良機”!

借口“從天而降”:正愁沒理由呢,法國人自己送上門來了!法國因為害怕德國重新武裝,跑去跟蘇聯老大哥簽訂了一個《法蘇互助條約》1936年初批準生效)。希特勒立刻抓住這個“把柄”,大喊大叫:“法國佬跟赤色蘇聯勾結,這是在包圍我們偉大的德意誌!這違反了《洛迦諾公約》的精神!你們威脅我們的安全,我們還不能在家門口加強點防禦嗎?!”這理由雖然牽強得可笑,但在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給自己的行動披上“合理”外衣方麵,效果還真不錯。

“攪局者”墨索裡尼的神助攻:當時,歐洲的“攪屎棍”可不止希特勒一個。他的那位意大利“老大哥”墨索裡尼,正在非洲入侵埃塞俄比亞呢!這事兒把英法兩國的精力牽扯得夠嗆。國際聯盟天天開會譴責、討論製裁雖然效果約等於零),英法根本沒多少閒工夫和心思再來管德國在萊茵蘭這點“小動作”。希特勒這招“趁火打劫”,時機選得那叫一個“精準”!

英法的“心病”:厭戰與綏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恐怖經曆,給英國和法國留下了太深的心理陰影。兩國國內普遍存在著強烈的厭戰情緒,老百姓一聽到“打仗”兩個字就頭疼。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影響還沒完全過去,誰也不想再把錢扔到戰場上。這種“和平至上”哪怕是屈辱的和平)的心態,讓兩國政府在麵對挑釁時,往往傾向於“息事寧人”。

英國的“小九九”:尤其是英國人,心態更複雜。不少英國人覺得《凡爾賽和約》當初對德國確實太苛刻了,德國人想在自家地盤上站個崗,似乎也“情有可原”。而且,英國曆來的大陸政策就是“勢力均衡”,他們也不希望法國在歐洲一家獨大。讓德國稍微恢複點元氣,說不定還能起到牽製法國的作用呢?這種“同情+私心”的複雜心態,使得英國在萊茵蘭問題上,不僅自己不想強硬,還一個勁兒地拉著法國,勸他“冷靜”。

希特勒正是敏銳地嗅到了這一切——法國的猶豫、英國的綏靖、國際社會的混亂——才敢下定決心,冒一次天大的風險!

雖然希特勒判斷英法不敢動手,但他也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萬一賭輸了,後果不堪設想。畢竟,1936年初的德國國防軍,實力還相當弱小,跟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軍隊比起來,簡直就是“戰五渣”。

兵力對比懸殊:希特勒最初派進萊茵蘭的兵力,隻有區區三個營!後續跟進的部隊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多人,而且裝備很差,很多士兵甚至是騎著自行車進去的!而萊茵河對岸,法國光是邊境要塞馬其諾防線的一部分)和附近的駐軍,就有幾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真打起來,德軍這點人,不夠法軍塞牙縫的!

將軍們嚇尿了:德國的將軍們比如國防部長勃洛姆堡、陸軍總司令弗裡奇)對這次行動憂心忡忡,覺得簡直是在玩火!他們反複勸諫希特勒:“元首,這太冒險了!法國人要是打過來,我們根本頂不住!”

希特勒的“王炸”與“後手”:但希特勒力排眾議,堅持要賭!他相信自己的“政治直覺”能再次創造奇跡。不過,他也給自己留了條後路。他給前線部隊下達了死命令:“如果法國人采取任何軍事行動,哪怕隻是開一槍,你們就立刻給我撤回來!全速撤退!保命要緊!”這等於說,他早就做好了“賭輸了就跑路”的準備。這完全是一場軍事上的虛張聲勢和政治上的心理訛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936年3月7日,星期六。天氣據說還不錯。

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一小隊象征性的德國士兵,踏上了萊茵河上的橋梁,進入了非軍事區。沿途的德國居民有些是自發,有些是納粹組織的)揮舞著卐字旗,獻上鮮花,場麵看起來還挺“感人”。但士兵們自己心裡卻緊張得要命,眼睛死死盯著對岸,生怕法國人的炮彈下一秒就飛過來。

然而……

對岸的法國軍隊,紋絲不動。

巴黎的法國政府,吵成了一鍋粥。軍方想打,但要求全國總動員;政客們怕擔責任,怕花錢,怕打輸,更怕英國人不幫忙。最後,吵了半天,決定——強烈抗議!然後去國聯告狀!

倫敦的英國政府,一邊安撫法國“老兄息怒”,一邊公開表示“德國人隻是回到了自己的後花園”,不值得大動乾戈。

日內瓦的國際聯盟,象征性地開了個會,通過了一個譴責德國違反條約的決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希特勒賭贏了!而且贏得如此輕鬆!

他用最小的代價,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據說,當確認法國人沒有動武的消息傳來時,希特勒激動地對身邊的人說:“我終於成功了!如果法國人當時真的打進來了,我們就隻能完蛋了!”

萊茵蘭事件,看似隻是德國軍隊的一次“回家”,但其產生的影響卻是災難性的:

希特勒的“封神”之路:在國內,希特勒的威望達到了新的的高峰!他被視為敢於挑戰強權、洗刷國恥的民族英雄。那些曾經質疑他的將軍們也閉了嘴,隻能佩服“元首”的“高瞻遠矚”和“神機妙算”。希特勒本人更是自信心爆棚,越發相信自己是“天選之子”,獨斷專行的作風也更加嚴重。

凡爾賽體係的“墓誌銘”:《凡爾賽和約》和《洛迦諾公約》的核心條款被公然踐踏,而國際社會卻束手無策。這等於宣告了這兩個條約的死刑,也宣告了戰後國際秩序和集體安全體係的徹底破產。條約,在實力和決心麵前,就是一張廢紙!

綏靖政策的“勝利”:英法的軟弱和退讓,不僅沒有換來和平,反而極大地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他看透了這兩個昔日霸主的“色厲內荏”,知道他們為了避免戰爭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犧牲彆國利益)。這為他日後更加大膽的侵略行動吞並奧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鋪平了道路。

戰略天平的傾斜:德國重新控製了萊茵蘭,意味著其西部工業核心區有了戰略屏障,可以放手在西部邊境修築防禦工事後來的“西牆”)。這也使得法國未來乾預德國在東歐的行動變得極為困難。希特勒向東擴張“生存空間”的道路,變得更加通暢。

萊茵蘭的“和平”進軍,是希特勒上台後在外交和軍事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也是他挑戰凡爾賽體係、走向戰爭之路的關鍵一步。他用一場成功的政治賭博,測試出了英法的底線,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國內聲望和戰略優勢。

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嘗到了甜頭的希特勒,絕不會就此罷手。他的目光,已經開始不安分地掃視著德國的鄰國。

與此同時,在德國西南部西班牙卻爆發非常嚴重的內亂,怎麼回事呢?下回再講。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列車長的升遷之路 詭異:我家惡靈吃不飽 洪荒:我屢出毒計,十二祖巫勸我冷靜! 混沌仙棺 重生廢柴:我養神獸崽崽C位出道 偷偷告訴你,我是大漢皇太孫 HP:當時間重來 快穿:滿級嬌妻專治偏執大佬 明日方舟:呆萌的天使小姐是腹黑 我在泯滅之地斬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