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

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希特勒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搭上了不少精銳傘兵,總算是把南翼給“掃乾淨”了,但他心裡真正惦記的,始終是東方那個龐然大物——蘇聯。

要理解希特勒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毀滅蘇聯,甚至不惜推遲進攻英國、冒險發動一場規模空前的“巴巴羅薩”計劃,咱們就得把時間的指針,再往前撥個二十多年,回到1917年的俄國,去看看那個讓整個世界為之震動、也讓希特勒這類人恨之入骨的“紅色巨人”,到底是怎麼從舊沙皇俄國的廢墟中誕生的。這一章,咱們就來聊聊那場驚天動地的——十月革命。

話說二十世紀初的俄國,那可是個地地道道的“巨無霸”。國土遼闊得嚇人,橫跨歐亞兩大洲;人口眾多,號稱“歐洲憲兵”;沙皇陛下更是以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自居,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從表麵上看,這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下的沙皇俄國,似乎還是那個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

但內裡,早就爛透了。

這個國家,就像一個穿著華麗外套、內裡卻爬滿了虱子的巨人。廣大農民被束縛在貧瘠的土地上,受著地主貴族的層層盤剝;新興的工人階級擠在條件惡劣的工廠裡,拿著微薄的工資,生活困苦不堪;沙皇的統治專製腐朽,秘密警察橫行,任何一點自由思想的火花都可能被無情撲滅;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從波蘭到高加索,各地的非俄羅斯民族都在暗中積蓄著不滿。

就在這內憂外患、矛盾重重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沙皇尼古拉二世,這位性格軟弱、能力平庸卻又極其固執的末代皇帝,頭腦一熱,也跟著英法這幫“協約國”兄弟,卷入了這場歐洲列強的“大混戰”。

結果呢?俄國軍隊雖然人多,但裝備落後、指揮無能、後勤一塌糊塗,在前線被德國人的機關槍和大炮打得是屍橫遍野,損兵折將高達數百萬人!後方呢?為了支撐這場打不贏的戰爭,經濟被徹底拖垮,工廠倒閉,鐵路運輸癱瘓,城市裡糧食奇缺,老百姓餓得前胸貼後背,連麵包都成了奢侈品。前線的士兵厭戰絕望,後方的民眾饑寒交迫,整個俄國社會都處在崩潰的邊緣。民怨,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積蓄著毀滅性的力量。

終於,在1917年初,這火山爆發了!

首都彼得格勒就是後來的列寧格勒,現在的聖彼得堡)的工人們,因為實在受不了饑餓和戰爭的煎熬,率先走上街頭,高喊著“打倒戰爭!”“要麵包!”的口號舉行示威。一開始,沙皇政府還想派軍隊鎮壓。可這次,連軍隊也嘩變了!飽受戰爭之苦、同樣來自底層的士兵們,不願再向自己的同胞開槍,紛紛調轉槍口,加入了示威的行列!

短短幾天之內,彼得格勒的局勢就完全失控了。杜馬俄國議會)的議員們一看大事不好,趕緊成立了一個臨時委員會,試圖控製局麵。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呢?這位還在前線“督戰”的皇帝,發現自己已經眾叛親離,連軍隊都不聽他的了。在巨大的壓力下,這位羅曼諾夫王朝的末代沙皇,被迫在3月15日簽署了退位詔書。統治俄國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這麼戲劇性地、甚至有點窩囊地垮台了。

這場革命,來得如此迅猛,甚至有點出人意料的“順利”,後世稱之為“二月革命”。

沙皇是倒了,可俄國並沒有立刻迎來太平。反而陷入了一種更加混亂和奇特的局麵——“雙重政權”。

一方麵,由杜馬成員和社會名流組成的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名義上接管了國家權力。這個政府一開始由立憲民主黨人李沃夫公爵領導,後來換成了社會革命黨人亞曆山大·克倫斯基。他們大多是些溫和的自由派或者社會黨右翼,希望在俄國建立一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國。

但另一方麵,就在二月革命的浪潮中,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們自發地組織起了自己的權力機構——工兵代表蘇維埃“蘇維埃”在俄語裡就是“代表會議”的意思)。這個蘇維埃直接由工廠和軍隊選舉產生,代表著底層革命群眾的利益。它不僅控製著首都的武裝力量大部分士兵都聽蘇維埃的),還掌握著鐵路、郵政、電報等關鍵部門。類似的蘇維埃組織,也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來。

於是,俄國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怪現象:臨時政府在那裡發號施令,但很多時候命令不出冬宮臨時政府所在地);而蘇維埃這邊雖然名義上不是政府,卻掌握著實際的權力和武力。兩個“腦袋”指揮一個身體,這國家能不亂嗎?

臨時政府最大的敗筆,或者說,它從一開始就埋下的“催命符”,就是它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繼續打仗!它為了履行對英法盟友的承諾,也為了維護俄國的“大國地位”,居然宣布要繼續參加那場已經讓俄國人民流儘了血汗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下就把絕大多數渴望和平的士兵和民眾給得罪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土地問題?等等再說!對於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臨時政府也是猶豫不決,說要等將來立憲會議召開後再解決。這讓急於分到土地的廣大農民也大失所望。

就在這俄國政局一團亂麻、人心思變的時候,一個將徹底改變俄國乃至世界曆史的人物,登場了。他就是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也就是我們更熟悉的——列寧。

這位布爾什維克黨的領袖,因為搞革命被沙皇政府通緝,長期流亡在瑞士。二月革命爆發時,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飛回俄國去領導革命。可怎麼回去呢?俄國還在跟德國打仗呢!

這時候,德國人幫了他一個“大忙”當然,德國人也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德國最高統帥部覺得,列寧這幫激進的布爾什維克主張立刻退出戰爭,如果能把他們送回俄國去掌權,那俄國肯定就得跟德國媾和,德國就能把東線的兵力抽調到西線去對付英法了!這買賣劃算!

於是,在德國人的安排下,1917年4月,列寧和他的幾十名同誌,乘坐著一列被特殊安排、不允許任何人中途上下的“封閉列車”,穿越戰火紛飛的德國、瑞典和芬蘭,最終成功抵達了彼得格勒的芬蘭火車站!

列寧一回到革命中心,立刻就給當時還有點迷茫的布爾什維克黨指明了方向。他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了極其鮮明和激進的主張:

不給臨時政府任何支持!徹底認清其資產階級本質!

全部政權歸蘇維埃!隻有蘇維埃才能代表工農兵的利益!


最新小说: 卡牌世界之骷髏卡牌的崛起 大雄傳說 錦繡年代 全民三角洲,就我是阿薩拉? 詭事選擇:我在博物館的靈異抉擇 魔鬼主教 帝師無悔之陰陽逐夢 讓你算命,你地上地下都有後台 明月落星辰 為了變強,我截斷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