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

第54章 從二月春寒到十月驚雷(2 / 2)

立刻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沒收地主土地,全部分給農民!

銀行國有化,工人監督生產!

這些口號,簡單直接,直擊當時俄國社會最核心的痛點!特彆是“和平、土地、麵包!”這句,簡直就像是為當時水深火熱中的俄國人民量身定做的!

布爾什維克黨,原本在眾多社會主義派彆中還有主張漸進改良的孟什維克、代表農民利益但派彆複雜的社會革命黨等)隻是少數派。但在列寧的領導下,他們憑借著清晰的綱領、嚴密的組織和深入工農兵群眾的宣傳鼓動,再加上臨時政府自己不斷地“作死”比如堅持戰爭、鎮壓示威),布爾什維克的支持率開始像坐火箭一樣往上漲!尤其是在經曆了七月流血事件臨時政府鎮壓工人士兵示威,布爾什維克被汙蔑為德國間諜,列寧被迫再次躲藏)和科爾尼洛夫叛亂八月底,軍隊總司令科爾尼洛夫試圖發動政變推翻臨時政府,結果臨時政府不得不向布爾什維克求助,依靠赤衛隊的力量才粉碎了叛亂,這反而大大提升了布爾什維克的威望和武裝力量)之後,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這兩大最重要的蘇維埃中,都贏得了多數席位!

到了1917年秋天,列寧覺得,時機成熟了!臨時政府威信掃地,軍隊瀕臨瓦解,農民自發奪取土地的浪潮風起雲湧,而布爾什維克在蘇維埃中的力量空前強大!再不動手,更待何時?!

雖然黨內還有像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這樣的“老同誌”反對立刻發動武裝起義,覺得風險太大,應該等立憲會議召開。但列寧力排眾議,堅信必須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曆史機遇!

武裝起義的重任,落到了當時擔任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極具組織才能和演說天賦的列夫·托洛茨基肩上。他領導著新成立的軍事革命委員會,開始秘密而高效地調動忠於布爾什維克的武裝力量——包括赤衛隊工人武裝)、喀琅施塔得水兵波羅的海艦隊中最革命的力量)以及彼得格勒衛戍部隊中同情革命的士兵。

行動,在1917年11月6日晚悄然開始。

軍事革命委員會指揮下的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迅速行動起來,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就占領了彼得格勒城內所有的戰略要點:連接各個區域的橋梁、中央電話局、主要的火車站、發電廠、國家銀行……這些行動進行得有條不紊,效率驚人,與二月革命時的自發混亂形成了鮮明對比。臨時政府發現,自己手裡的權力正在一點點地被架空,卻無能為力。

第二天,11月7日,彼得格勒基本上已經落入了布爾什維克的掌控之中。隻剩下臨時政府成員除了早已聞風溜走的克倫斯基)躲藏的最後據點——冬宮。軍事革命委員會調集了部隊包圍了冬宮,並發出最後通牒。駐紮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向冬宮方向鳴放了一發空炮注意是空炮,並非實彈炮擊冬宮本身,這後來被蘇聯官方宣傳有所誇大),作為進攻的信號。

晚間,起義部隊開始向冬宮發起進攻。防守冬宮的力量其實非常薄弱,主要是一些軍官學校的學生士官生)和一個婦女營。經過一陣零星的交火和對峙後,大部分守軍要麼投降,要麼就散去了。起義部隊最終衝入了冬宮,逮捕了躲在裡麵的臨時政府部長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整個奪取政權的過程,在首都彼得格勒,相對而言確實比較“和平”,流血衝突規模很小,死傷人數也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臨時政府當時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軍隊和民眾的支持,幾乎是“眾叛親離”,根本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所謂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更像是一次組織周密的、以軍事政變為核心的權力轉移,而非大規模的血腥巷戰。當然,這絕不意味著整個俄國革命是和平的,恰恰相反,真正的血雨腥風還在後麵。)

就在冬宮的槍聲還在回響的時候,第二次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召開了。會場上,當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右派代表還在指責布爾什維克“非法奪權”、“搞陰謀政變”的時候,托洛茨基輕蔑地回應他們:“你們破產了,你們的角色已經結束了!到曆史的垃圾堆裡去吧!”孟什維克等反對派憤然退場。

剩下的代表主要是布爾什維克和支持他們的左派社會革命黨人)立刻通過決議,宣布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並選舉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一刻也沒有耽擱,立刻頒布了兩項對俄國乃至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法令:

《和平法令》:鄭重宣布,蘇維埃政府建議一切交戰國政府和人民,立刻開始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公正民主和約!並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簽訂的一切秘密條約!這道法令,直接回應了俄國人民特彆是士兵)最迫切的渴望——和平!

《土地法令》:宣布永遠廢除地主土地私有製,不付任何贖金,將地主、皇室、教會的土地全部沒收,交給地方土地委員會和農民蘇維埃處理,分配給勞動者使用!這道法令,雖然在具體方案上借鑒了社會革命黨的主張,但它滿足了俄國農民世世代代對土地的渴望!

這兩項法令,如同兩顆重磅炸彈,迅速贏得了廣大士兵、工人和農民的支持,為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奠定了初步的群眾基礎。

十月革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在俄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宣稱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社會主義國家後來定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它被布爾什維克及其追隨者視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人類曆史新紀元的開端,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共產主義運動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

為了兌現和平的承諾,也為了給新政權爭取喘息時間,列寧不顧黨內如布哈林等人)和左派盟友的反對,力排眾議,在1918年3月與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極其苛刻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根據條約,蘇俄被迫割讓了包括烏克蘭、芬蘭、波羅的海沿岸、波蘭等在內的大片領土這些領土後來在一戰結束後大部分又獲得了獨立或被重新劃分),並支付巨額賠款。列寧認為,這是“用空間換時間”,是拯救革命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然而,十月革命的勝利,僅僅是在首都彼得格勒和少數幾個工業中心取得了成功。在廣大的俄國腹地,布爾什維克的統治根基並不穩固。他們的奪權方式、激進的政策特彆是剝奪私有財產、退出戰爭、打壓其他政治派彆),以及簽訂的《布列斯特條約》,都引起了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強烈反對。

那些失去土地的地主貴族、被剝奪財產的資本家、忠於沙皇或臨時政府的舊軍官、不滿布爾什維克一黨專政的其他社會主義派彆、尋求民族獨立的邊疆地區、甚至包括原本的協約國盟友他們對蘇俄退出戰爭、廢除債務極為不滿,也害怕共產主義蔓延)……所有這些反對力量,開始迅速集結起來。

一場規模空前、極其殘酷血腥的俄國內戰,以及伴隨著內戰而來的外國武裝乾涉,即將在俄國大地上全麵爆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能否在這場生死考驗中存活下來?它又將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絕症加載:我越病越強 抗戰穿成扶桑貴族,我也很抓狂! 薅龍氣養崽後,我成帝後了! 退婚?不好意思,校霸他超愛 瘋批老公總在被窩磕我和影帝CP 暴君總裁被嬌養 桃矢夭夭 流落荒島我從草根變男神 抱歉我無敵 重生83:長白山上采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