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明斯克的口袋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65章 明斯克的口袋

第65章 明斯克的口袋(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1941年6月22日那個血色的黎明,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三百萬德軍若算上仆從國軍隊,總兵力達三百八十萬人)兵分三路,猛地撲向了毫無準備的蘇聯。戰爭的頭一天,蘇聯空軍在地麵就被基本“剃了頭”,邊境線上的紅軍部隊在德軍“閃電戰”的迅猛打擊下,被打得是暈頭轉向,潰不成軍。克裡姆林宮裡的斯大林,在經曆了最初的震驚、憤怒和一絲不為人知的恐懼之後,總算是從短暫的“失語”狀態中走了出來,開始著手應對這場關乎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空前浩劫。

然而,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德軍的裝甲矛頭,一旦撕開了蘇軍的防線,就不會再給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在“巴巴羅薩”行動的初期,最慘烈、也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場圍殲戰,就發生在蘇軍西方麵軍的防區內——那片位於比亞韋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間的廣闊突出部。這裡,將成為幾十萬紅軍將士的噩夢之地,也將見證“閃電戰”那令人膽寒的恐怖威力。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那可是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計劃的“鐵拳頭”,總司令是老成持重的費多爾·馮·博克元帥。他手底下,攥著德國陸軍最精銳的兩大裝甲集群:南翼,是由號稱“閃電戰之父”的海因茨·古德裡安上將指揮的第2裝甲集群;北翼,則是由經驗豐富的赫爾曼·霍特上將指揮的第3裝甲集群。這兩支鋼鐵巨獸,如同兩把巨大的、燒得通紅的鐵鉗,從戰爭一開始,就按照預定計劃,分彆從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的南北兩側,向著突出部後方的縱深地帶,發動了迅猛無比的鉗形攻勢!

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以最快的速度,向東穿插,在突出部蘇軍主力的後方——明斯克附近會師,從而將部署在比亞韋斯托克這個巨大“口袋”裡的蘇聯西方麵軍主力主要是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10集團軍以及部分第13集團軍的部隊)團團包圍,一舉殲滅!

您可彆小看這個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這地方,是根據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後劃定的邊界形成的,像一個巨大的拳頭一樣,深深地楔入了德軍的戰線。蘇軍在這裡集結了重兵,大約有四十多個師,近七十萬人,還有兩千多輛坦克和近兩千架飛機雖然大部分在戰爭頭幾天就被德國空軍給收拾了)。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可能覺得,這地方是進攻德國的絕佳跳板,或者至少也是一道堅固的防禦屏障。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看似強大的突出部,在德軍“閃電戰”的鐵鉗麵前,卻成了一個致命的陷阱!

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從布列斯特以南地區凶猛地殺出,其先頭部隊如同脫韁的野馬,沿著公路向東、向東北方向的明斯克疾馳。古德裡安這人,打仗就是個“瘋子”,他才不管什麼側翼暴露、什麼步兵跟不上,他腦子裡就一個字——衝!他堅信,坦克的衝擊速度本身就是最好的防禦!

而北邊的霍特第3裝甲集群,也從東普魯士南部地區出發,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蘇軍突出部的北翼,目標同樣是明斯克!

這兩支裝甲集群,就這麼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玩起了德軍最擅長的“縱深穿插-鐵鉗咬合”的把戲。那動作,叫一個乾淨利落,叫一個行雲流水!德軍的坦克兵們,很多都是參加過法國戰役的老兵,經驗豐富,配合默契。他們通常是利用夜色或拂曉的掩護,在選定的突破點上集中優勢兵力尤其是坦克和俯衝轟炸機),先用猛烈的炮火和空襲把蘇軍的防禦陣地炸個稀巴爛,然後坦克集群就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從被撕開的口子裡一擁而入!

一旦突破了蘇軍的第一道防線,德軍的坦克根本不跟那些被分割包圍的蘇軍步兵糾纏,而是繼續以最快速度向縱深猛插!他們的目標是蘇軍的指揮部、通訊中心、炮兵陣地、後勤補給點以及重要的橋梁和渡口。他們要做的,就是徹底癱瘓蘇軍的指揮體係,切斷其後路,讓那些還在一線抵抗的蘇軍部隊變成一群沒頭蒼蠅。

而部署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的蘇聯紅軍部隊呢?他們在戰爭爆發初期,就因為通訊中斷、指揮失靈、以及斯大林那道“不準後退”的死命令,陷入了極大的混亂和被動。很多部隊,甚至還沒來得及從和平時期的營房裡完全展開,進入預設的野戰陣地,就已經被德軍的快速穿插給分割包圍了!

更要命的是,突出部內的地形也對蘇軍極其不利。這裡森林茂密,沼澤遍地,道路稀少。蘇軍的大量步兵、炮兵和後勤輜重,一旦失去了有組織的指揮和道路的依托,在德軍坦克和飛機的追殺下,就隻能在這些樹林和濕地之間亂闖亂撞,互相失去聯係,建製完全被打亂。很多部隊,甚至連自己在哪兒、敵人在哪兒、上級指揮部在哪兒都搞不清楚,就稀裡糊塗地成了德軍的俘虜,或者在絕望的抵抗中被消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一個哭笑不得的小細節,據說當時很多蘇軍部隊使用的軍事地圖,竟然還是按照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之前的舊邊界繪製的!對於突出部以東、蘇聯腹地的地形情況,很多指揮官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缺乏最基本的掌握。這在需要進行快速機動和重新部署防禦的時候,簡直是致命的!

德軍的鐵鉗,合攏得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快!

就在戰爭爆發後的第六天,也就是1941年6月28日,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的先頭部隊,曆經數百公裡的高速突進,終於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的東郊勝利會師!

這意味著,部署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內的蘇聯西方麵軍主力——第3集團軍、第10集團軍的全部,以及第4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的大部,總計約四十個師,近七十萬大軍,就這樣被德軍死死地包圍在了明斯克以西一個巨大的“口袋”裡!這個“口袋”東西長約三百公裡,南北寬約一百五十公裡,裡麵擠滿了失去指揮、建製混亂、彈儘糧絕的紅軍部隊。

6月28日當天,德軍的步兵部隊在坦克和飛機的掩護下,攻入了明斯克市區。這座白俄羅斯的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在經曆了猛烈的炮擊和轟炸之後,陷入了一片火海。街道上到處是燃燒的房屋、被遺棄的車輛和四散奔逃的難民。明斯克這個重要的公路和鐵路樞紐,就這樣落入了德軍的控製之下,也徹底切斷了被圍蘇軍向東突圍的最後希望,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下一步向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方向的“中路東進通道”,掃清了障礙。

明斯克“口袋”裡的戰鬥,與其說是戰鬥,不如說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和抓捕。幾十萬被圍困的紅軍將士,在失去了統一指揮、缺乏彈藥和給養的情況下,雖然也進行了一些零星的、絕望的抵抗和突圍嘗試,但最終都難逃被殲滅或被俘的命運。

據德軍戰後的統計,在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雙重會戰中,他們俘虜的蘇軍人數高達約32萬4千人!繳獲坦克約3300輛這個數字可能有所誇大,因為很多是蘇軍自行破壞或遺棄的),火炮約1800門!蘇聯西方麵軍的四個主要集團軍第3、4、10、13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25萬人左右!這是紅軍在衛國戰爭初期遭受的第一次、也是規模空前的一次戰略性大失敗!

有一些被圍的蘇軍師級部隊,在彈藥耗儘、糧食斷絕、與上級失去一切聯係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士兵們無謂的犧牲,最終不得不成建製地向德軍投降。

而就在明斯克城內硝煙彌漫、屍橫遍野的時候,城裡的蘇聯官方廣播電台,可能因為通訊中斷或者官僚主義的慣性,據說還在按照戰前的節目單,播放著“形勢一片大好”、“紅軍正在英勇反擊”、“勝利必將屬於我們”之類的豪言壯語。這種廣播裡的“歌舞升平”與街頭巷尾的斷壁殘垣、遍地狼藉形成的巨大反差,無疑是對這場災難性失敗最辛辣的諷刺。

如此慘重的失敗,總得有人來背這口“黑鍋”吧?斯大林同誌可不是那種會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的人。他需要一個或者一批)替罪羊,來平息國內外的質疑,來為這場災難性的開局“買單”,也順便“殺雞儆猴”,震懾一下那些可能“指揮不力”的將軍們。

這個“幸運兒”或者說“倒黴蛋”,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蘇聯西方麵軍司令員——德米特裡·格裡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這位將軍,也算是一員老將了,參加過西班牙內戰,在蘇芬戰爭中也立過戰功,在戰前被認為是蘇軍中比較有經驗的裝甲兵指揮官之一。但可惜的是,他麵對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這支最精銳、最強大的突擊力量,再加上戰前部署的失誤和斯大林那道“不準挑釁”的死命令的束縛,使得他在戰爭爆發初期,幾乎是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方麵軍主力被德軍分割包圍,最終走向覆滅。

明斯克陷落後不久,巴甫洛夫就被緊急召回了莫斯科。迎接他的,不是安慰和總結教訓,而是冰冷的手銬和秘密警察的審訊室。

1941年7月2日,巴甫洛夫及其西方麵軍的主要領導成員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少將、通訊主任格裡戈裡耶夫少將、炮兵主任克利奇中將等人)被正式逮捕。他們被指控犯有“指揮無能”、“玩忽職守”、“驚慌失措”、“喪失指揮權”、“致使大量武器裝備落入敵手”等一係列罪名,甚至還被扣上了“反蘇維埃陰謀”和“叛國”的大帽子!

審判過程極其草率,在斯大林的親自乾預下,軍事法庭很快就做出了判決。7月22日,巴甫洛夫及其主要同僚,被執行槍決!

巴甫洛夫的被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劇。他固然對西方麵軍的慘敗負有不可推卸的指揮責任,但將所有的罪責都歸咎於他一個人,顯然是不公平的。戰爭初期的潰敗,是蘇聯戰前戰略判斷失誤、軍事思想落後、大清洗對軍隊指揮層的嚴重破壞、以及斯大林本人獨斷專行、壓製不同意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巴甫洛夫,在很大程度上,隻是成了這場巨大災難的一個“替罪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據說,在最後的審訊中,當巴甫洛夫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時,他向審判人員提出了一個最後的請求:“請允許我戴著軍帽死去。”這位曾經統帥幾十萬大軍的將領,最終還是希望能以一個軍人的身份,來麵對死亡。這個小小的細節,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那個時代軍人的悲哀和無奈。但在1957年,斯大林死亡的4年後,赫魯曉夫把巴甫洛夫與其他被處軍官被平反,並恢複名譽。

西方麵軍的慘敗和明斯克的陷落,像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斯大林和蘇聯最高領導層的頭上。他們終於意識到,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和艱巨性,遠遠超出了他們最初的預料。蘇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必須采取一切必要的“非常措施”,來挽救危局。

1941年6月30日,也就是戰爭爆發後的第八天,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聯共中央政治局、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蘇聯人民委員會聯合通過決議,宣布成立一個最高國家領導機構——國家防衛委員會簡稱gko)。

這個gko,可以說是集中了當時蘇聯黨、政、軍的一切最高權力。它有權向所有國家機關、黨組織、軍事部門、工會組織乃至全體公民下達具有絕對約束力的命令和指示。它的所有決議,都等同於戰時法律,必須無條件執行。

國家防衛委員會的主席,自然非斯大林莫屬。委員會的其他初始成員,也都是當時蘇聯最高層的核心人物,包括:莫洛托夫副主席,負責外交和政府事務)、伏羅希洛夫負責軍事工業和後備力量)、馬林科夫負責黨務和乾部)、以及貝利亞內務人民委員,負責國家安全和肅反)。後來,根據戰爭形勢的需要,委員會的成員也有所調整和增加,像沃茲涅先斯基負責計劃經濟)、米高揚負責貿易和後勤供應)、卡岡諾維奇負責交通運輸)等人也先後加入。而像朱可夫這樣的重要軍事將領,雖然不是gko的正式成員,但也經常列席會議,參與最高軍事決策的製定。


最新小说: 這NPC不削能玩? 顧先生的作精小嬌妻 盜墓:我家有個甜心反骨崽 令狐誌傳 鬥羅之有神當有魔 崇禎的奮鬥! 江二娘傳奇 九龍玄蛟 一品女縣令 懷上崽崽後,我成了豪門真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