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圍困列寧格勒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67章 圍困列寧格勒

第67章 圍困列寧格勒(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城下,第一次嘗到了蘇聯紅軍那“韌性”的滋味。雖然斯摩棱斯克最終還是丟了,但希特勒原計劃在8月份就拿下莫斯科的“小目標”,算是徹底泡了湯。北線戰場上,另一場同樣關乎全局、也同樣慘烈無比的戰役,已經悄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這就是圍繞著蘇聯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搖籃——列寧格勒保衛戰。

這場戰役,可能沒有莫斯科保衛戰那麼舉世聞名,也沒有斯大林格勒戰役那般具有轉折意義。但它卻以其持續時間之長872天)、平民傷亡之慘重餓死凍死病死者數以百萬計)、以及守城軍民所展現出的那種超越人類極限的堅韌和不屈,在二戰曆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鋼鐵傷疤”。而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這座英雄城下久攻不克、最終被迫陷入長期圍困的僵局,也成為了“巴巴羅薩”計劃中又一個重要的戰略轉折點,並直接影響了希特勒後來分兵南下基輔的決心。

話說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由老將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掛帥。他手底下,雖然裝甲力量不如中央集團軍群那麼雄厚主要依靠埃裡希·霍普納上將指揮的第4裝甲集群),但步兵的戰鬥力也相當強悍。他們的任務,就是從東普魯士出發,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沿著波羅的海沿岸,一路向東北方向猛插,目標直指列寧格勒!

戰爭初期,北方集團軍群的推進還算順利。7月中旬左右,他們就已經基本肅清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境內的蘇軍抵抗,兵鋒直抵納爾瓦河一線。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群更是馬不停蹄,強渡納爾瓦河後,繼續向東,逼近了列寧格勒西南方向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涅瓦河的南岸。

與此同時,在列寧格勒的北麵,那個在蘇芬戰爭中被蘇聯狠狠“修理”了一頓的芬蘭,也瞅準了“報仇雪恨”的機會,加入了德國一方,對蘇聯宣戰,發動了所謂的“繼續戰爭”。芬蘭軍隊在曼納海姆元帥的指揮下,從卡累利阿地峽和東卡累利阿地區,兵分兩路向南推進,目標是收複在冬季戰爭中失去的領土,並從北麵配合德軍,對列寧格勒形成合圍之勢。

芬蘭軍隊的戰鬥力可不容小覷。他們熟悉地形,擅長叢林作戰,再加上複仇的怒火,打得蘇軍在卡累利阿地峽的防線節節敗退。戰場上,芬蘭炮兵的炮彈呼嘯著掠過茂密的白樺林,那沉悶的回響在林間久久不散,如同催命的鼓點,敲擊著蘇軍士兵緊張的神經。蘇軍在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後,被迫放棄了大部分卡累利阿地區,退守到了預設的堅固防線之內。

就這樣,到了1941年的8月中下旬,列寧格勒這座擁有三百萬人口的巨大城市,已經陷入了德軍和芬蘭軍隊的三麵包圍之中西麵是芬蘭灣,也被德國海軍布雷封鎖)。通往蘇聯內地的陸上交通線幾乎被完全切斷,隻剩下東南方向,那片煙波浩渺、水深流急的拉多加湖,成為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係的唯一也是極其危險和脆弱的)通道。

德國人的飛機在列寧格勒上空盤旋,偵察報告雪片般飛向勒布元帥的指揮部。“報告元帥!城內人口稠密,似乎並未進行大規模疏散!”“工廠的煙囪還在冒煙,有軌電車仍在行駛!”“種種跡象表明,俄國人還想死守這座以他們導師命名的城市!”德國的將軍們看著這些情報,臉上露出了輕蔑的笑容,他們覺得,這不過是布爾什維克最後的頑抗罷了。

列寧格勒已在望,唾手可得!按理說,接下來就該是集中兵力,發動總攻,一舉拿下這座城市了。但就在這個時候,遠在東普魯士“狼穴”大本營的希特勒,卻發出了一道讓前線將領們包括勒布元帥在內)都感到有些意外和不解的命令。

希特勒指示:“不要強攻列寧格勒!我軍的主要任務,是將其嚴密包圍,切斷其一切補給,通過持續的炮擊和轟炸,摧毀其抵抗意誌,最終使其自行崩潰!”

那這位“元首”心裡的小算盤是這麼打的:

第一,他對列寧格勒這座以“革命導師”列寧命名的城市,充滿了刻骨的仇恨和變態的報複心理。他不僅僅要占領這座城市,更要從精神上和肉體上徹底摧毀它,讓它成為“布爾什維克主義滅亡”的象征。

第二,他也吸取了之前在其他城市比如華沙)進行激烈巷戰所帶來的巨大傷亡的教訓。列寧格勒畢竟是一座擁有數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真的發動強攻,逐屋逐街地去爭奪,德國軍隊必然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他可不想讓自己寶貴的日耳曼士兵,在這些“劣等民族”的城市廢墟中,白白消耗掉。用他的話說就是:“寧可讓它列寧格勒)像個爛蘋果一樣自己從樹上掉下來餓死,也不要讓我們去捅這個馬蜂窩,讓它在爆炸中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他可能還覺得,隻要把列寧格勒圍死了,城裡的幾百萬軍民很快就會因為饑餓和絕望而自行崩潰,甚至可能爆發內亂,到時候德軍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接收”這座城市了。

於是,一道冷酷無情的命令,從“狼穴”發出:對列寧格勒,實行最嚴密的封鎖!切斷其一切供電、供水、糧食和燃料的來源!摧毀其與外界聯係的所有鐵路和公路!然後,用持續不斷的炮擊和轟炸,慢慢地、一點點地將這座城市“餓死、凍死、耗死”!

據說,希特勒在“狼穴”的作戰地圖前,親自用粗大的紅鉛筆,在列寧格勒的周圍,畫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包圍圈,然後用他那特有的、帶著幾分神經質的語調,對手下的將軍們說道:“就這樣,餓它!凍它!讓它自己從內部腐爛、毀滅!”

在元首這道充滿“智慧”和“遠見”的命令指導下,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放棄了迅速攻占列寧格勒的計劃,轉而開始構築嚴密的包圍圈,準備對這座城市進行長期的、以徹底餓死和困死為目標的“饑餓圍攻”。

當德軍的包圍圈在1941年9月8日最終合攏,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最後一條陸上聯係——莫斯科至列寧格勒的鐵路被切斷時,這座曾經繁華的“北方之都”,就徹底變成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一場長達近900天的、人類曆史上最殘酷、也最悲壯的城市保衛戰,正式開始了。

圍城初期的列寧格勒,立刻就陷入了地獄般的困境。

首先是糧食!戰爭爆發前,列寧格勒作為一座擁有三百萬人口的特大工業城市,其糧食和燃料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外地輸入。現在,所有的陸路交通都被切斷,城內儲備的糧食迅速見底。

從9月份開始,市政府被迫實行嚴格的糧食配給製度。最初,工人的麵包配給量可能還有每天三四百克,職員和家屬則更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越來越少,配給標準也一降再降。到了10月、11月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沒有工作的普通市民,每天能領到的麵包,隻有區區125克!那是什麼概念?也就相當於兩三片薄薄的切片麵包!而且,這還不是我們現在吃的那種鬆軟香甜、加了黃油和糖的白麵包,而是用摻雜了各種雜糧比如麩皮、木屑、甚至牆紙粉!)的黑麵粉烤出來的、又黑又硬、讓人難以下咽!對於很多體力勞動者,比如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和在工廠裡堅持生產的工人來說,每天能領到的麵包,也僅僅隻有250克左右,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繁重體力消耗的需要。

在那個時候的列寧格勒,人們最害怕也是最恐怖的,可能已經不是德國人的炮彈和炸彈哪一天會掉在自己頭上,而是害怕把那張薄薄的、關係到全家人生死的糧票給弄丟了!因為一旦沒了糧票,就意味著徹底斷了活路。

除了饑餓,還有無休止的炮擊和轟炸。德國人的遠程大炮,日夜不停地向城內傾瀉著炮彈。德國空軍的飛機,也幾乎天天光顧,對城市的工廠、電站、居民區、甚至醫院和學校進行狂轟濫濫。爆炸聲、火光、濃煙和刺耳的防空警報聲,成了列寧格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即使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列寧格勒的人民並沒有屈服!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堅韌和犧牲精神。

成千上萬的市民,包括學生、工人、知識分子、藝術家,甚至老人和孩子,都自發地組織起來,加入到保衛城市的行列中去。年輕的學生們,放棄了課本,拿起鐵鍬和步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挖掘反坦克壕,修築街壘和火力點,準備與敵人進行巷戰。工廠的工人們,在饑餓和轟炸的威脅下,依然堅守在生產崗位上,為前線生產武器彈藥。

文藝界的人士們,也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鼓舞著軍民的鬥誌。著名的作曲家德米特裡·肖斯塔科維奇,就是在圍城期間,在饑餓和炮火聲中,創作出了他那部不朽的《第七交響曲》又名《列寧格勒交響曲》)。這部充滿了悲憤、抗爭和對勝利的渴望的交響巨作,後來通過廣播傳遍了整個蘇聯乃至全世界,成為了列寧格勒不屈精神的最強音。而指揮家卡爾·伊裡奇·埃利亞斯貝格並非用戶之前提到的卡拉揚),更是在1942年8月,在城市被圍困得最艱苦的時刻,組織了一場由饑餓瘦弱的樂手們組成的交響樂團,在炮火聲中,奇跡般地完整演奏了這部偉大的交響曲!那場音樂會,通過廣播向全世界直播,其帶來的精神震撼和鼓舞,是任何武器都無法比擬的。

當然,在官方宣傳的英雄主義背後,也隱藏著無數普通市民難以言說的苦難和掙紮。為了換取一點點能夠果腹的食物,一些曾經體麵的市民,也不得不放下尊嚴,走向黑市。在黑市上,一塊硬邦邦的黑麵包,可能就需要用一枚珍貴的金戒指,甚至是一個女人用自己的身體去交換。人性的光輝與醜惡,在饑餓和死亡的考驗麵前,都暴露無遺。


最新小说: 玄門萬法道 小巷裡的重組家庭[六零] 送葬者:陸上最強雇傭軍 孕妻搬空家產去隨軍!團長日日紅溫 開局就要離婚,科研軍嫂怒了! 港城來了個資本家小姐,殘疾大佬寵瘋!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傳奇小隊 短故事快穿:世界扭曲?我來救贖 逃出六劫之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