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的天空,陰沉低垂,飄著冰冷的雪花。紅場上,戒備森嚴。一隊隊穿著嶄新軍大衣、荷槍實彈的紅軍士兵,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從四麵八方彙集而來。坦克的履帶碾過被白雪覆蓋的石板路,發出隆隆的轟鳴。遠方,隱約還能傳來前線陣地上的炮聲。
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黨政軍領導人,神情肅穆地登上了列寧墓的檢閱台。當閱兵式指揮官向斯大林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之後,斯大林發表了他那篇在衛國戰爭曆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演說。
他用他那濃重的格魯吉亞口音,通過廣播,向紅場上的受閱官兵,向全蘇聯人民,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紅軍紅海軍的戰士們,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工人和男女集體農莊莊員,腦力勞動者,在敵人後方暫時陷入法西斯壓迫的兄弟姐妹們,以及我們英勇的遊擊隊員們,他們正在破壞德國侵略者的後方!我代表蘇維埃政府和我們的布爾什維克黨向你們致敬,並祝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二十四周年!
讓我們的偉大先輩——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裡·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德米特裡·波紮爾斯基、亞曆山大·蘇沃洛夫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著你們吧!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指引著你們吧!
“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死亡屬於德國占領者!我們光榮的祖國萬歲!她的自由和獨立萬歲!在列寧的旗幟下,向著勝利前進!”
斯大林的這番講話,核心意義有三:
強調曆史傳承,喚起民族自豪:他巧妙地將當前的衛國戰爭,與曆史上俄國人民多次反抗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偉大鬥爭如抵抗條頓騎士團的涅夫斯基、打敗蒙古韃靼的頓斯科伊、驅逐波蘭乾涉者的米寧和波紮爾斯基、以及戰勝拿破侖的庫圖佐夫)聯係起來,極大地激發了蘇聯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振奮民心士氣,構築“全民抗戰”:他用“兄弟姐妹們”、“朋友們”這樣充滿情感的稱呼,將所有蘇聯人民——無論是前線的士兵,還是後方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凝聚成一個堅不可摧的戰鬥集體,塑造了“全民皆兵、共赴國難”的偉大形象。
明確鬥爭目標,凝聚戰鬥意誌:他用“消滅侵略者!死亡屬於德國占領者!”這樣簡單直接、充滿力量的口號,為這場戰爭賦予了神聖的正義性,也成為了激勵全民族浴血奮戰的精神動力。
很多參加完紅場閱兵的部隊,甚至來不及休整,就直接從紅場開赴了莫斯科城郊的各個防禦陣地,投入到了保衛首都的血戰之中。
這次在戰爭最危急時刻舉行的紅場閱兵,其意義早已超越了一場單純的軍事儀式。它不僅極大地振奮了蘇聯國內的軍心民心,更重要的是,它也向正在密切關注東線戰局的西方盟國主要是英國和美國),傳遞了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
當時,英美兩國雖然已經開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一些援助,但他們對蘇聯到底能不能頂住德國的進攻,心裡還是存有很大的疑慮。他們害怕,一旦蘇聯垮了或者投降了,他們援助的物資就會白白落入德國人之手。而紅場閱兵,以及隨後蘇軍在莫斯科城下表現出的那種寸土不讓、血戰到底的決心,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們的疑慮,讓他們相信,蘇聯是會跟德國死磕到底的,是值得他們下大力氣去援助的!這也為後來大規模的《租借法案》物資運抵蘇聯,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儘管他剛剛在紅場上發表了那番鼓舞人心的演說,但麵對瞬息萬變的殘酷戰局,這位“鋼鐵領袖”的內心,也並非如他表現出來的那般堅如磐石,沒有絲毫的波瀾。他也會焦慮,會懷疑,會感到那泰山壓頂般的巨大壓力。
就在這個時候,斯大林拿起電話,直接打給了坐鎮西方麵軍指揮部的朱可夫。電話接通後,斯大林的語氣異常沉重,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痛苦,他問朱可夫:
“朱可夫,你向我保證,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這是懷著內心的巨大痛苦向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希望你,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能夠誠實地回答我。”
電話那頭的朱可夫,沒有絲毫的猶豫,用他那一貫的、斬釘截鐵的語氣回答道:
“斯大林同誌,毫無疑問,我們一定能夠守住莫斯科!但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們至少還需要從後方緊急調撥兩個齊裝滿員的預備隊集團軍,以及大約兩百輛坦克來加強關鍵地段的防禦!”
聽到朱可夫如此肯定的回答,斯大林似乎稍微鬆了一口氣。他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
“你能有這樣的信心,這很好。你立刻打電話給總參謀部溝通一下,看看把你所需要的這兩個預備隊集團軍,集中部署在哪個方向最合適。它們在11月底之前,將可以準備就緒,投入戰鬥。不過,坦克……坦克現在我們暫時還無法提供那麼多,你需要依靠現有的力量。”
這段簡短的對話,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麵,卻真實地反映了莫斯科保衛戰最危急時刻,蘇聯最高統帥部所麵臨的巨大壓力、艱難抉擇以及對前線指揮官的倚重。斯大林雖然大權在握,但在命運的賭桌上,他也不得不將最後的希望,押在像朱可夫這樣真正能打仗的將領身上。而蘇聯當時捉襟見肘的軍事資源連朱可夫急需的200輛坦克都無法立刻滿足),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戰鬥,將是何等的艱苦卓絕。
進入11月下旬,東線戰場的氣溫進一步驟降,暴風雪也開始頻繁光顧。德軍的攻勢,在蘇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和日益惡劣的氣候條件麵前,終於徹底陷入了停頓。
在南線的圖拉方向,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雖然也發動了幾次猛攻,試圖奪取這座重要的軍工城市,但都遭到了圖拉守軍包括工人師和地方部隊)的殊死抵抗,損失慘重,最終也未能越雷池一步。圖拉,這座“莫斯科的南方盾牌”,像一顆釘子一樣,牢牢地頂住了德軍的攻勢。
在莫斯科西北的克林方向,霍特和霍普納的裝甲部隊雖然一度取得了某些進展,但在蘇軍預備隊的不斷反擊和“將軍冬天”的無情打擊下,也逐漸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兵力無法再向前推進,雙方陷入了殘酷的拉鋸戰。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博克元帥,看著自己的部隊在冰天雪地裡苦苦掙紮,傷亡慘重,卻遲遲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發電報,請求暫停對莫斯科的進攻,讓部隊就地轉入防禦,休整補充,等待來年春天再戰。
但此時的希特勒,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他越來越剛愎自用,越來越脫離實際,嚴令博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繼續向莫斯科發動進攻!他甚至威脅說,任何主張後退或停止進攻的將領,都將被視為“懦夫”和“叛徒”而受到嚴厲懲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元首的嚴令,讓前線的德軍將領們陷入了極其痛苦和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們不敢公然違抗元首的命令;另一方麵,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繼續發動進攻,無異於讓士兵們去送死。於是,一些德軍下級指揮官,開始采取“消極抗命”的方式,或者以“天氣惡劣”、“道路不通”、“油料不足”等各種理由,來拖延和敷衍進攻的命令。
德軍內部,也第一次開始彌漫起一種悲觀和絕望的情緒。一些士兵和下級軍官開始私下裡議論:“我們可能打不贏這場戰爭了……”“俄國太大了,太冷了,俄國人也太能打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回家?”這種思想的蔓延,對德軍的士氣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時間,終於來到了1941年11月的最後幾天。
莫斯科城下,德軍的攻勢,已經從最初的“台風”席卷,變成了一陣陣有氣無力的“寒風”吹拂,最終徹底陷入了停頓。疲憊不堪、衣衫單薄的德國士兵,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蜷縮在簡陋的雪地工事裡,瑟瑟發抖,等待著那似乎永遠也到不了的補給和冬裝。
而就在他們對麵,蘇聯紅軍的陣地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雖然同樣承受著嚴寒和艱苦,但紅軍士兵們的士氣,卻在一天天地高漲。他們知道,最困難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敵人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在漫長的黑夜裡,他們悄悄地擦拭著手中的武器,檢查著剛剛補充上來的彈藥,分享著那來之不易的黑麵包和伏特加。
朱可夫元帥的指揮部裡,燈火通明。一份份關於德軍兵力部署、後勤狀況、士氣變化的情報,不斷地彙總到他的案頭。他那雙深邃的眼睛裡,閃爍著智慧和決斷的光芒。他知道,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他秘密地向西方麵軍和加裡寧方麵軍、西南方麵軍部分兵力)的第5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30集團軍等主力部隊,下達了準備實施戰略大反攻的命令!那些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調來的、裝備精良、鬥誌昂揚的生力軍,也已經全部秘密集結到位,像一群即將出閘的猛虎,等待著進攻的信號。
紅軍,準備在莫斯科城下的這片冰天雪地之中,打出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第一個向西的戰略性突破口”!
一場改變東線戰場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偉大反攻,其激昂的節拍,已經開始在俄羅斯的雪原上,悄然起舞……而德國法西斯,即將為他們的狂妄和殘暴,付出慘重的代價!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