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莫斯科的最後決斷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71章 莫斯科的最後決斷

第71章 莫斯科的最後決斷(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希特勒的“台風”行動在1941年10月,雖然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這兩個巨大的“口袋”裡,又一次圍殲了幾十萬蘇聯紅軍,德軍的坦克一度也逼近到了距離莫斯科隻有一百多公裡的地方。但俄國那該死的“拉斯普季察”——秋季泥濘期,卻像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把德國人那引以為傲的“閃電戰”給徹底攪黃了。坦克陷在泥裡動彈不得,補給線斷得七零八落,士兵們在陰雨和寒風中瑟瑟發抖,攻勢被迫大大減緩。

然而,希特勒這位“奧地利下士”,可不信這個邪!他覺得,蘇聯紅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隻要再加一把勁,趁著泥濘期過去、地麵開始上凍但嚴冬尚未完全降臨的這個“最後窗口期”,一定能拿下莫斯科,在克裡姆林宮的紅星上,插上納粹的卐字旗!

於是,進入11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得到了一些休整和補充之後,準備發動他們對莫斯科的最後一次、也是孤注一擲的瘋狂衝鋒!而莫斯科城下的蘇聯紅軍,在朱可夫元帥的統一指揮下,也已經基本完成了防禦部署,正嚴陣以待,準備與侵略者進行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殊死搏鬥。

時間,來到了1941年的11月初。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俄國那泥濘不堪的道路,開始慢慢地被凍硬了。這對於被困在泥潭裡好一陣子的德國裝甲部隊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他們的坦克和車輛,總算是又能重新在堅硬的地麵上撒歡兒跑了!

希特勒一看,機會來了!他立刻嚴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博克元帥,務必抓住地麵封凍的有利時機,重新發動對莫斯科的全麵進攻!“莫斯科必須被奪取!不惜一切代價!”元首的電令,像催命符一樣,從“狼穴”大本營雪片般飛往前線指揮部。

於是,從11月15日前後開始北線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稍早一些,南線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也重新調整了攻勢),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再次鼓起餘勇,向著莫斯科方向,發動了他們所謂的“最後的衝刺”!

這一次,德軍的攻勢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的南北兩翼,試圖通過鉗形攻勢,從側後方包抄並最終合圍蘇聯首都。

北翼: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在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一線,向著莫斯科的西北方向猛攻。他們一度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占領了克林、伊斯特拉等重要城鎮,兵鋒最遠的地方,甚至推進到了距離莫斯科市中心隻有幾十公裡有說最近處約2530公裡)的地方!

南翼: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則繞過蘇軍在圖拉地區的堅固防禦,從圖拉以東向北迂回,試圖切斷莫斯科與南方後方的聯係,並威脅莫斯科的南大門。

斯大林和蘇聯最高統帥部也意識到了局勢的極端危險。斯大林親自下達死命令,要求莫斯科城防司令部和各方麵軍指揮員,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每一條防線,每一個城鎮,每一個村莊!“莫斯科,一步也不能再退了!”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德軍士兵們,雖然在經曆了數月的苦戰之後,早已是人困馬乏,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確實還抱著“打下莫斯科就能回家過聖誕節”的最後幻想,在軍官的驅使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瘋狂進攻。

據說,在11月下旬的某一天,一支德軍的小股摩托化偵察部隊,在莫斯科西北方向,甚至一度推進到了一個可以遙遙望見克裡姆林宮那標誌性的紅色尖頂和閃耀紅星的位置!這些德國兵們欣喜若狂,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成為第一批踏入蘇聯首都的“征服者”了!但他們的好夢並沒有做太久,很快就被趕來增援的蘇軍預備隊和猛烈的炮火給打了回去,被迫狼狽撤退。這個“遙望克裡姆林宮”的傳說,後來也成為了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攻勢頂點的象征,充滿了曆史的諷刺意味。

為了確保這次“最後的攻勢”能夠成功,希特勒甚至還派遣了一些黨衛軍蓋世太保)的特彆分隊,前往中央集團軍群的各個部隊,名義上是“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檢查部隊作風紀律”,實際上就是去督戰,去彈壓那些可能出現的“消極畏戰”情緒。

而在南線的圖拉方向,蘇軍的抵抗也同樣頑強。圖拉,這座以生產軍火聞名的工業城市,是莫斯科南方的最後一道重要屏障。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在這裡遭到了蘇軍包括圖拉工人師和一些地方守備部隊)的拚死抵抗。

斯大林為了確保防線的穩固,也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措施。他批準並授權內務人民委員部和方麵軍軍事法庭,組建了大量的“特彆處決小組”即督戰隊),部署在主要作戰部隊的後方。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對於那些擅自後退、臨陣脫逃的單位和個人,格殺勿論!這種“自己人殺自己人”的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某些瀕臨崩潰的防線,但也給紅軍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德軍似乎又一次要將莫斯科逼入絕境的時候,一個比蘇聯紅軍更可怕、也更無情的敵人,終於露出了它猙獰的麵目——那就是俄國那令人聞風喪膽的“將軍冬天”!

11月中旬開始,東線戰場的氣候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之前那惱人的秋季泥濘拉斯普季察)尚未完全結束,道路依然坑坑窪窪,但隨著幾場凍雨的降臨,氣溫開始驟然下降。緊接著,便是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和席卷一切的刺骨寒風!

白晝變得越來越短,黑夜變得越來越漫長。氣溫,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從零上幾度,一下子跌到了零下十幾度,甚至在夜間,更是達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甚至三十度以下!奇怪的是1941年的冬天比往年格外的寒冷。

這突如其來的嚴寒,對那些嚴重缺乏禦寒準備的德國軍隊來說,簡直是一場從天而降的災難!

衣不蔽體,饑寒交迫:德國人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時,根本就沒打算打到冬天。他們樂觀地認為,戰爭在秋天之前就能結束。因此,大部分德軍士兵身上穿的,還是夏秋季的單薄軍服,根本無法抵禦俄國冬天的嚴寒。他們沒有棉衣,沒有氈靴,沒有皮帽,甚至連手套都嚴重不足。很多士兵為了取暖,隻能把所有能找到的布料都裹在身上,甚至不惜去搶奪蘇聯平民的衣物。於是,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穿著五花八門、甚至包括婦女呢絨大衣和兒童毛線帽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與裝備齊全、早就習慣了嚴寒氣候的蘇軍作戰。這種景象,既滑稽又可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紅軍的士兵們,大多來自寒冷地區,對冬季作戰早就習以為常。他們都配備了厚實的棉衣、氈靴、護耳皮帽和保暖手套,防寒措施做得非常到位。

武器失靈,寸步難行:嚴寒不僅折磨著德國士兵的肉體,也讓他們的武器裝備紛紛“罷工”。坦克的發動機因為機油凝固而難以啟動德國坦克大多使用汽油發動機,在低溫下啟動性能遠不如蘇聯的柴油發動機坦克。蘇軍的坦克,比如t34,雖然也需要預熱,但其柴油發動機對低溫的耐受性要好得多。而德國坦克兵在打火前,甚至需要在坦克引擎下方生一堆柴火,把整個坦克底部都烤熱了,才能勉強把引擎發動起來),齒輪箱裡的潤滑油凍得像黃油一樣,履帶也經常被凍在地上。機槍、步槍的槍栓被凍住拉不開,炮彈也因為低溫而性能不穩。德國的摩托化部隊,更是徹底失去了機動性,大量的汽車、摩托車因為缺乏防凍液和耐寒燃料而拋錨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

後勤崩潰,雪上加霜:本已緊張的後勤補給線,在嚴寒和暴雪的摧殘下,幾乎完全癱瘓。運往前線的油料、彈藥、糧食和藥品,都因為道路封鎖和運輸工具的失靈而無法及時送達。前線的德軍部隊,不僅要忍受嚴寒的折磨,還要麵臨著彈儘糧絕的危險。一些德軍裝甲部隊,在夜晚為了取暖,甚至不得不冒險點燃草堆或木柴烤火,結果反而成了蘇軍炮兵夜間炮擊的絕佳靶子!

士氣崩潰,“冬天”的無形重擊:饑餓、寒冷、疾病凍傷、痢疾、肺炎等)像瘟疫一樣在德軍中蔓延。士兵們的戰鬥意誌迅速瓦解,士氣跌入穀底。“將軍冬天”,這個曾經在拿破侖遠征俄國時就名聲大噪的“俄國守護神”,這一次,又以其冷酷無情的方式,狠狠地教訓了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國侵略者。

一份來自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前線指揮部的無線電報告,用絕望的筆觸寫道:“情況極其糟糕!道路被冰雪完全覆蓋,車輛無法通行。士兵們衣著單薄,凍傷嚴重,許多人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油料和彈藥都即將耗儘。我們現在凍僵的,不僅僅是手腳,還有最後的希望……”

就在德軍在嚴寒和蘇軍的頑強抵抗麵前步履維艱、攻勢逐漸顯露出強弩之末的疲態之時,莫斯科城內的朱可夫元帥,卻正在緊張而有序地調兵遣將,為即將到來的戰略大反攻,做著最後的準備。

鞏固防線,轉入冬季攻防:朱可夫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對戰局的準確判斷,指揮西方麵軍的部隊,利用德軍攻勢減弱的間隙,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莫斯科外圍的三道主要防線。他要求部隊充分利用冬季的有利條件比如利用冰雪構築偽裝陣地和障礙物,利用夜暗和暴風雪天氣進行小規模襲擾和反擊),轉入積極的冬季攻防態勢。

遠東援軍的戰略部署:那些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調來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習慣在嚴寒條件下作戰的生力軍,此時已經陸續抵達莫斯科周邊地區。朱可夫將這些寶貴的預備隊,秘密地部署在了最關鍵的戰略方向上,比如德軍突擊矛頭最為凶猛的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以及南線的圖拉等方向,準備在最合適的時機,給與敵人致命的一擊。

一支支穿著白色雪地迷彩服、腳踩滑雪板、背著自動武器的西伯利亞滑雪兵旅,在夜色的掩護下,如同雪原上的幽靈,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的陣地。他們對身邊的德國兵低聲耳語:“雪,是我們的盟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後方,新的紅軍師團也正在加緊組建和訓練。蘇聯的工業機器,雖然在戰爭初期遭受了重創,但在向東部戰略轉移之後,也開始逐步恢複生產,為前線提供武器彈藥和各種軍需物資。雖然補給依然緊張,但至少已經不像戰爭初期那樣捉襟見肘了。

而朱可夫幾乎每天都親臨設在莫斯科近郊的方麵軍指揮部,與參謀人員一起,在巨大的軍事地圖前,仔細地研究敵我態勢,分析情報,製定作戰計劃。他目光如炬,神情堅毅,用他那特有的、不容置疑的語氣,向各個集團軍下達著作戰指令。據說,他在一次作戰會議上,對著牆上那幅標滿了德軍進攻箭頭的地圖,用拳頭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說道:“敵人現在已經疲憊不堪,饑寒交迫,士氣低落——我們,正要選擇在這個時刻,給予他們最沉重的還擊!”

空軍方麵,蘇聯空軍在經曆了戰爭初期的慘重損失後,也開始逐漸恢複元氣。他們開始更多地利用夜暗和惡劣天氣,對德軍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集結地和前線機場,展開係統性的空襲。蘇軍的飛行員們,還總結出了一些在夜間和冰霧天氣條件下作戰的特殊技巧,比如“安靜射擊”——在夜間巡邏或伏擊時,不輕易開火,而是仔細聆聽德軍車輛或步兵行進的聲音,等敵人靠近了,再突然集火攻擊,打完就撤,讓德國人防不勝防。

就在莫斯科城外戰火紛飛、德軍的炮彈時不時地落在市區、全城軍民都在為保衛首都而浴血奮戰的最危急時刻,斯大林要在1941年11月7日這一天,照常在莫斯科紅場舉行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盛大閱兵式!

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前線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隻有幾十公裡,德國人的飛機隨時可能來轟炸,紅場上聚集那麼多的軍隊和領導人,萬一……後果不堪設想!

當斯大林把這個想法提出來的時候,連朱可夫這樣的悍將都捏了一把汗。11月1日,朱可夫被緊急召回最高統帥部。斯大林開門見山地問他:“今年的十月革命節,除了照例舉行慶祝大會之外,我們還打算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一次閱兵式。你覺得怎麼樣?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這麼做嗎?”

朱可夫沉思片刻,然後用他那特有的、冷靜而自信的語氣回答道:“斯大林同誌,我認為,敵人在近期之內,不可能向莫斯科發動大規模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進攻。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他們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部隊疲憊不堪,後勤補給也極為困難,他們現在更需要的是時間來重新補充兵力、調整部署。因此,我認為,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是可行的。但是,為了防備敵人可能發動的空中襲擊,我們必須極大地加強首都的對空防禦力量,最好能從鄰近的方麵軍,再抽調一些殲擊航空兵團到莫斯科來,確保閱兵期間的絕對空中安全。”

斯大林聽了朱可夫的分析,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最新小说: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 天降橫財:被女總裁賴上後我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