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們說到,羅斯福總統是如何在美國經濟大蕭條那會兒,使出渾身解數,又是整頓銀行,又是成立各種“字母湯”機構,又是跟國會山上的議員老爺們和最高法院的“九個老古董”鬥智鬥勇,總算是把總統的權力給牢牢攥在了手裡,為他那轟轟烈烈的“新政”改革鋪平了道路。
那麼,這“新政”的大餐裡,到底給水深火熱的美國老百姓準備了哪些“硬菜”呢?羅斯福總統又是如何一步步地,把山姆大叔這個“宅男”從孤立主義的安樂窩裡給拽出來,讓他睜開眼睛看看外麵這個風起雲湧、戰火紛飛的世界呢?這一章,咱們就接著聊羅斯福總統的那些事兒,重點說說他是怎麼從“獨善其身”轉到“兼濟天下”當然,主要還是為了自家安全),最後搞出個《租借法案》,當起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民主兵工廠”大老板的。
話說羅斯福總統掌控了大權之後,他心裡明白,要想讓美國這艘快沉的船重新浮起來,光靠總統一個人發號施令是不夠的,還得讓船上的老百姓有飯吃,有活乾,有盼頭,這樣大家夥兒才能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所以啊,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想辦法解決老百姓的肚子問題,順便也對那貧富差距懸殊得不像話的社會財富,搞那麼一點點“微調”。當然了,您可彆以為羅斯福是要搞“共產”,把富人的錢全搶過來分給窮人,那是不可能的!他骨子裡還是個資本家,他要做的,是在不推翻資本主義這個“鍋”的前提下,往鍋裡多加點水,多撒點米,讓更多的人能喝上粥,彆把鍋給砸了。
“劫富濟貧”?富人也得為國分憂!
羅斯福覺得,那些在“咆哮的二十年代”賺得盆滿缽滿的大富豪和大企業,國家有難了,也該出點血,承擔點社會責任。於是,他推動國會通過了《財富稅法》也就是被富人們罵成“富人稅”的那個),提高了高收入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率,還加征了遺產稅、贈與稅和大公司的利潤稅。這意思很明白:“國家困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彆光想著自己發財!”這自然是贏得了廣大中下層老百姓的拍手稱快,但也把那些富豪們給得罪慘了,天天罵他是“階級叛徒”、“想把美國變成蘇聯”。
沒飯吃?政府來救濟!沒工作?政府給安排!
對於那些在經濟危機中失去一切、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失業工人和貧困家庭,羅斯福政府也沒含糊。通過聯邦緊急救濟署fera)這樣的機構,聯邦政府直接給各州撥款,用於發放救濟金、食品券和衣物。同時,為了解決大規模的失業問題,羅斯福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大搞“以工代賑”,成立了像平民保護團c)、公共工程局pa)和公共工程署pa)這樣的“超級工程隊”。
您想想,成百上千萬的失業青年和工人,一下子就從街頭流浪漢變成了國家建設的生力軍!他們去植樹造林,修建國家公園,整治河流,鋪設公路,建造橋梁、機場、學校、醫院……幾乎遍及了美國城鄉的每一個角落。這些工程,不僅改善了美國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讓無數失業者重新獲得了工作的機會和做人的尊嚴。雖然薪水可能不高,但至少能養家糊口,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老有所養,失有所助:給資本主義打上“社保補丁”
羅斯福還乾了一件在美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那就是在1935年推動通過了《社會保障法》。這個法案,在美國第一次以聯邦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一套全國性的社會保障體係,主要包括老年養老金製度、失業保險製度,以及對殘疾人、孤兒和貧困母親等弱勢群體的援助。
這等於說,美國政府開始承認,養老、失業這些問題,不能光靠個人和家庭自己扛著,國家也得負起責任來。這為後來美國“福利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同時,為了防止華爾街那幫金融大鱷再像以前那樣胡作非為,把老百姓的血汗錢當賭注,羅斯福還加強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來規範股票市場,建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來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
總而言之,羅斯福的這些國內新政措施,核心思想就是“國家乾預”,用政府的力量來調節經濟,救濟民生,緩和矛盾。雖然這些政策在當時也充滿了爭議,有的人說他搞“社會主義”,有的人說他破壞“自由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度過了經濟大蕭條最危險的階段,也為這個國家後來的重新崛起,積蓄了力量。
就在羅斯福總統焦頭爛額地在國內推行“新政”,跟經濟危機和國內的保守勢力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的時候,世界其他地方的局勢,卻變得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危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東邊的日本,早在1931年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把咱們中國的東三省給占了,還搞了個偽滿洲國,並且不斷地向華北地區滲透擴張,那副獨霸亞洲的猙獰麵目,已經是路人皆知了。
歐洲那邊呢?意大利的墨索裡尼,在1935年悍然入侵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明目張膽地搞起了法西斯殖民擴張,還天天在陽台上撅著下巴,模仿愷撒大帝,幻想著恢複“羅馬帝國”的榮光。而德國的希特勒,更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他一上台就撕毀了《凡爾賽和約》,重整軍備,進軍萊茵蘭,吞並奧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就像一頭餓瘋了的狼,一步步地將整個歐洲拖向了戰爭的深淵。
麵對這日益猖獗的法西斯侵略和不斷惡化的國際局勢,剛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潭”裡爬出來沒多久、還心有餘悸的美國人民,普遍的反應是什麼呢?還是那套老調調:“關我屁事!這是他們歐洲人、亞洲人自己的麻煩!咱們美國可千萬彆再上當受騙,被拖下水了!咱們還是老老實實地守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過咱們的太平日子吧!”孤立主義的情緒,依然像一層厚厚的烏雲,籠罩在美國的上空。
羅斯福總統本人呢?他雖然骨子裡可能更傾向於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他畢竟是威爾遜總統的追隨者,也曾在海軍部任職,對國際事務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但在他上任的初期,也不得不首先考慮國內的經濟複蘇問題,也不敢輕易去挑戰國內那股子強大的孤立主義民意。畢竟,老百姓的肚子還沒填飽呢,你跟他聊什麼“世界和平”、“國際責任”,那不是對牛彈琴嗎?
所以啊,在1930年代中期,麵對日本侵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西班牙內戰等一係列國際危機,美國政府最初采取的,基本都是一種“隔岸觀火”、“不乾涉”甚至可以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雖然羅斯福總統可能也私下裡對法西斯的暴行感到憤慨和擔憂,但在公開場合,他還是不得不嚴格遵守國會通過的那些“中立法案”,不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也不提供貸款,儘量避免卷入任何可能將美國拖入戰爭的衝突之中。
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進一步惡化,特彆是納粹德國在歐洲那種咄咄逼人、勢不可擋的擴張勢頭,讓羅斯福總統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孤立,並不等於安全!”在這個日益相互聯係、地球都快變成“村”的時代裡,美國不可能在全球普遍失序、戰火紛飛的環境中,真正做到“獨善其身”,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太平日子。如果任由法西斯侵略勢力肆意擴張,最終征服整個歐洲和亞洲,那麼,美國遲早也會麵臨著被孤立、被包圍、甚至被直接攻擊的危險!到時候,可就真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於是,羅斯福總統開始逐步地、也是非常小心翼翼地,嘗試著轉變美國的外交政策,試圖引導美國民眾和國會,重新認識到維護國際秩序和集體安全的重要性。他開始逐步形成一種“積極和平”的外交理念,也就是說,和平不是靠躲避和退讓就能得到的,而是需要積極地去爭取,去維護,甚至不惜使用實力作為後盾,去對抗那些破壞和平的侵略者。
1937年10月5日,羅斯福總統在芝加哥發表了一次極其重要的外交政策演說,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防疫隔離演說”。在這篇演說中,他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批評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壞小子”,但他卻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將這些侵略成性的國家比作是正在傳播“流行病”的“病源”,並暗示國際社會應該像對待傳染病一樣,對這些“侵略病源”進行“防疫隔離”,以防止“戰禍的瘟疫”進一步蔓延,危害到其他健康國家的安全。
羅斯福總統是這麼說的大意是):“當一種身體上的流行病開始蔓延的時候,為了保護社會群體的健康,防止疫情擴散,我們的社會是讚成並且實行對病人的隔離的……戰爭同樣是會傳染的。它可以席卷那些遠離最初戰場的國家和人民。我們決心置身於戰爭之外,然而我們並不能保證我們不受到戰爭的災難性影響,以及戰爭對文明所造成的嚴重破壞……”
這篇“防疫隔離演說”,可以說是羅斯福總統第一次比較公開地、係統地表達了他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局勢的深切擔憂,以及他對那種消極的孤立主義政策局限性的深刻反思。它也像一聲試探性的號角,隱約透露出,美國可能不會永遠對法西斯的侵略行徑袖手旁觀,坐視不管。
雖然這篇演說在當時立刻就遭到了美國國內孤立派勢力的猛烈攻擊和普通民眾的普遍質疑很多人還是覺得總統這是在“杞人憂天”、“想把美國拖入戰爭”),並沒有立刻就改變美國的中立政策。但它卻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美國的政治和輿論界激起了層層漣漪,也標誌著羅斯福總統開始嘗試著將美國的外交政策,從那種消極的“孤立自保”,向著更積極的“參與和乾預”方向,進行著一種微妙而又極其艱難的調整。他開始相信,隻有通過維護一個穩定和公正的國際秩序,才能最終保障美國自身的長期利益和國家安全。這“國際主義”的小火苗,總算是點起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中立”到“租借”:山姆大叔的“水管”與“民主兵工廠”的誕生
羅斯福總統這“國際主義”的小火苗,隨著歐洲戰局的急劇惡化,也開始燒得越來越旺,越來越迫切了。
1939年9月,德國“閃電”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全麵爆發。雖然美國在名義上仍然保持中立,但羅斯福總統的同情和支持,已經明顯地傾向於英法等反法西斯國家。在他的力推之下,國會勉強通過了1939年的《中立法案》修正案,廢除了之前對交戰國完全禁運武器的規定,允許英法等國在美國購買軍火,但前提是必須嚴格遵守“現購自運”的原則——也就是說,你們得自己掏現金買,還得自己派船來拉走,山姆大叔可不負責送貨上門,更不賒賬!這招兒,明擺著就是偏袒英法,因為隻有他們有強大的海軍和商船隊,能夠突破德國的海上封鎖,把軍火運回去。
可好景不長,到了1940年春夏之交,希特勒的“閃電戰”更是把整個西歐給攪了個天翻地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些小國,接二連三地淪陷。就連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也在短短六個星期之內就宣告投降!整個歐洲大陸,幾乎都落入了納粹德國的魔掌。英國,成了唯一一個還在孤軍奮戰、抵抗德國侵略的主要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