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上還是南下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77章 北上還是南下

第77章 北上還是南下(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羅斯福總統那邊,又是搞“新政”救民於水火,又是琢磨著怎麼把山姆大叔這個“宅男”從孤立主義的安樂窩裡給拽出來,當起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民主兵工廠”大老板。他那《租借法案》的水管子,不僅往英國著火的屋頂上澆,也開始往中國那片被燒了小半個院子的鄰居家,甚至還有後來被希特勒捅了腰子的蘇聯老大哥家,甩水珠子了。

這下,可把遠在東洋的那個“小個子鄰居”——日本,給急得是抓耳撓腮,夜不能寐了!為啥?因為山姆大叔這水管子,明顯不是隨便甩的,裡麵帶著“立場”呢!

日本這國家,它就跟一個天生體弱、食量又特彆大的孩子似的,自己家裡那點東西,根本不夠塞牙縫的。要想活下去,要想“長大成人”稱霸亞洲),就得伸著脖子、瞪著眼珠子,滿世界找吃的。這“吃”的背後,自然就是一部血淋淋的侵略擴張史。這一回,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資源貧乏的島國,是如何一步步被自己那“餓死鬼投胎”般的擴張邏輯給逼上絕路的,以及它在“北上”和“南下”這兩條看似都有活路、實則都通往地獄的岔路口,是如何糾結、如何豪賭,並最終選擇了那條不歸路的。

要說日本這個國家,它打從娘胎裡出來,就帶著點“先天不足”的毛病。您瞅瞅那地圖,日本列島,細細長長的一條,蜷縮在亞洲大陸的東邊,風景倒是不錯,櫻花、富士山啥的,挺浪漫。可這地盤,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多山,能種糧食的地兒就那麼一丁點兒。更要命的是,這島上,除了人多、火山地震多之外,老天爺好像就沒給它留下啥值錢的“硬通貨”——那些能支撐一個現代化工業國家打仗的戰略物資,比如石油、鐵礦石、橡膠、棉花、鋁土礦……幾乎樣樣都缺!

這就好比一個習武之人,空有一身肌肉明治維新後建立起來的工業和軍隊),卻沒有足夠的飯食來填飽肚子,沒有足夠的鐵料來打造兵器。這日子,能不憋屈嗎?

咱們具體看看日本當時有多“餓”,這戰略物資的進口比例,簡直是觸目驚心:

石油:這玩意兒號稱“工業的血液”,坦克飛機軍艦哪樣離得開它?可日本本土的石油產量,連自家的煤油燈都不夠點,基本上是92以上都得靠從外國進口!其中,超過八成又是從美國佬那裡買來的,剩下的主要來自荷屬東印度就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您想想,這脖子被山姆大叔和荷蘭人掐得多緊!人家哪天不高興了,把油管子一關,日本那龐大的聯合艦隊就得趴窩,陸軍航空隊的飛機也彆想上天兜風了。

鐵礦石和廢鋼鐵:這是製造槍炮、坦克、軍艦的基礎材料,工業的“鋼筋鐵骨”。日本本土的鐵礦石,品位低,產量也少得可憐,根本不夠用。大約80以上的鐵礦石和超過60的廢鋼鐵都得從外麵進口,主要來源地包括中國特彆是咱們東北和華北的礦產)、英屬馬來亞、菲律賓,當然還有美國這個當時的“廢品回收大站”。沒了這些,日本的八幡製鐵所當時日本最大的鋼鐵廠)就得熄火,兵工廠也得停產。

橡膠:汽車輪胎、飛機輪胎、各種機器的密封件……現代戰爭離不開這玩意兒。可日本這氣候,根本不長橡膠樹。所以,橡膠是100依賴從東南亞主要是英屬馬來亞、荷屬東印度、法屬印度支那)進口。一旦這條線斷了,日本的車輛就得光著輪子跑了。

其他關鍵物資:像製造飛機蒙皮和發動機用的鋁土礦,紡織軍服用的棉花,製造特種鋼材和穿甲彈用的鎳、鎢、錳,還有製造罐頭和軸承用的錫、鋅等等,日本都嚴重依賴進口,很多品類的自給率連10都不到,有些甚至是完全依賴。

這麼一個在戰略資源上幾乎完全受製於人的國家,它要想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持久的戰爭,那得有多大的風險?簡直就是在鋼絲繩上跳舞,而且底下還是萬丈深淵,隨時都可能掉下來摔個粉身碎骨!

所以啊,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當權者們,心裡就一直憋著一股勁兒,那就是要“擺脫對西方的依賴”,要“建立自給自足的經濟圈”,說白了,就是要通過對外擴張,去搶占那些擁有豐富資源的土地,來彌補本土的不足。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聽起來冠冕堂皇,打著“解放亞洲人民”、“共存共榮”的旗號,其實核心目的,還是為了搶地盤、搶資源,讓日本這個“餓孩子”能吃飽肚子,能有足夠的本錢去跟西方列強掰手腕,最終稱霸亞洲。

而到了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隨著日本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那簡直是個無底洞,投入多少兵力和物資都填不滿),以及歐美國家特彆是美國)對其實行越來越嚴厲的經濟製裁和物資禁運,日本的這種資源焦慮感,更是達到了頂點。他們覺得,自己被以美國、英國、中國、荷蘭為首的所謂“abcd包圍圈”給死死地困住了,再不想辦法突圍,就要被活活餓死、困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不擴張就得死”的強盜邏輯,雖然在咱們今天看來是荒謬絕倫,但在當時很多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看來,卻是天經地義、唯一正確的選擇。他們覺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用武力去打破這個包圍圈,去奪取生存所必需的資源!

然而,往哪兒擴張呢?這就牽扯到日本內部一個由來已久、也極其要命的矛盾了——那就是陸軍和海軍之間那點“瑜亮情結”和戰略方向之爭。

您可彆小看這陸軍馬鹿“馬鹿”是日語“八嘎”的音譯,也就是笨蛋、混蛋的意思,海軍經常這麼私下裡罵陸軍,覺得他們腦子一根筋)和海軍馬鹿陸軍也這麼回敬海軍,覺得他們就知道燒錢造大船,不乾實事)之間的矛盾,那可是從明治維新時期就結下的梁子,一直吵吵嚷嚷了幾十年。這兩個軍種,就像兩頭都想當老大的倔驢,不僅在財政預算分配、武器裝備研發上爭得不可開交,更在國家大戰略的製定上,互相掣肘,各執一詞,造成了嚴重的內耗和搖擺。

帝國陸軍:“北進論”的鐵杆粉絲,夢想大陸爭雄

日本陸軍那幫將佐們,很多都是出身貧寒或者地方武士家庭,思想上比較傳統保守,骨子裡就有一種“大陸情結”。他們覺得,日本的未來在亞洲大陸!主要敵人,就是北邊那個國土廣袤、與偽滿洲國日本在咱們東北扶植的傀儡政權)接壤的“赤色毛熊”——蘇聯!

他們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從蘇聯手裡搶下廣袤的西伯利亞,奪取那裡的煤炭、鐵礦、森林和土地資源,建立一個穩固的“大陸後方”,徹底解決日本的資源困境,還能把共產主義這個“心腹大患”給徹底摁死,為天皇陛下建立“八紘一宇”也就是統治全世界)的“皇道樂土”打下基礎。

所以,他們極力鼓吹“北進論”,主張集中力量,向北擴張,以蘇聯為主要作戰對象,與西邊的德國遙相呼應,東西夾擊,把這個紅色巨人給徹底肢解掉。駐紮在中國東北、驕橫跋扈、無法無天的關東軍,更是“北進論”最狂熱的鼓吹者和急先鋒,天天就琢磨著怎麼在北邊搞點事兒。

帝國海軍:“南下論”的堅定擁護者,渴望海洋霸權

而日本海軍那幫“精英”們呢?他們大多是些喝過洋墨水、眼界相對開闊但也同樣充滿擴張野心)的家夥。他們想的跟陸軍那幫“土包子”可不太一樣。海軍是“吞金巨獸”,軍艦燒的是油,飛機也離不開油。可日本本土那點可憐的石油產量,連給軍艦點燈都不夠!所以,海軍最眼饞的,是南邊那些“蠻夷之地”——荷屬東印度的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那噴湧不儘的油田、英屬馬來亞那割不完的橡膠和挖不儘的錫礦、法屬印度支那那堆積如山的大米……這些地方,在海軍看來,才是真正的“聚寶盆”,才是支撐“大日本帝國”這艘鋼鐵戰艦繼續在太平洋上乘風破浪的“生命線”!

要想拿到這些寶貴的資源,就必須向南擴張,把勢力範圍擴展到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而擋在這條“南下”道路上的最大障礙是誰呢?除了英國在新加坡那堅固的要塞,最主要的就是在太平洋上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美國海軍,特彆是其部署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這是懸在日本“南下”生命線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海軍將領們比如像後來策劃偷襲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這樣的“戰略賭徒”)更傾向於“南下論”,主張集中力量,向南洋進軍,為此不惜與英美這兩個“盎格魯撒克遜”老牌海上強國正麵硬剛!他們覺得,隻要能一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就能在短時間內控製整個西太平洋和東南亞,到時候,資源滾滾而來,日本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這陸海軍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戰略方向之爭那麼簡單,更是赤裸裸的軍種利益之爭、國家預算的分配之爭、以及未來帝國主導權之爭!雙方都想把國家有限的資源往自己這邊劃拉,都想讓自己的戰略成為國家的主導戰略,都想在天皇陛下麵前邀功請賞。結果呢?往往是吵來吵去,誰也說服不了誰,導致日本的國家戰略長期處於一種搖擺不定、甚至自相矛盾的危險狀態。

就在軍部還在爭論不休的時候,1930年代中期,隨著德國納粹的上台和1936年11月《反共產國際協定》的簽訂這個協定表麵上是日德兩國共同反對共產主義國際的顛覆活動,實際上就是針對蘇聯的一個準軍事同盟),日本陸軍內部的“北進論”一度占據了上風。他們覺得,有德國老大哥在西邊牽製蘇聯,正是他們從東邊下手,試探一下蘇聯虛實的好機會。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兩場看似不起眼、實則影響深遠的邊境衝突,卻像兩盆從天而降的冰水,把陸軍那幫“北進派”的狂熱火焰給澆了個透心涼,也讓他們第一次真正領教了蘇聯紅軍的“真功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鼓峰事件哈桑湖戰役):試金石下的“假象”與布柳赫爾的悲劇(1938年夏)

1938年7月底到8月初,在中國、蘇聯和朝鮮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三國交界處的張鼓峰地區俄國人稱哈桑湖地區),日本關東軍和駐朝鮮的日軍第19師團,與蘇聯遠東紅軍之間,因為一塊有爭議的、戰略位置比較重要的山地張鼓峰高地),爆發了一場持續了近半個月的激烈武裝衝突。

一開始,日軍憑借著精心策劃的偷襲和局部兵力優勢,一度攻占了張鼓峰的幾個主要高地,還打退了蘇軍最初的幾次反撲,似乎占了點上風。這讓關東軍那幫少壯派軍官們有點得意忘形,覺得蘇聯紅軍也不過如此嘛,看來大清洗確實把他們給“清”得差不多了。

他們可能不知道,或者說不願意承認,當時的蘇聯遠東紅軍,其指揮體係和部隊狀況,確實因為斯大林剛剛搞完的“大清洗”而元氣大傷。很多富有經驗的指揮員被無辜殺害或關押,部隊的訓練和戰備水平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蘇軍在衝突初期的反應遲緩和指揮混亂,可能也確實給日軍造成了一種“蘇聯不堪一擊”的假象。

但是,斯大林和蘇軍最高統帥部,對日本的這次武裝挑釁是高度警惕的。他們迅速從後方調集了重兵,包括坦克、重炮和飛機,由當時擔任遠東方麵軍司令的瓦西裡·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元帥也稱加倫將軍,這位爺可是在中國國民大革命時期當過蔣介石的軍事總顧問,名氣不小)統一指揮,對盤踞在張鼓峰高地的日軍發動了猛烈的反擊。

經過十幾天血腥的拉鋸戰,蘇軍最終憑借著在炮火和兵力上的絕對優勢,硬是把日軍從張鼓峰高地給趕了下去,重新控製了爭議地區。雙方雖然最終在外交壓力下達成了停火協議,邊界也基本恢複了原狀,但日本在這場衝突中,不僅沒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失了數千兵員,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其在麵對蘇軍正規部隊時的某些戰術和裝備上的不足。


最新小说: 直播整活!全內娛爭著給我封口費 我有小姨管後院,你們有嗎 我靠演戲在驚悚世界求生 讓你相親警花,你逮通緝犯! 重生撕毀回城令,殘疾軍官急瘋了 說好做任務怎麼變成談戀愛了?! 備殺 社恐女神不想這麼受歡迎 快穿,釣係綠茶生子上位記 仗劍尋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