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於對美日兩國國力巨大差距的清醒認識,山本五十六從一開始就對與美國開戰的前景,抱有極其悲觀和現實的態度。他不像那些被“大和魂”衝昏了頭腦的陸軍馬鹿們那樣,盲目叫囂著要“嚴懲暴美”。他多次在內部場合甚至在給近衛文麿首相的密信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日本真的與美國開戰,那麼在戰爭的頭六個月到一年之內,日本或許可以憑借著偷襲的突然性和軍隊的精銳,取得一些輝煌的戰術勝利,在太平洋上“鬨騰”一番。但是,一旦戰爭拖延下去,一旦美國那強大的工業機器全麵運轉起來,源源不斷地生產出飛機、軍艦、坦克和大炮,那麼日本必將因為資源枯竭和國力不支而被活活拖垮,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這種對戰爭結局的悲觀預測,使得山本五十六在製定對美作戰計劃時,始終貫穿著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必須“速戰速決”!必須在戰爭爆發的最初階段,就通過一次出其不意的、毀滅性的打擊,一舉摧毀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特彆是其太平洋艦隊),從而在短時間內迫使美國坐到談判桌前,接受一個對日本有利的“體麵和平”。他覺得,這是日本在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中,唯一可能存在的、哪怕是極其渺茫的“勝機”。
在看到這,讀者朋友們是不是感覺很眼熟,沒錯!現在山本的構想與之前咱們說過的“七七事變”這種畢其功於一役的構想,不能說一模一樣吧,也是八九不離十。“七七事變”是日本這些軍國主義分子想通過一場戰役打疼中國,迫使中國接受日本所提出的“華北自治”並承認“偽滿洲國”的提議,但沒想到後麵玩砸了。而山本提出的戰略構想是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把美國拉向談判桌,迫使美國承認日本提出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這種戰略構想咱可以打個比方,就是讓我們普通人出其不意情況下去打泰森一拳,關鍵這一拳你得把泰森打趴下,讓他站不起來,然後再問泰森服不服,泰森說:我服。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可能嗎?山本可能也知道不可能,但這也是山本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了。
正是這種對持久戰的極度恐懼和對“速戰速決”的執著追求,使得山本五十六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是極其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作戰方案——那就是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珍珠港,實施一次毀滅性的遠程突襲!
他可能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對著太平洋的地圖,反複推演著各種可能性。他知道,美國太平洋艦隊是日本“南下”戰略的最大障礙,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最強大的對手。如果不能在戰爭初期就將其重創或癱瘓,那麼日本在東南亞奪取的那些資源區,也隨時可能在美國海軍的反擊下得而複失。
於是,一個初步的、但卻充滿了致命誘惑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能不能利用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那強大的突擊力量,趁著美國人還在睡夢之中,從數千公裡之外,對戒備森嚴的珍珠港,發動一次史無前例的、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確的空中打擊呢?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再也無法從他的腦海中抹去了。
山本五十六雖然是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手握重兵,但在日本海軍的指揮體係中,負責製定大政方針和作戰計劃審批的,還有一個更高級彆的機構——那就是設在東京的海軍軍令部。軍令部的那些大佬們,大多是些思想比較保守、深受“大艦巨炮主義”和“艦隊決戰”傳統思想影響的老派海軍將領。
當山本五十六把他那個“偷襲珍珠港”的初步設想,通過非正式的渠道,向軍令部的一些人透露時,立刻就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反對。
海軍軍令部的那幫“高參”們,腦子裡裝的還是那套被奉為“海軍聖經”的“對美作戰指導思想”——那就是所謂的“邀擊漸減”戰略也稱“九段作戰”的早期構想)。啥意思呢?就是說,一旦日美開戰,日本海軍主力不要輕易出擊,而是要依托本土和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係列島嶼基地比如馬裡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等),層層設防,步步為營。然後,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從夏威夷老巢遠涉重洋,一路向西殺過來。在漫長的航渡過程中,日本海軍的潛艇、水雷、岸基航空兵以及夜間突擊的驅逐艦、巡洋艦部隊,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削弱和消耗美國艦隊的實力。等到美國艦隊疲憊不堪、損兵折將地衝到日本海軍預設的決戰海域時通常設想在菲律賓以東或馬裡亞納群島附近),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特彆是那些威風凜凜的戰列艦編隊)再以逸待勞,與之一決雌雄,重演對馬海峽的輝煌!
這套“邀擊漸減”的戰略,聽起來是挺穩妥,也比較符合日本海軍當時的實力和傳統作戰思想。在軍令部的大佬們看來,山本五十六那個異想天開的“偷襲珍珠港”計劃,簡直就是“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認為:第一,夏威夷離日本本土太遠了單程就要三千多海裡!),航母編隊進行如此遠距離的秘密航行和攻擊,後勤補給根本無法保障,而且極易被美軍發現,一旦暴露,後果不堪設想!第二,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戒備最森嚴的母港,港內水淺,易守難攻,魚雷攻擊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想要取得決定性的戰果,難於登天!第三,就算僥幸成功,也必然會激起美國全國的憤怒和複仇決心,反而會把美國徹底拖入戰爭,對日本更加不利!
麵對軍令部的質疑和反對,山本五十六據理力爭。他強調:
奇襲的巨大戰術優勢:隻有通過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才能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使其在戰爭初期就喪失反擊能力。
戰略上的“休克療法”:珍珠港的慘敗,可能會像一劑猛藥,沉重打擊美國的民心士氣,甚至可能迫使美國政府在震驚和混亂之中,重新評估戰爭的代價,從而接受一個對日本有利的“談判和平”。這當然是山本的一廂情願,他還是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和複仇決心)。
“邀擊漸減”的不可靠性:他認為,指望美國艦隊會傻乎乎地按照日本人的劇本,一頭鑽進預設的伏擊圈,那也太天真了!現代戰爭,主動權掌握在誰手裡,誰就更有可能獲勝!
雙方的爭論異常激烈,一度陷入僵局。軍令部的大佬們,死活不肯批準這個在他們看來是“拿國運當賭注”的瘋狂計劃。
就在這關鍵時刻,山本五十六這位“海軍賭徒”,終於亮出了他的最後一張“王牌”——他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身份,向海軍大臣和軍令部總長海軍的最高領導人)攤牌了:如果軍令部不批準他的珍珠港攻擊計劃,那麼他山本五十六,以及他手下整個聯合艦隊的參謀班子,將集體總辭職!不乾了!
這一下,可把海軍高層給逼到了牆角!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尤其是在日美戰爭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時候,如果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真的撂挑子不乾了,那對整個日本海軍乃至全國的士氣,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山本五十六這種近乎“以死相逼”的強硬態度麵前,海軍軍令部的大佬們,最終還是不得不做出了妥協。雖然他們內心深處可能仍然對這個計劃充滿了疑慮和不安,但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們還是極不情願地、也是有條件地比如要求必須在對美外交談判徹底破裂之後才能實施攻擊)初步批準了山本的珍珠港攻擊草案。
計劃一旦獲得批準,山本五十六立刻就像上緊了發條一樣,開始緊張而秘密地為這次“驚天豪賭”進行最後的準備。
精兵強將,傾巢而出:他從聯合艦隊中,抽調出所有最精銳的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這六艘主力航母,全部家當都押上去了!)、最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很多都是參加過侵華戰爭、經驗豐富的老鳥)、以及為其護航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了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航母特混突擊艦隊。
魔鬼訓練,反複推演:在瀨戶內海等秘密訓練基地,這支突擊艦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極其嚴格和艱苦的模擬攻擊訓練。飛行員們反複練習超低空魚雷攻擊、俯衝轟炸、以及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遠距離導航和編隊飛行。源田實等航空參謀們,則在圖上作業室裡,一遍又一遍地推演著攻擊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一切,都在秘密而高效地進行著。
山本五十六的心情,無疑是極其複雜和沉重的。他知道,他即將親手點燃一場他並不希望發生的戰爭。他也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對日本來說,很可能是災難性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曾流露出這種深深的憂慮和不安。
但是,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他必須服從國家的命令,必須為天皇陛下和“大日本帝國”的“聖戰”竭儘全力。既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麼,他就必須用他認為最有可能哪怕隻有一絲可能)為日本爭取到一線生機的、也是他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那就是一場孤注一擲的、以航空力量為核心的、出其不意的奇襲——來打響這“唯一能打的一仗”!
命運的骰子,已經握在了他的手中。他即將把它擲向那個遙遠的、沉睡在太平洋中央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而這一擲,將徹底改變世界的麵貌。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