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緬甸之殤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7章 緬甸之殤(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巴丹半島的叢林裡,眼瞅著手底下那幫饑寒交迫、疾病纏身的美菲聯軍是回天乏術了,隻能在羅斯福總統的死命令下,懷著“我還會回來”的悲壯誓言,搭上魚雷快艇,腳底抹油溜去了澳大利亞。剩下的幾萬盟軍將士,在溫萊特將軍的指揮下,又苦苦支撐了一陣子,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全軍覆沒、舉手投降的命運。巴丹死亡行軍的慘劇,更是給美國人心裡,又添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這一回,咱們把目光轉向亞洲大陸的西南邊緣——印緬戰線,看看那場同樣驚心動魄、但更顯悲壯的拉鋸戰,是如何打響的。

緬甸這地方,它就像一個楔子,深深地楔入了中南半島的西部。往東,它與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當時已被日本控製)接壤;往北,它與中國的雲南省山水相連;往西,則與英屬印度的東北部門戶阿薩姆邦隔著崇山峻嶺。這地理位置,簡直就是一塊天然的戰略棋盤,是其“南進”戰略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延伸和必然環節。

當時的緬甸連接著中國抗戰的最後一條陸上國際交通大動脈——滇緬公路!自從日本占領了越南,切斷了中越之間的“滇越鐵路”之後,這條從緬甸首府仰光港卸貨,通過鐵路運至臘戍,再由汽車沿著崎嶇的山路,翻越崇山峻嶺,最終抵達中國昆明的運輸線,就成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從外部獲得軍事援助和戰略物資的“生命線”雖然這條線運輸能力也有限,而且經常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隻要把滇緬公路給掐斷了,那困守在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中國軍隊,就等於被徹底孤立起來,早晚得因為彈儘糧絕而崩潰。這是日本人打的第一個如意算盤。

其次,占領緬甸,可以極大地鞏固日本在泰國、馬來亞和法屬印度支那等已占領地區的側翼安全,形成一個更穩固的“戰略後方”。

再者,緬甸本身也擁有一定的戰略資源,比如石油雖然產量不如荷屬東印度)、柚木、大米等等,對日本來說,也是聊勝於無的補充。

更長遠的看,如果日軍能夠成功占領整個緬甸,那麼他們的兵鋒就可以直接威脅到英屬印度的東北門戶!英屬印度,那可是大英帝國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也是英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和兵源、物資供應地。一旦印度受到威脅,英國必將手忙腳亂,不得不從其他戰場比如中東、甚至歐洲本土)抽調更多的兵力來保衛印度,這將極大地分散英國的軍事力量,牽製其在整個二戰全局中的戰略部署。

所以啊,對於當時的英、中、美三方來說,緬甸的戰略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滇緬公路,對中國來說,那是名副其實的“抗戰輸血管”,是最後一口“氧氣”。

英軍,則必須死守緬甸,把它作為保衛印度的“東方屏障”,一旦緬甸失守,印度危矣,整個大英帝國在亞洲的統治基礎都可能動搖。

而美國呢?雖然在1942年初,它在太平洋上還處在手忙腳亂的戰略防禦階段,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應對日本海軍的攻勢和穩定西南太平洋的防線上,但它也高度關注著遠東大陸的局勢。中國戰場能否堅持下去,直接關係到它在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全局中的戰略部署。如果中國垮了,那日本就可以騰出手來,將其數百萬陸軍主力投入到其他戰場,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確保滇緬公路的暢通,支持中國繼續抗戰,也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就這樣,緬甸這個看似偏遠的熱帶叢林國家,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一下子就成了1942年初,亞洲戰場上各方勢力激烈角逐的又一個“血肉磨坊”。

負責執行進攻緬甸任務的,是日本陸軍的第15軍,司令官是飯田祥二郎陸軍中將。這位飯田將軍,在日本陸軍中也算是個比較有經驗的指揮官,雖然名氣可能不如山下奉文那麼響亮,但也同樣深諳“閃電戰”和叢林作戰的精髓。

他手底下的第15軍,主要由號稱“祭兵團”的第33師團以其在日俄戰爭旅順攻堅戰中充當“敢死隊”的悲壯曆史而聞名,戰鬥意誌極其頑強)和“龍兵團”的第55師團也是一支經曆過侵華戰爭的老牌部隊)等精銳部隊組成,總兵力大約在3萬5千人左右。雖然兵力不算特彆多,但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剛剛在泰國嘗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甜頭,士氣正旺。

1942年1月,就在山下奉文的第25軍還在馬來半島上勢如破竹的時候,飯田祥二郎的第15軍,也從剛剛“友好合作”的泰國西部邊境地區,兵分兩路,向著英屬緬甸的南部地區,發動了迅猛的攻勢!

戰役的推進,基本上是沿著從南到北的仰光—曼德勒—臘戍這條縱貫緬甸全境的鐵路和公路乾線展開的。日軍充分發揮了其在兵員素質、叢林作戰經驗和空中支援方麵的優勢,采用多路穿插、側翼迂回、輕步兵快速突擊等多種戰術,打得駐守在緬甸的英印軍主要是裝備和訓練都比較差的殖民地部隊和少數英國本土部隊)是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月下旬,日軍攻占了緬甸南部的重要港口土瓦和毛淡棉,切斷了英軍從海上獲得增援和補給的通道。

2月,日軍渡過天險薩爾溫江,繼續向北推進。

3月7日,緬甸首都、也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仰光,在經曆了日軍的猛烈轟炸和地麵進攻之後,宣告陷落!仰光的失守,對英軍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不僅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在緬甸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和補給基地,也使得整個緬甸南部的防線徹底崩潰。

隨後,日軍兵分兩路,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向北追擊,目標直指緬甸中部的重鎮曼德勒;另一路則向東北方向,沿著通往中國雲南的滇緬公路,向著戰略要地東枝和臘戍猛撲過去,企圖徹底切斷中國的這條“生命線”。

麵對日軍這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駐守在緬甸的英印軍,可以說是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挨打、節節敗退的窘境。

日軍攻勢初起,英印軍潰退(1942年1月至2月)

1942年1月,飯田祥二郎指揮的日軍第15軍,從泰國西部邊境,兵分兩路,向緬甸南部發動了突襲。當麵之敵,主要是裝備和訓練都比較差的英印殖民地部隊和少數英國本土部隊。這些部隊,不僅對日軍的作戰特點和叢林戰術缺乏了解,而且士氣低落,指揮混亂,根本無法抵擋日軍的淩厲攻勢。日軍的先頭部隊,如同熱刀切黃油一般,迅速突破了英印軍在邊境地區倉促建立的防線,一路向北推進。英國駐緬甸總司令胡敦中將,麵對日軍的凶猛攻勢,也是束手無策,隻能下令部隊邊打邊退,希望能退守到伊洛瓦底江以西地區,依托天險組織防禦。

同古會戰2月至3月):中國遠征軍的首次亮相與頑強抵抗

就在英印軍全線潰退、仰光危在旦夕的危急時刻,一支來自中國的特殊部隊,應英國方麵的緊急請求,火速開赴緬甸,加入了保衛這條“國際生命線”的戰鬥。他們,就是後來名震中外的——中國遠征軍!

早在1941年底,中英兩國就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約定一旦日本進攻緬甸,中國將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現在,承諾兌現的時刻到了。

1942年2月,由杜聿明將軍率領的中國遠征軍第五軍主力包括當時中國裝備最好、訓練也相對精良的第200師、新編第22師等)作為第一批入緬部隊,日夜兼程,沿著滇緬公路,開進了緬甸中部的戰略要地同古。

同古,位於仰光至曼德勒的鐵路和公路乾線上,是阻止日軍北上的一個重要屏障。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奉命在同古一線組織防禦,掩護正在潰退的英印軍,並遲滯日軍的進攻。

從3月中下旬開始,日軍第55師團主力,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向同古地區的中國遠征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中國守軍雖然在兵力、火力和裝備上都處於劣勢,而且是異國作戰,對地形也不熟悉,但他們憑借著高昂的愛國熱情和頑強的戰鬥意誌,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在同古城內和周邊的陣地上,槍炮聲、爆炸聲、喊殺聲晝夜不絕。中國士兵們依托著簡陋的工事,用集束手榴彈、迫擊炮甚至血肉之軀,與日軍的坦克和步兵進行著反複的爭奪。戴安瀾將軍親臨火線,在此期間,親自下達一道命令,極大鼓舞了部下的士氣:

“自我一下,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他要確保部隊在他倒下後依然能堅持到底。

中國遠征軍作戰雖然英勇,但最終因為傷亡過大、側翼暴露、以及英軍未能按計劃提供有效支援等原因,被迫在3月底放棄同古,向北撤退。但他們在這場戰鬥中,以劣勢兵力頑強抵抗了日軍精銳師團十多天的猛攻,斃傷日軍數千人日軍自稱傷亡一千餘人,但中方估計遠不止此),有效遲滯了日軍北上的速度,也為後續入緬的中國遠征軍部隊如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等)爭取了寶貴的集結和部署時間。更重要的是,中國遠征軍在同古的英勇表現,向全世界特彆是那些還對中國軍隊戰鬥力抱有懷疑的盟國)證明了,中國軍人,是敢於而且能夠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正麵硬撼的!這是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上的第一次亮相,雖然結局是撤退,但雖敗猶榮!

中國遠征軍全麵介入,多線救火,但敗局難挽:

同古失守後,緬甸戰局急轉直下。英印軍的防線進一步崩潰,日軍勢如破竹,繼續向北、向東北方向快速推進。

為了挽救危局,已經進入緬甸的中國遠征軍後續部隊包括甘麗初指揮的第六軍、張軫指揮的第六十六軍等),被迫在極其被動和混亂的情況下,沿著滇緬公路、中緬鐵路當時還在修建中,並未完全通車)以及伊洛瓦底江沿岸等多個方向,倉促投入戰鬥,試圖堵截日軍的攻勢,或者救援那些被日軍分割包圍的英印軍部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此時的緬甸戰場,對盟軍來說,已經是“無險可守,無兵可用,無計可施”的絕境了。中國遠征軍雖然英勇善戰,但他們畢竟是客場作戰,對緬甸那複雜的地形、濕熱的氣候、以及肆虐的各種熱帶疾病如瘧疾、痢疾等)都極不適應。後勤補給也極其困難,很多時候,連基本的糧食和彈藥都難以保障。更要命的是,盟軍內部中英之間,甚至中國軍隊內部不同派係之間)在指揮協同、戰略部署等方麵,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和摩擦,難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4月上旬,遠征軍一部在緬甸北部撣邦高原的重要交通樞紐東枝,與日軍第56師團這支部隊以山地作戰見長,戰鬥力強悍)發生激戰。遠征軍一度堅守住了陣地,但最終因為側翼被日軍穿插迂回,後路受到威脅,被迫放棄東枝,繼續向北撤退。

整個4月份,中國遠征軍就像一個疲於奔命的“救火隊員”,在緬甸中北部那廣闊而又陌生的戰場上,東西馳援,南北轉戰,雖然也打了一些局部的勝仗,遲滯了日軍的進攻,但始終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整個戰局的頹勢。他們麵臨的,不僅僅是裝備精良、戰術靈活的日本侵略軍,更有那無處不在的叢林、泥沼、疫病以及日益臨近的雨季……

仁安羌大捷——黑暗中的一抹亮色

就在緬甸戰場上一片愁雲慘霧、盟軍節節敗退的時候,一場由中國遠征軍獨立完成的、堪稱奇跡般的救援行動,卻像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給絕望中的盟軍帶來了一絲久違的振奮和希望。這就是後來名揚中外的——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中旬,大約7000多名被切斷退路的英軍主要是英緬第一師和第七裝甲旅的殘部)及其家屬、隨軍記者等,被日軍第33師團的一部分兵力,死死地包圍在了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東岸的仁安羌油田地區。這批英軍,彈儘糧絕,水源斷絕,又處在日軍的炮火威脅之下,隨時都有被全殲或渴死的危險,情況萬分危急!英軍指揮官斯利姆將軍,這位爺後來可是英軍在緬甸戰場反攻的靈魂人物)心急如焚,向中國遠征軍發出了十萬火急的求救信號。

接到求救命令的,是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是孫立人將軍。孫立人,這位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深受西方軍事思想影響的儒將,臨危受命,果斷決定,派遣其麾下最精銳的第113團團長劉放吾上校),星夜兼程,火速馳援仁安羌!

第113團的官兵們,在接到命令後,不顧疲勞,以驚人的速度向仁安羌油田地區急行軍。他們趕到戰場後,立刻向包圍英軍的日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反擊!中國士兵們作戰極其勇猛,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和反複衝殺!

經過兩天兩夜的浴血奮戰,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之後,孫立人指揮的第113團,硬是憑借著過人的勇氣和靈活的戰術,成功地擊潰了當麵之敵日軍一個加強大隊),打開了一個缺口,將被圍困數日的7000多名英軍官兵和500多名西方僑民、記者等,安全地解救了出來!

仁安羌大捷,雖然在整個緬甸戰役的全局中,可能隻是一次規模不大的局部戰鬥,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這是中國遠征軍在入緬作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也是最輝煌的一次勝利!它不僅極大地提振了當時已經跌入穀底的盟軍士氣,也讓那些曾經對中國軍隊戰鬥力抱有偏見的西方盟國,第一次真正見識到了中國軍人的英勇善戰和犧牲精神。孫立人和他的新38師,也因此一戰成名,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成為了中國軍隊參與國際反法西斯合作的一個重要象征。

臘戍會戰——退路斷絕,緬甸失守

仁安羌的勝利喜悅尚未完全散去,緬甸戰場的整體局勢,卻依然在向著對盟軍越來越不利的方向發展。

日軍在占領了緬甸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之後,並沒有滿足。他們兵分幾路,繼續向北、向東北方向猛攻,其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就是徹底切斷中國與外部世界聯係的最後一條陸上大動脈——滇緬公路!


最新小说: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 媚君心,奪後位,重生妖妃殺瘋了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 傻子神醫 不對勁的廢材 六零嬌氣小作精,虐完大佬反被寵 我,李雲龍政委,祁同偉他爺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