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沙漠中的毒蠍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99章 沙漠中的毒蠍

第99章 沙漠中的毒蠍(1 / 2)

上一回咱們說到,英軍在“十字軍行動”中擊敗隆美爾後,暫時取得了優勢,但自身也損耗嚴重,補給線過長,內部對於是否追擊隆美爾存在分歧。隆美爾抓住英軍的停頓和補給困難,在1942年1月21日發動了突然反擊,突襲了阿傑達比亞,他以少量兵力部分還是剛修複的坦克)突襲英軍薄弱環節和補給線,成功繳獲大量物資,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被迫後撤,最終退守至加查拉地區並加固防線。隆美爾雖然獲勝,但自身也消耗巨大,油料和坦克都短缺,因此沒有繼續猛攻,雙方在加查拉防線形成對峙。

這加查拉防線,從地中海邊上的加查拉小鎮,一路向南,延伸到內陸沙漠深處那個鳥不拉屎的比爾哈凱姆綠洲,全長約八十公裡。英軍在這條線上,挖了不少戰壕,埋了不少地雷,還修了些由步兵和反坦克炮據守的獨立防禦據點,美其名曰“盒子”,想著能像個刺蝟一樣,讓隆美爾無從下口。

雙方就這麼大眼瞪小眼,在沙漠裡耗著。白天,太陽毒得能把蠍子烤熟,士兵們躲在沙坑裡,除了打蒼蠅、數蠍子,就是眼巴巴地盼著後方的補給卡車能早點到,送來點淡水和那永遠不夠吃的鹹牛肉罐頭。參謀軍官們呢,則在悶熱的指揮部帳篷裡,對著地圖抓耳撓腮,天天收發電報,琢磨著對麵那隻“狐狸”下一步又想耍什麼花招。

這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無聊”加“煎熬”。小規模的巡邏和炮戰倒是天天有,英國的遠程沙漠巡邏隊和特種空勤團那幫“沙漠幽靈”,也沒少在德意聯軍的後方搞點小破壞,炸個油桶,端個哨所啥的,給隆美爾添了不少堵。隆美爾手下的偵察兵也不是吃素的,也經常趁著夜色或者沙塵暴,摸到英軍陣地前沿來“刺探軍情”,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但誰也奈何不了誰。

而遠在倫敦的丘吉爾首相,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雪茄一根接一根地抽,電報一封接一封地往開羅發,內容隻有一個:進攻!進攻!再進攻!必須儘快把隆美爾趕出非洲,奪回昔蘭尼加,確保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奧金萊克被他催得是焦頭爛額,左右為難,心裡那個苦啊,估計比沙漠裡的黃連還苦。他知道,就憑現在第八集團軍這個狀態,貿然發動進攻,很可能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可首相的命令又不能不聽,這“夾心餅乾”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就在英國人還在為“打不打、怎麼打”而糾結的時候,對麵的隆美爾,可沒閒著。這隻“沙漠之狐”,天生就是個“機會主義者”和“進攻狂人”,讓他老老實實地待在一個地方防守,那比殺了他還難受。

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和補充雖然柏林和羅馬那邊還是摳摳搜搜,給的援助遠不如他期望的那麼多,但好歹也補充了一些新的四號f2型坦克,這玩意兒裝了長管75毫米炮,打英國的“十字軍”坦克那是相當給力,還有一些油料和彈藥),隆美爾覺得,他手裡的非洲軍團和那些意大利“兄弟部隊”雖然戰鬥力感人,但至少能湊個數,搖旗呐喊還是可以的),總算是緩過了一口氣,可以再次“亮劍”了。

他敏銳地察覺到,當麵之敵英軍雖然兵力占優,但防線拉得太長,各個“盒子”據點之間空隙太大,而且指揮協同上也存在不少問題。更重要的是,他通過情報可能是從被俘的英軍或者截獲的電文中)得知,英國人似乎也在準備發動新的攻勢。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隆美爾的作戰哲學,向來如此。他決定,不等英國人準備好,就要先給他們來個“突然襲擊”,打亂他們的部署,奪回戰場主動權!

一個代號為“威尼斯行動”的大膽進攻計劃,開始在他那顆充滿了冒險精神和戰術智慧的腦袋裡,逐漸成型。

這個計劃的核心思路,簡單粗暴,但又充滿了隆美爾式的狡詐和突然性:

正麵佯攻,牽製主力:以意大利的幾個步兵軍為主力,在德軍部分炮兵和裝甲部隊的支援下,對英軍加查拉防線北段和中段的幾個主要“盒子”據點比如靠近海岸的加查拉據點、以及中部的埃爾阿代姆、奈特斯布裡奇——也就是之前說的“奈爾頓”——這些硬骨頭),發動佯攻,製造聲勢,吸引英軍主力的注意力和預備隊。

南翼迂回,裝甲突擊:真正的“殺招”,藏在南邊!隆美爾將他手中最精銳的德意誌非洲軍團的兩個裝甲師第15和第21裝甲師)和意大利的“阿裡埃特”裝甲師、“的裡雅斯特”摩托化師,組成一個強大的裝甲突擊集群,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地繞過英軍加查拉防線的最南端——那個由自由法國第一旅堅守的比爾哈凱姆綠洲據點,然後像一把燒紅的鋼刀,從南向北,狠狠地插向英軍的側後方,目標是切斷英軍的補給線,占領關鍵的機場和交通樞紐如西迪穆夫塔、阿克羅馬等地),並尋求與英軍的裝甲主力進行決戰,將其一舉殲滅在野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隆美爾選擇的進攻時間,也充滿了“賭徒”的色彩。他計劃在一次大規模的夜間炮火準備和空襲之後,於第二天清晨,趁著沙漠中經常出現的、能見度極低的沙塵暴或者至少是晨霧彌漫)的掩護,發動突然襲擊!他要利用惡劣天氣來彌補自己在兵力特彆是空中力量)上的不足,讓英國人措手不及,在混亂中失去有效的指揮和抵抗能力。這簡直就是一場“氣象學”與“心理學”完美結合的軍事冒險!

隆美爾對他手下的將軍們比如非洲軍團司令克呂威爾將軍、第15裝甲師師長馮·費爾斯特將軍、第21裝甲師師長馮·俾斯麥將軍等人)下達了極其簡短而又充滿殺氣的命令:“先生們,目標——敵人的後方!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在撒哈拉,時間和沙子,是最致命的武器。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就把他們徹底打垮!”

1942年5月26日夜,隆美爾的“威尼斯行動”正式拉開序幕。德意聯軍的炮兵,對加查拉防線北段和中段的英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急襲。德國空軍的飛機,也趁著夜色,對英軍的後方機場和補給點進行了轟炸。一時間,整個加查拉防線上空,炮聲隆隆,火光衝天,仿佛末日降臨。

就在英軍主力還在為北線和中線的“激戰”而緊張不已的時候,隆美爾的裝甲突擊集群,卻像一群黑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繞過了加查拉防線的最南端,直撲那個看似不起眼、但戰略位置卻極其重要的沙漠綠洲據點——比爾哈凱姆。

比爾哈凱姆,這個在地圖上幾乎隻是一個小點的地方,此刻卻駐守著一支讓隆美爾意想不到的“硬骨頭”——那就是由馬利皮埃爾·柯尼希將軍也譯作柯尼格)指揮的自由法國第一旅。這支部隊,主要由來自法國本土、法屬非洲殖民地以及一些外籍軍團的官兵組成,總兵力約3700人左右。他們裝備簡陋主要是一些老舊的75毫米野戰炮、反坦克槍和機槍,坦克基本沒有),補給也相當困難,但他們心中,卻燃燒著對納粹德國和維希偽政權的刻骨仇恨,以及對恢複法蘭西自由和榮譽的堅定信念!他們是戴高樂將軍在倫敦扯起“自由法國”大旗之後,第一批響應號召、堅持抵抗的法蘭西勇士!

隆美爾原計劃,是讓他的裝甲部隊快速繞過比爾哈凱姆這個“小麻煩”,不與其過多糾纏,直接向北,去捅英軍的“腰子”。可他萬萬沒想到,柯尼希和他手下的這幫自由法國士兵,骨頭比沙漠裡的石頭還硬!

從5月27日淩晨開始,德軍的先頭部隊主要是意大利的“阿裡埃特”裝甲師和部分德軍偵察部隊)就開始對比爾哈凱姆發動了試探性進攻。自由法國的士兵們,依托著他們自己挖掘的、由戰壕、地雷區和巧妙偽裝的火力點組成的環形防禦陣地,進行了極其頑強的抵抗!

意大利人的坦克,一衝上來,就被法軍那些藏在沙丘後麵的75毫米老炮給打得是暈頭轉向,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敲掉了好幾輛。德軍的步兵,在衝鋒的路上,也踩響了不少法軍布設的地雷,死傷慘重。

隆美爾一看,這“小麻煩”居然這麼難啃,有點出乎意料。隆美爾最初判斷這隻是一處可忽略的小據點,沒想到卻陷入頑強抵抗,被迫調整計劃,於是,他命令德軍的第15裝甲師也加入到對比爾哈凱姆的進攻之中,同時還調來了大量的炮兵和德國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對比爾哈凱姆的陣地進行持續不斷的猛烈轟炸和炮擊。

一時間,比爾哈凱姆這個小小的綠洲,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血肉磨坊”!炸彈像雨點般落下,炮彈把沙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整個陣地都籠罩在硝煙和塵土之中。自由法國的士兵們,在柯尼希將軍的指揮下,忍受著酷熱、缺水、缺糧、缺彈藥的煎熬,以及德軍飛機大炮的輪番轟炸,硬是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戰鬥意誌,打退了德意聯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他們白天躲在簡陋的掩體裡,躲避炮火;夜晚則主動出擊,對德軍的陣地進行襲擾,破壞敵人的攻城準備。他們的75毫米野戰炮,雖然老舊,但在近距離內,對付德國的三號、四號坦克,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殺傷作用。他們甚至還用繳獲的意大利反坦克炮,來對付意大利人自己的坦克,這簡直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典範!

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德軍的坦克履帶下,堆滿了法國士兵的屍體;而法軍的陣地前,也同樣散落著德軍和意大利軍被擊毀的坦克殘骸和陣亡士兵的鋼盔。

隆美爾是真急了!比爾哈凱姆這個小小的據點,就像一顆釘子,死死地釘在了他南翼突擊集群的前進道路上,嚴重遲滯了他整個“威尼斯行動”的作戰節奏!如果不能儘快拔掉這顆釘子,他的裝甲部隊就無法安心地向北推進,整個作戰計劃都可能因此而泡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甚至親自跑到比爾哈凱姆前線督戰,還通過各種渠道向柯尼希將軍發出勸降信,許諾給予“體麵的投降條件”。但柯尼希將軍的回應,隻有一個字——“不!”

就這樣,自由法國第一旅的這三千多名士兵,在比爾哈凱姆這個被沙漠包圍的孤島上,麵對著數倍於己的、裝備精良的德意聯軍的輪番猛攻,硬是堅守了整整16天從5月27日到6月11日)!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整個盟軍在北非的防禦部署,爭取了極其寶貴的兩周時間!

最終,在彈儘糧絕、陣地多處被突破、繼續堅守已經毫無意義的情況下,柯尼希將軍在得到盟軍指揮部的許可後,於6月10日夜間,指揮著殘餘的部隊約2500人,大部分都已負傷),冒著德軍的炮火和追擊,成功地從比爾哈凱姆突出重圍,撤回到了英軍的防線之內。

比爾哈凱姆的陷落,雖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自由法國第一旅在這場戰鬥中所展現出的那種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卻像一道劃破黑暗的閃電,照亮了當時整個被納粹陰雲籠罩的法國,也贏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尊敬和讚揚!戴高樂將軍在倫敦得知比爾哈凱姆的消息後,激動地向全世界宣布:“法蘭西沒有死!法蘭西還在戰鬥!”比爾哈凱姆的堅守,成為了“自由法國”運動的一個重要象征,也為後來法國的解放,埋下了一顆不屈的火種。

而對於隆美爾來說,雖然最終還是拿下了比爾哈凱姆,但他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極其沉重的。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員和裝備,更重要的是,他整個作戰計劃的節奏,被這幫頑強的法國人給徹底打亂了!寶貴的兩個星期時間,就這麼在比爾哈凱姆的沙丘之間白白消耗掉了。而這兩個星期,也給了英軍重新調整部署、加強防禦的機會。可以說,比爾哈凱姆的自由法國守軍,用他們的犧牲,為後來英軍在加查拉防線其他地段的暫時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讓隆美爾的“閃電戰”第一次在北非嘗到了“消化不良”的滋味。

“盒子陣地”相繼失守

隆美爾雖然在比爾哈凱姆那兒被自由法國的兄弟們給好好“招待”了一番,耽誤了不少時間,但也總算是把這顆最南邊的“釘子”給拔掉了。接下來,他就把矛頭轉向了英軍加查拉防線中段和北段那些星羅棋布的“盒子”陣地。

這些所謂的“盒子”,是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裡奇中將奧金萊克在中東司令部坐鎮,前線具體由裡奇指揮,但這指揮體係有時候也挺亂,奧金萊克經常直接越級指揮,搞得裡奇也很頭疼)精心設計的。他的想法是,在廣闊的沙漠中,與其拉一條漫長而又脆弱的連續防線,不如構築一係列由鐵絲網、雷區、反坦克壕和步兵、炮兵火力點組成的、能夠獨立作戰的環形防禦據點,就像一個個堅固的“盒子”一樣,互相之間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又能各自為戰,消耗德軍的進攻力量。

這個戰術思想,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有點像咱們中國古代的“屯兵據點,以點控麵”。可問題是,在沙漠這種開闊地帶,麵對隆美爾那種以裝甲部隊高速穿插、分割包圍為核心的“閃電戰”打法,這種靜態的、分散的“盒子”陣地,其固有的弱點也就暴露無遺了。

隆美爾根本就不跟你玩“按部就班、一個一個啃”的遊戲!他指揮著他那些剛剛裝備了長管75毫米炮的四號f2型坦克這玩意兒在當時,對付英國的“十字軍”和“斯圖亞特”坦克,簡直就是“降維打擊”,一炮一個準,英國坦克兵都管它叫“特彆貨”),配合著威力巨大的88毫米高射炮放平了打坦克,那更是所向披靡),根本不理會那些小“盒子”的騷擾,而是集中優勢兵力,像一把燒紅的尖刀,直接就衝著那些連接各個“盒子”之間的薄弱環節,或者那些看起來比較“軟”的“盒子”比如一些由戰鬥力較弱的印度部隊或南非部隊據守的陣地)猛紮!

一旦某個“盒子”被突破,或者“盒子”之間的聯係被切斷,那這些孤立的據點,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靶子”,等著被德軍的坦克和炮火挨個“敲門”了。

意大利的“阿裡埃特”裝甲師和“的裡雅斯特”摩托化師,這次也總算是沒太掉鏈子可能是在隆美爾的嚴厲督促和德國“老大哥”的榜樣作用下,戰鬥力比以前稍微強了那麼一點點),在德軍的指揮下,也參與了對一些英軍“盒子”陣地的進攻和包圍,雖然主要還是起個“敲邊鼓”、“湊人數”的作用,但至少沒像以前那樣一觸即潰,也算是給隆美爾分擔了一點壓力。


最新小说: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 天降橫財:被女總裁賴上後我無敵了 HP:晦澀長明 公主太惡劣?抱緊她大腿後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