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風沙儘頭是阿拉曼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00章 風沙儘頭是阿拉曼

第100章 風沙儘頭是阿拉曼(2 / 2)

隆美爾進攻受挫:第一次被擋

德軍對阿拉曼防線的進攻,從7月1日開始,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無論是從北線的海岸公路,還是從南線的卡塔拉窪地邊緣,隆美爾的部隊,都未能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在北線,德軍第15裝甲師和意大利的“特蘭托”摩托化師,雖然也曾一度攻占了阿拉曼車站附近的一些陣地,但在英軍第1南非師和新西蘭師的頑強反擊下,最終還是被迫撤了出來,損失了不少坦克和人員。

在南線,德軍第21裝甲師和意大利的“阿裡埃特”裝甲師,試圖從卡塔拉窪地北緣的狹窄通道實施迂回突擊,結果卻一頭撞上了澳大利亞第9師那銅牆鐵壁般的防禦陣地。澳洲兵們打起仗來,那叫一個凶悍,跟袋鼠打架似的,拳拳到肉。他們用反坦克炮、地雷甚至刺刀,把德國人的坦克和步兵給打得是叫苦連天。第21裝甲師在幾次徒勞的衝鋒之後,幾乎被打殘,損失了大部分的坦克,被迫停止了進攻。

隆美爾也曾嘗試著集中兵力,對阿拉曼防線中部一個名叫“阿拉姆哈勒法高地”這個高地在後來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更為關鍵,但第一次阿拉曼戰役期間,雙方也圍繞其周邊地區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的製高點發動攻擊,希望能從這裡打開一個缺口。但英軍在這裡也部署了重兵,並得到了強大的炮火支援。德軍的幾次進攻,都在英軍的交叉火力麵前,撞得是頭破血流,無功而返。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隆美爾的地麵攻勢受挫的同時,他的後勤補給線,也遭到了英國皇家空軍和特種部隊主要是sas和rdg)越來越猛烈的襲擾和打擊。英國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幾乎天天都在德軍漫長而又脆弱的補給線上空盤旋,對那些緩慢行駛的德意運輸車隊進行轟炸和掃射。而sas和rdg的突擊小隊,則像沙漠裡的幽靈一樣,神出鬼沒地出現在德軍的後方,炸毀油庫,襲擊機場,破壞通訊線路,搞得德軍的後勤部門是雞飛狗跳,防不勝防。

到了7月下旬,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在經曆了近一個月的苦戰之後,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和能力。士兵們饑渴疲憊到了極點,坦克的油料和彈藥也基本耗儘,傷亡慘重,士氣低落。隆美爾知道,再這麼打下去,他的非洲軍團非得全軍覆沒在阿拉曼這片不祥之地不可。萬般無奈之下,他隻能下令,暫時停止對阿拉曼防線的進攻,全線轉入防禦,收縮兵力,進行休整和補充,等待下一次機會。

這也是自隆美爾踏上北非戰場以來,他的攻勢第一次真真正正地、在正麵戰場上被英國人給硬生生地擋住了!“沙漠之狐”那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阿拉曼的沙丘之間,第一次出現了裂痕。

奧金萊克的戰術勝利與戰略困局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從1942年7月1日打到7月底,最終以英軍成功守住阿拉曼防線、阻止了隆美爾向埃及腹地的進一步推進而告一段落。從戰術層麵上看,這無疑是奧金萊克將軍和英國第八集團軍的一次重要勝利。他們在一場關鍵性的防禦戰中,頂住了“沙漠之狐”的瘋狂猛攻,保住了埃及和蘇伊士運河的安全,也為盟軍在北非戰場的最終反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然而,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奧金萊克雖然守住了阿拉曼,但第八集團軍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第一次阿拉曼戰役期間,英軍與德意軍在魯維薩特嶺等多地反複爭奪,雙方損失慘重,英軍約損失13,000人,德意軍約損失10,000人,坦克和裝備的損失也相當嚴重,補給狀況依然緊張,短期內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略反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可把遠在倫敦的丘吉爾首相給急壞了。他想要的,可不僅僅是“守住”阿拉曼這麼簡單,他要的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反擊”,是一場能夠徹底擊潰隆美爾、將德國人趕出非洲的“全麵勝利”!在他看來,奧金萊克雖然頂住了隆美爾的進攻,但也錯失了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良機,顯得過於“保守”和“缺乏進攻精神”。

於是,倫敦的政治層麵,繼續對奧金萊克施加著巨大的壓力,認為他“隻能防守,無法主動取勝”,不是一個能夠帶領第八集團軍走向最終勝利的合格指揮官。更換中東戰區統帥的呼聲,也開始越來越高。

而對於英國第八集團軍的官兵們來說,雖然守住了阿拉曼,暫時擺脫了被追著打的窘境,士氣也稍有回升,但之前加查拉慘敗的陰影和指揮混亂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對未來的戰局,也依然充滿了不確定和擔憂。

如果說,斯摩棱斯克戰役是蘇聯紅軍在東線戰場上,通過頑強的戰略退守和積極的局部反擊,第一次成功遲滯了德軍“閃電戰”的攻勢,為保衛莫斯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雖然代價慘重,但卻是必要的戰略遲滯。那麼,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視為英軍在北非戰場上的“斯摩棱斯克”。他們用巨大的犧牲,在阿拉曼這條最後的防線上,暫時擋住了隆美爾的兵鋒,為後續更大規模的反攻,爭取了時間和空間。這場戰役,雖然沒有斯大林格勒或中途島那樣具有決定性的轉折意義,但它卻像一道堅固的閘門,暫時遏製住了軸心國在北非的擴張勢頭,也為後來蒙哥馬利的登場和阿拉曼戰役的最終勝利,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倫敦的丘吉爾首相,對奧金萊克這位“隻能守不能攻”的將軍,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他覺得,必須給第八集團軍換一個更“帶勁兒”、更“有種”的指揮官,才能把隆美爾那隻狡猾的狐狸給徹底收拾了。

於是,在1942年的8月初,丘吉爾親自飛抵開羅,對中東戰區的指揮係統,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組”。

奧金萊克將軍,這位在阿拉曼前線苦苦支撐、成功阻止了隆美爾攻勢的功臣,卻因為未能滿足丘吉爾“立刻反攻、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期望,而被解除了中東英軍總司令和第八集團軍司令的職務,黯然下野。雖然他後來被任命為駐印度英軍總司令,也算是有個不錯的安排,但離開北非這個焦點戰場,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變相的“貶謫”。)

接替奧金萊克出任中東英軍總司令的,是哈羅德·亞曆山大將軍,一位同樣經驗豐富、但作風更為穩健和擅長協調各方關係的將領。

而真正執掌英國第八集團軍帥印、即將在阿拉曼與隆美爾進行“宿命對決”的,則是那位在英國本土“嚴苛練兵”、早就被丘吉爾“惦記”上了的伯納德·勞·蒙哥馬利陸軍中將!

據說,當蒙哥馬利乘坐的飛機降落在開羅機場,這位身材不高、戴著標誌性貝雷帽、眼神銳利得像鷹一樣的將軍,從舷梯上走下來的時候,他並沒有像其他新上任的指揮官那樣,急於去拜會埃及的政要或者視察開羅的社交場所。他隻是簡單地聽取了前線戰局的彙報,然後,就帶著他的參謀班子,馬不停蹄地趕往了阿拉曼前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

有這麼一個廣為流傳的畫麵雖然可能是後人杜撰的,但也頗能體現蒙哥馬利當時的決心和氣勢):他站在吉薩金字塔那飽經風霜的巨大陰影之下,舉起手中的望遠鏡,向著西方,向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盤踞的方向,久久地眺望著。然後,他放下了望遠鏡,嘴角隻是露出了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冰冷而又自信的微笑。他知道,一場決定北非戰場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命運的較量,即將由他來親自導演。

蒙哥馬利的到來,給久經失敗和挫折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帶來了一股全新的風氣。他要徹底改變這支軍隊的指揮體係、訓練方法、作戰思想甚至精神麵貌。他要用最嚴格的紀律、最充分的準備、最集中的兵力和最穩妥的戰術,來迎接隆美爾的下一次挑戰。一場前所未有的“歡迎儀式”,正在阿拉曼的沙漠中,為“沙漠之狐”悄然準備著。

阿拉曼的夜空下,戰火尚未熄滅。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雖然在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受挫,暫時停止了東進的腳步,但他們依然盤踞在阿拉曼防線的西側,像一頭受傷的餓狼,在等待著補充燃料和彈藥,準備隨時再次撲向獵物。而英國第八集團軍的新任司令官——蒙哥馬利,這位即將在北非沙漠中與隆美爾上演“巔峰對決”的“沙漠獵手”,也正準備給他一個前所未有的、足以讓他終身難忘的“歡迎儀式”。

北非的命運,乃至整個地中海的控製權,都懸在了這條狹窄的阿拉曼防線上。一場更大規模、也更具決定性意義的血戰,即將在幾個月之後,再次爆發。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極品大嫂後,荒年養崽種田忙 撕碎 惡雌嬌嬌被流放,眾獸夫爭生崽崽 潮汐界限 開局複製萬物,上交係統造神國 白蛇:從截胡許仙開始 陌上風吹不識君 把偏執反派養成戀愛腦,我死遁了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