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背刺哈爾科夫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06章 背刺哈爾科夫

第106章 背刺哈爾科夫(2 / 2)

部署在突出部南北兩翼的蘇軍第9集團軍等部隊,在德軍裝甲集群的猛烈衝擊下,幾乎是一觸即潰,防線被輕易地撕開。德軍的坦克,長驅直入,迅速地將伊久姆突出部的“瓶口”,給死死地紮住了!

德軍這次參戰的總兵力,雖然隻有大約34萬人,在數量上可能還不如當麵的蘇軍多。但他們勝在兵力集中,行動協調,而且擁有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和空中優勢。他們用一次教科書般的“閃電戰”反擊,再次給那些還沉浸在“人海戰術”幻想中的蘇軍指揮官們,好好上了一堂“什麼叫現代化大兵團合成作戰”的課。

伊久姆陷阱關閉

1942年5月22日,德軍的南北兩支裝甲矛頭,在伊久姆突出部後方的巴拉克列亞以東地區,勝利會師!一個巨大的、死亡的包圍圈,就此形成!

蘇聯西南方麵軍的主力——第6集團軍、第57集團軍以及博布金戰役集群的大部,連同南方麵軍的第9集團軍等部隊,總計超過二十萬大軍,就這樣,被德軍死死地困在了伊久姆至巴拉克列亞之間那片泥濘的土地上!

包圍圈一旦形成,德軍並沒有急於發動總攻,而是采取了更穩妥、也更惡毒的“圍而不打”的戰術。他們迅速地在包圍圈的四周,構築起了一道道由反坦克炮、機槍火力點和坦克組成的“鋼鐵壁壘”,徹底切斷了被圍蘇軍與外界的一切聯係和補給。然後,就用飛機和大炮,對包圍圈內的蘇軍進行著不間斷的、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的消耗性轟炸和炮擊。

被圍困的蘇軍部隊,立刻就陷入了地獄般的絕境。糧食、彈藥、油料迅速耗儘。春季的泥濘,使得他們的坦克和車輛都陷在泥裡,動彈不得,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突圍。指揮係統徹底癱瘓,各個部隊之間失去了聯係,隻能各自為戰,像一群沒頭蒼蠅一樣在包圍圈裡亂撞。

鐵木辛哥元帥看著地圖上那個正在被德軍越勒越緊的包圍圈,心急如焚。他多次向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發電報,請求允許被圍部隊立即放棄重裝備,向東突圍。

但赫魯曉夫這位“革命熱情”過剩的政委,卻依然固執地認為,蘇軍還沒有輸,還有反敗為勝的希望!他向斯大林報告說,前線的局勢依然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德軍的反擊隻是“暫時的”,隻要我們能堅持下去,就一定能粉碎敵人的陰謀,重新奪回戰場的主導權!他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撤退,認為那是“動搖軍心”的“投降主義”!

斯大林,在聽取了這些相互矛盾的報告之後,再次選擇了相信那些聽起來更“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他駁回了鐵木辛哥的撤退請求,嚴令被圍部隊必須“堅守陣地,等待方麵軍主力的反擊”!

這道命令,對包圍圈內的二十多萬紅軍將士來說,無異於一張死亡通知單。

從5月22日到25日,被圍的蘇軍部隊,在絕望之中,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也是自殺式的突圍嘗試。他們用血肉之軀,去衝擊德軍那由機槍、大炮和坦克組成的鋼鐵火網。每一次衝鋒,都在德軍密集的火力麵前,留下了成片成片的屍體。第21、第23坦克旅等蘇軍的裝甲精銳,在突圍中幾乎全軍覆沒。第57集團軍也基本被打殘。大量的紅軍軍官,包括第6集團軍司令員戈羅德尼揚斯基中將、第57集團軍司令員波德拉斯中將等高級將領,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或者被俘。一些步兵師,在失去了指揮、耗儘了彈藥之後,甚至自行瓦解,士兵們四散而逃,或者在絕望中舉起了雙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伊久姆突出部,這個曾經被蘇軍寄予厚望的“反攻跳板”,最終變成了一個吞噬了二十多萬紅軍將士生命的巨大“死亡陷阱”。

慘烈收場與高層的沉默

到1942年5月28日,伊久姆突出部內的槍聲,總算是基本平息了下來。蘇軍有組織的抵抗,已經完全停止。剩下的,隻有德軍士兵在戰場上打掃戰利品、清點俘虜的身影,以及那遍布原野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屍體和被擊毀的坦克殘骸。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這場蘇軍在1942年春天發動的、也是唯一一次大規模的戰略反攻,最終以一次災難性的、徹頭徹尾的慘敗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損失,對蘇軍來說,是極其慘重的:

據戰後統計,蘇軍在這次戰役中,傷亡和被俘的總人數,高達約27萬人!其中陣亡約8萬9千人,被俘的人數更是超過了21萬4千人!大量的坦克、火炮等技術裝備,也落入了德軍之手。

而德軍方麵呢?他們雖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傷亡總數隻有大約2萬人左右。以如此微小的代價,就一舉殲滅了蘇軍一個完整的戰略集團,這無疑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自莫斯科保衛戰失敗以來,取得的一次最輝煌、也是最重大的勝利!

哈爾科夫的慘敗,對整個蘇德戰場的戰略態勢,產生了極其深遠和致命的影響:

蘇軍在南線戰場的戰略主動權,被徹底粉碎。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蘇軍在南線再也無力組織起任何大規模的主動進攻,隻能被迫轉入全線防禦,節節敗退。

紅軍的裝甲主力,在經曆了這次慘敗之後,幾乎損失殆儘。這使得蘇軍在麵對德軍即將到來的夏季攻勢時,嚴重缺乏能夠與之抗衡的機動突擊力量。

最重要的是,哈爾科夫的勝利,徹底打開了通往蘇聯南方腹地的大門。頓河的廣闊草原,高加索的豐富石油,以及那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位於伏爾加河畔的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德軍的兵鋒之下。為德軍下一步發動代號為“藍色方案”的夏季攻勢,鋪平了道路。

麵對如此慘重的失敗,克裡姆林宮裡的氣氛,自然是壓抑到了極點。

斯大林在得知哈爾科夫慘敗的最終結果後,勃然大怒!但他並沒有像之前處理巴甫洛夫那樣,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前線指揮官身上,然後大開殺戒。因為他心裡清楚,這次的失敗,他本人那剛愎自用、不聽勸告的“瞎指揮”,要負最主要的責任。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對於這次慘絕人寰的失敗,蘇聯的官方媒體和公開文件中,幾乎是選擇了“集體失憶”。報紙上很少提及“哈爾科夫失敗”的字樣,廣播裡也隻是一味地宣傳紅軍將士的“英勇抵抗”和對法西斯的“沉重打擊”。似乎,那二十多萬被俘或陣亡的紅軍將士,就這麼悄無聲息地,從官方的曆史記錄中“蒸發”了。

而那些在戰役中負有直接指揮責任的高級將領們,其處理方式也頗為“耐人尋味”。

鐵木辛哥元帥,雖然指揮失當,但畢竟是斯大林親自選定的總指揮,如果把他處理了,那不等於是在打斯大林自己的臉嗎?所以,他隻是被悄悄地調離了西南方麵軍的指揮一線,派往其他次要戰場去“戴罪立功”了。

至於那位在戰役中上躥下跳、不斷催促部隊“加速前進”的赫魯曉夫同誌呢?他在戰後的回憶錄中,對這場由他深度參與並負有重要責任的哈爾科夫慘敗,也是輕描淡寫,幾乎隻字不提,仿佛這事兒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選擇性遺忘”的本事,也是一絕。

哈爾科夫之敗,雖然在表麵上被“冷處理”了,但它卻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斯大林的臉上。這位曾經動輒越過總參謀部、直接“欽點戰役方案”的“最高統帥”,終於在血的教訓麵前,開始意識到——一個政治家,最好還是彆整天幻想著自己是軍事天才,彆老是去摻和那些自己根本就不懂的、具體的戰役指揮。

從這之後,斯大林確實學乖了不少。他開始逐漸地、雖然是極不情願地,把具體的作戰指揮權,交還給像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這些真正從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懂得現代戰爭規律的職業軍人。而他自己呢?則更多地退居到“戰略監督者”和“政治鼓動家”的角色上。負責協調後方生產,搞好大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比如跟丘吉爾、羅斯福“哭窮”要援助),在關鍵時刻給前線打打氣,鼓舞一下士氣,偶爾再槍斃幾個“辦事不力”的倒黴蛋……這些,才是他這個政治家,最擅長、也最應該乾的“戰場”。

反觀另一位——德國的那位“元首”希特勒,卻正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一條與斯大林截然相反的道路。哈爾科夫的“輝煌勝利”,以及之前莫斯科城下靠著他那道“死守令”勉強穩住陣腳的“成功經驗”,讓他更加迷信自己那所謂的“天才直覺”和“鋼鐵意誌”了。作為一名曾經在前線當過陸軍下士的“老兵”,他從來就不相信那些所謂的“將軍”,總覺得自己比曼施坦因更懂包圍,比古德裡安更會用坦克,比隆美爾更了解沙漠。他不僅不學乖,反而越來越喜歡“親自部署、親自下令、親自戰術指導”,把前線的將軍們當成是他戰略棋盤上可以隨意擺弄的棋子。他越來越聽不進任何不同的意見,也越來越脫離戰場的實際情況。

這種最高統帥指揮思想上的“此消彼長”,也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深刻地影響著蘇德兩國軍隊的命運。

哈爾科夫的勝利,讓希特勒誤以為,東線的蘇軍主力已經被他打殘了,蘇聯這個“泥足巨人”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個更大膽、也更具毀滅性的夢想,開始在他的腦海中瘋狂地膨脹:是時候,發動那場代號為“藍色方案”的夏季攻勢了!他要穿越頓河的廣闊草原,直撲伏爾加河畔那座以他死對頭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更重要的是,他要揮師南下,直取高加索,奪取那片能讓他的戰爭機器重新加滿油的巴庫油田!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仙世界當護犢子師尊 陛下實在太強硬了 和閨蜜嫁進侯府吃瓜看戲(穿書) 頂流經紀人從拯救糊咖開始 反殺資本:社恐的美人局 重生後,病嬌世子黑化了 快穿之在影帝懷裡飆個戲 全網黑後和頂流弟弟參加綜藝爆紅 李世民穿越扶蘇 惡雌征服星際,眾獸夫排隊求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