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南線那岌岌可危的局勢,斯大林和朱可夫,終於決定,打出他們手中最重要的一張王牌——從戰略預備隊中,緊急調動由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統帥的、強大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星夜兼程,向南線火速增援!
這支強大的裝甲預備隊,集合了超過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將成為阻止德軍南線突破的、最堅固的“鋼鐵堤壩”。
就在南線打得天翻地覆、血流成河的時候,北線的戰鬥,則呈現出另一種更加殘酷、也更加令人絕望的“絞肉機”形態。
莫德爾元帥指揮的第9集團軍,因為在進攻前遭到了蘇軍那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火反準備,損失慘重,整個進攻計劃,被迫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個半小時才展開。
莫德爾先是在左翼發動佯攻,試圖牽製蘇軍的主力。但羅科索夫斯基這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早就識破了他這一套,根本不為所動。
隨後,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絕對主力,對著蘇軍第13集團軍的防線,發動了猛烈的正麵強攻。
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激戰之後,德軍雖然也艱難地突破了蘇軍的第一道陣地,向南推進了約5公裡。但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更加堅固、也更加致命的防禦體係之中。蘇軍在兩翼的陣地,像兩把巨大的鐵鉗,死死地夾住了德軍那楔入過深的裝甲矛頭,使其側翼完全暴露在了蘇軍的炮火之下。
到7月5日傍晚戰鬥結束時,德軍在北線,付出了至少70輛坦克被擊毀的慘重代價,卻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10公裡!
7月6日,羅科索夫斯基指揮蘇軍,開始發動局部反擊,以鉗製和消耗德軍的攻勢。而莫德爾,也孤注一擲地投入了他手中最後的預備隊,加強進攻。雙方在北線,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坦克拉鋸戰。
德軍的主攻矛頭,直指蘇軍第二道防線上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一個名叫“波內裡”的鐵路小站。
這個波內裡,是通往庫爾斯克的北部交通樞紐,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雙方為了爭奪這個彈丸之地,都投入了血本,展開了二戰史上最殘酷的陣地爭奪戰之一。
德軍出動了約300輛坦克,在大量的“費迪南德”重型坦克殲擊車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向波內裡鎮發動猛攻。德軍的坦克幾度衝入鎮內,與蘇軍的步兵和反坦克手們,展開了極其血腥的逐屋爭奪。戰鬥在車站、學校、水塔、甚至每一棟居民樓裡爆發。雙方士兵用衝鋒槍、手榴彈、火焰噴射器、甚至是刺刀和工兵鏟,進行著最原始的肉搏。
蘇軍第17近衛步兵軍的士兵們,依托著城鎮的廢墟,死守不退,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成了一道道無法逾越的屏障。德軍雖然一度占領了波內裡的大部分地區,卻始終無法拔除蘇軍那幾個像釘子一樣釘在鎮子裡的頑強據點。
這一片小小的土地,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吞噬了數以千計的生命。其戰鬥之慘烈,令參戰的德軍官兵,都將其心有餘悸地稱為——“袖珍斯大林格勒”。
時間,來到了7月10日前後。
在北線,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在連續強攻了5天之後,依然未能突破蘇軍的第二道防線。他們自己,卻已經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坦克,傷亡慘重,進攻的矛頭,已經被徹底磨鈍了。莫德爾元帥,在向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克盧格元帥彙報時,用沮喪的語氣承認:“我的集團軍,已經流儘了血。”7月10日,他被迫下令,停止進攻,轉入防禦。北線的“堡壘”,已然崩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在南線,曼施坦因的裝甲集團軍,雖然進展相對更深,但也同樣陷入了蘇軍那層層疊疊的、如同蜘蛛網般的頑強抵抗之中。
第48裝甲軍,在向奧博揚方向的推進過程中,雖然也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但他們自己,也同樣損失慘重,始終無法在蘇軍預備隊的連續反擊之下,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眼看著從正麵強攻奧博揚已經希望渺茫,曼施坦因,這位機動作戰的大師,再次展現了他那敏銳的戰術嗅覺。他做出了一個將直接導致戰爭史上最大坦克會戰爆發的、決定性的戰術調整:
7月11日,他下令,將作為主攻矛頭的、也是他手中最鋒利的寶劍——黨衛軍第2裝甲軍,停止向奧博揚的正麵攻擊,而是突然轉向東北方向,企圖從側翼,奪取一個在地圖上看起來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普羅霍羅夫卡!
這個地區,地形開闊平坦,沒有太多的河流和沼澤,非常適合大規模的坦克集群展開決戰。曼施坦因的意圖很明顯,他要在這裡,用他最精銳的黨衛軍裝甲師麾下包括“骷髏”師、“帝國”師和“警衛旗隊”師),引誘蘇軍的裝甲主力,進行一場“麵對麵”的、決定性的坦克會戰!他相信,憑借著“虎”式和“豹”式坦克在火力和裝甲上的巨大優勢,他完全可以在一場開闊地的對決中,徹底摧毀蘇軍的坦克預備隊,從而一舉打開通往庫爾斯克的道路。
而蘇軍的朱可夫和瓦圖京,在得知德軍的動向之後,也立刻意識到了曼施坦因的企圖。他們決定,將計就計,就在普羅霍羅夫卡,與德軍最精銳的部隊,進行一場“王牌對王牌”的、決定性的生死對決!
他們,同樣打出了手中的王牌——剛剛增援到位的、由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指揮的、強大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
就這樣,在1943年7月11日的黃昏,兩支代表著蘇德兩國最高裝甲兵水平的、由數百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正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向著普羅霍羅夫卡這片看似寧靜的田野,全速駛來。
一場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坦克大決戰,即將在這片被後世稱為“死亡之穀”的土地上,拉開它血色的帷幕。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