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

第139章 解放斯摩棱斯克(2 / 2)

“不要試圖一口吃掉整座城牆,那會崩掉你們的牙齒。要先咬下一塊,用你們全部的力量,把這一塊嚼爛了,咽下去,然後再去咬下一塊。”

這句“咬一口,嚼爛了再咽下去”,後來被許多蘇軍指揮官寫進了自己的戰術筆記,並迅速成為蘇軍在1943至1944年所有攻勢的核心指導思想。

它的核心,就是“分段突破”和“逐次消耗”。蘇軍不再追求華麗的大縱深突破,而是像一個耐心的石匠,用鑿子和錘子,一次又一次地敲擊德軍防線的同一個點,直到它出現裂痕,然後徹底崩塌。

與此相配套的,是夜戰戰術的全麵普及。夜戰,同樣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戰和冬季攻勢中被證明極為有效的戰術。它能最大限度地規避德軍白天的空中優勢,並使其精心組織的火力網效率大打折扣。

而1943年的夜戰,也早已不是“摸黑混戰”。蘇聯的軍工體係,在此時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量的偵察兵開始配備帶夜用瞄具的步槍,炮兵也裝備了更先進的照明彈和信號彈,用於在夜間指示目標。甚至在一小部分t34坦克上,還安裝了紅外夜視設備的簡化試驗版——主要是大功率的紅外探照燈配合簡單的觀測器。

所以,斯摩棱斯克前線的戰術轉變,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蘇軍在經曆了兩年血戰後,從戰略思維、實戰經驗到工業技術的一次全麵升級。

從8月下旬開始,斯摩棱斯克前線的畫風,完全變了。

蘇軍不再發動大規模的白晝進攻。白天,整個戰線相對沉寂,隻有雙方的炮兵在進行零星的對射。但一到夜晚,蘇軍的陣地就“活”了過來。

無數個精乾的偵察小組和突擊工兵,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地滲透到德軍陣地前沿,剪斷鐵絲網、排除地雷、摸掉德軍的觀察哨。緊接著,在一個經過精心選擇的、寬度不過一兩公裡的狹窄地段上,蘇軍會集中數百門火炮,進行短暫而猛烈的急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炮擊過後,一個加強營或一個團的兵力,會在坦克的支援下,發動突襲。他們的目標,不是向前推進多少公裡,而僅僅是攻占德軍防禦體係中的某一個村莊,或某一個高地。一旦得手,他們不顧一切地挖掘工事,布置反坦克炮,準備迎接德軍必然到來的反擊。

天亮之後,德軍的反擊如期而至。但此時,蘇軍已經在這裡構築了穩固的陣地,並調集了強大的炮火進行支援。德軍的反擊部隊,不得不在自己曾經的陣地上,與以逸待勞的蘇軍,進行一場血腥的消耗戰。

日複一日,周複一周。蘇軍就用這種“咬一口”的戰術,不斷地蠶食、消耗著德軍的有生力量。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補給本就困難,在這樣無休止的、高強度的消耗戰中,他們的兵力和裝備,像冰塊一樣,在慢慢地融化。

到9月中旬,克盧格元帥驚恐地發現,他的防線,已經被蘇軍“啃”得千瘡百孔。尤其是在北翼,加裡寧方麵軍的牽製性進攻,迫使他不得不將最後的預備隊派去增援。而這個調動,終於讓斯摩棱斯克正麵的防線,出現了無法彌補的巨大裂痕。

在蘇軍以驚人的毅力和不計成本的傷亡,一點點地“磨”著德軍防線的同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內部,也開始出現了危機。

克盧格元帥最頭疼的問題,是補給。由於南線戰場的崩潰,大量的物資和兵員都被優先送往烏克蘭,中央集團軍群的補給被一再削減。前線的炮彈需要限量供應,損壞的坦克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士兵們甚至開始麵臨口糧短缺的困境。德國空軍的支援也日益減弱,他們已經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為地麵部隊提供可靠的空中掩護。

到9月初,戰局的天平,終於開始向蘇軍傾斜。在北翼,葉廖緬科的加裡寧方麵軍牽製性進攻取得了成功,迫使克盧格不得不從中央地段,抽調本就捉襟見肘的預備隊,去堵北方的窟窿。

這個調動,雖然暫時穩住了北線,卻讓中央的防線,出現了致命的鬆動。索科洛夫斯基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9月15日,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的“碾磨”之後,蘇軍在斯摩棱斯克至羅斯拉夫爾一線,集結了前所未有的炮兵力量。

一聲令下,萬炮齊鳴。這一次,蘇軍的炮火不再是漫無目的地覆蓋,而是根據偵察兵和遊擊隊提供的情報,對德軍的指揮所、炮兵陣地和後勤倉庫,進行了毀滅性的精確打擊。

德軍第9集團軍的指揮體係,在炮擊中陷入了一片混亂。許多前線部隊,在長達數小時的時間裡,都無法與自己的上級取得任何聯係。

炮擊過後,蘇軍的步兵和坦克,發起了總攻。

失去了統一指揮的德軍部隊,再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一些部隊在蘇軍的猛攻下,被迫擅自棄守陣地,向後方潰退,而這種局部的潰退,很快就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了整個戰線。

蘇軍的步坦協同戰術,在此時發揮了巨大的威力。t34坦克負責在前方吸引和壓製德軍的火力點,步兵則緊隨其後,利用坦克的掩護,逐個清理德軍的散兵坑和機槍陣地。

斯摩棱斯克外圍那些曾經讓蘇軍流儘了血的村莊和城鎮,此刻,一個接一個地被蘇軍攻克。德軍的“東方壁壘”,終於出現了大麵積的崩塌。

9月25日,在突破了外圍防線後,索科洛夫斯基的部隊,終於殺入了斯摩棱斯克城區。克盧格元帥知道,這座城市已經守不住了。為了避免部隊被全殲,他下令部隊開始向西,朝著白俄羅斯邊境的奧爾沙防線,進行總撤退。

然而,在撤退之前,德軍執行了一項極其殘酷的命令——“焦土政策”。

在撤離的最後幾天裡,德軍的工兵部隊,係統性地對斯摩棱斯克進行了徹底的破壞。他們炸毀了城裡所有的工廠、橋梁、鐵路和發電站;燒毀了所有的糧倉和農場;甚至向水井裡投毒。城市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築,都在爆炸和火焰中,變成了一片瓦礫。他們要留給蘇聯人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片毫無價值的、無法利用的廢墟。

10月2日,當蘇軍最終完全控製斯摩棱斯克時,他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地獄般的景象。

勝利的喜悅,被眼前滿目瘡痍的景象,衝淡了許多。但無論如何,勝利就是勝利。斯摩棱斯克的解放,意味著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被整體向西擊退了近250公裡,退回到了白俄羅斯的邊境。

那個曾經在1941年夏天,見證了德軍閃電戰輝煌、並作為其進攻莫斯科最重要跳板的城市,如今,又見證了他們的敗退。

斯摩棱斯克攻勢,在蘇德戰爭史上,或許不如庫爾斯克或斯大林格勒那樣充滿了戲劇性的傳奇色彩。它沒有驚心動魄的坦克對決,也沒有氣勢恢宏的大包圍。它更像是一場艱苦、沉悶、充滿了鮮血和汗水的“攻城戰”。

但它的戰略意義,卻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場偉大的勝利。

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持續了近兩個月的攻勢中,蘇軍雖然付出了傷亡約25萬人的慘重代價,損失坦克上千輛,但也成功地殲滅和重創了德軍約16萬至18萬人,使其徹底喪失了反擊能力。

最重要的是,蘇軍收複了西俄羅斯這片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為未來解放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奠定了一個完美的出發基地。德軍再也沒有了威脅莫斯科的跳板,首都莫斯科的安全,從此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

中央集團軍群,這個曾經讓蘇聯人聞之色變的強大軍事集團,在失去了斯摩棱斯克這個立足陣地後,隻能轉入全麵的、被動的戰略防禦。

鏡頭,落在那些正朝著白俄羅斯方向退卻的德軍部隊殘影上。士兵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迷茫。他們的身後,是斯摩棱斯克的廢墟;他們的前方,是茫茫的沼澤和森林。

斯摩棱斯克戰役的結束,標誌著整個東線戰場,都已進入了不可逆轉的全麵退潮。在南線,第聶伯河沿岸的德軍防線,正在蘇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崩潰。德軍的南北兩翼,已經難以再為中央提供任何支撐。

整個東線,如同一座巨大的堤壩,在中央和南方都出現了巨大的決口之後,崩潰,隻是時間問題。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諜戰1937:我的外掛是手機 為了簽到我成了傳說中的神經病 二婚窮老公,竟是頂級真大佬 從瘋癲皇子到鎮國大帝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