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將帥失和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1章 將帥失和(2 / 2)

麵對危局,朱可夫元帥再次展現了他作為“救火隊員”的果決。他親赴前線督戰,嚴令後退的部隊就地組織防禦,同時,他向斯大林緊急請求增援,並將方麵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第3近衛坦克軍和第1近衛騎兵軍等部隊,火速向基輔西線調動。

一場決定基輔命運的拉鋸戰,即將展開。

曼施坦因的閃電突擊,雖然取得了輝煌的開局,但很快,他就遇到了兩個無法克服的敵人——後勤和蘇軍的韌性。

德軍的推進,受製於日益枯竭的燃料和彈藥。他們的補給線,被拉得過長,不斷遭到蘇聯遊擊隊和空軍的襲擾。許多坦克,不是被擊毀,而是因為耗儘了燃料,被迫停在了原地。

與此同時,蘇軍的增援部隊,正源源不斷地抵達前線。朱可夫將大量的反坦克炮兵團,集中部署到了基輔西線,形成了一道道堅固的反坦克防禦地帶。

德軍的攻勢,在蘇軍的“硬扛”之下,逐漸慢了下來。曼施坦因被迫調整戰術,將大規模的縱深突擊,改為“突擊—收縮—再突擊”的小規模騷擾戰。他試圖用這種方式,不斷地給蘇軍“放血”,牽製其補給線,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待奇跡般的增援。

蘇軍則針鋒相對,他們依托烏克蘭地區星羅棋布的河流與村鎮作為天然據點,構築了縱深的防禦陣地。工兵部隊,在夜間冒著嚴寒,拚命地修築反坦克壕和永備火力點。

此時,天氣也變得更加惡劣。雨雪交替,使得部分解凍的道路,又變得泥濘不堪。雙方的後勤車隊,都在這糟糕的天氣中,損失慘重。

整個11月下旬,雙方就在基輔以西這片幾十公裡的區域內,反複地拉鋸、消耗。德軍的進攻銳氣,在一點一點地被磨掉。據戰後統計,在這次反擊戰中,德軍第48裝甲軍損失了超過30的坦克。而蘇軍,雖然也付出了數萬人陣亡和失蹤的慘重代價,但他們的戰線,在頑強的堅守下,逐漸穩定了下來。

曼施坦因的賭博,最終沒能成功。他贏得了戰術,卻輸給了時間和戰略。

當曼施坦因的攻勢陷入停滯時,朱可夫和瓦圖京知道,輪到他們反擊的時刻了。

12月初,在得到了斯大林的批準後,朱可夫下令,對日托米爾方向的德軍,實施全麵的冬季總反攻。剛剛抵達戰場的第1坦克集團軍、第3近衛坦克軍,以及得到休整的第60集團軍等,被編入了新的突擊梯隊。

12月5日,冬日的淩晨。蘇軍的炮火,再次覆蓋了德軍在日托米爾的陣地。這一次,攻守之勢,徹底逆轉。

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後,蘇軍的步兵和坦克,從多個方向,對德軍的突出部,發起了向心攻擊。德軍的側翼,在蘇軍的猛攻下,迅速崩潰。

曼施坦因的反應,依舊神速。在意識到無法守住日托米爾後,他果斷下令,全線向西,後撤至更為有利的捷爾諾波爾—彆爾季切夫一線,試圖建立新的防線。

到12月10日前後,連接基輔與日托米爾的交通線,再度被蘇軍牢牢控製。

此時,烏克蘭的嚴冬,終於降臨。鵝毛大雪,封鎖了所有的道路。德軍的撤退,在暴雪中,變成了一場災難。大量的車輛、火炮和裝備,因為燃料耗儘或陷入雪地,被迫遺棄。而蘇軍,則利用他們更適應嚴寒氣候的鐵路和傳統的馬拉雪橇,接力運輸補給,對德軍展開了不依不饒的追擊。

12月底,蘇軍再次收複日托米爾。曼施坦因那場一度讓世界為之側目的冬季反擊,最終以失敗告終。德軍,徹底失去了恢複基輔戰線的能力。

12月23日,隨著德軍被徹底趕出日托米爾地區,蘇軍宣布,旨在解放基輔及其周邊地區的烏克蘭冬季攻勢,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從強渡第聶伯河開始,到粉碎德軍的冬季反撲,曆時近五個月的第聶伯河會戰,全線告終。

在這場被後世稱為“第聶伯河會戰”的史詩級攻勢中,蘇德雙方都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據戰後多方統計包括蘇軍總參謀部戰史、德軍東線作戰記錄及研究學者的修正數據),從1943年8月下旬哈爾科夫失守後開始的戰略追擊,到當年12月下旬第聶伯河沿線戰線逐步穩定,雙方累計傷亡人數接近170萬。

蘇軍方麵,自8月26日發起全麵追擊開始,至12月23日前後各橋頭堡基本鞏固,付出了約120萬人傷亡的驚人代價。其中,陣亡和失蹤約28.5萬至30萬人,受傷超過90萬人。如此高昂的犧牲,既來自於數百公裡長的連續進攻、極為複雜的強渡作戰,也源於德軍在退卻途中持續組織的頑強反擊和空中打擊。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損失大約在2400至2800輛之間,作戰飛機損失也達到1500餘架。

德軍方麵,雖然作戰規模和兵力較蘇軍為少,但在漫長的撤退與防禦戰中,亦遭受了重創。全線總傷亡約45萬至50萬人,其中陣亡和失蹤約13萬至15萬人,另有30萬餘人受傷或因疾病退出戰鬥,約3.5萬至5萬人被俘。德軍的裝甲部隊同樣損失慘重,共計損毀坦克、突擊炮約1400至1600輛,損失各型飛機約1200架。

這一輪持續近四個月的大決戰,是東線戰爭規模最大、烈度最高的跨河作戰,也是1943年蘇軍戰略轉折中最重要的勝利之一。儘管蘇軍為此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血的代價,但他們最終在第聶伯河西岸,構築起了長達數百公裡的橋頭堡,徹底粉碎了德軍“東方堡壘”的防禦幻想,並為後續解放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奠定了戰略基礎。

這場勝利的戰略影響,是決定性的。德軍,再也無力在烏克蘭東部,發動任何有威脅的主動進攻。而蘇軍,則為即將在1944年發動的、旨在解放整個白俄羅斯和克裡米亞的更大規模總攻,創造了完美的條件。

在“狼穴”,希特勒與曼施坦因的矛盾,也達到了頂點。希特勒將反擊失敗的責任,全部歸咎於曼施坦因,指責他“缺乏戰鬥到底的意誌”。而精疲力竭的曼施坦因,則提出了辭職,但未獲批準。這對將帥之間的信任,已經蕩然無存。

在莫斯科,斯大林在聽取了朱可夫關於戰役的彙報後,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冬雪會把他們凍死在烏克蘭,也會把他們的命運,徹底凍結。”

蘇軍的進攻,自然沒有因為嚴冬而停止。但在前線的士兵們於冰天雪地中奮戰的同時,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激烈和重要的戰鬥,正在幾千公裡外,悄然展開。

1943年11月底,就在曼施坦因的反擊還在進行之時,在埃及首都開羅,三位國家領導人——中國國民政府委員長蔣介石、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舉行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溫暖的會議室裡,這些政客們在談判桌上的交鋒,其激烈程度,一點也不比戰場上的炮火遜色。

那麼,在這次著名的開羅會議上,三位領導人都談了些什麼呢?他們又將如何規劃一個全新的、戰後的世界格局呢?


最新小说: 繼承直播公司,妖族全員變牛馬 從純陽功開始加點 重回末世,從拋棄白眼狼全家開始 破鏡重圓:禁欲機長私下又爭又搶 黃袍加身 穿成寶媽當自強 時光的枷鎖3 時光之的枷鎖 青雲誌逆天 重生之仙途再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