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萊特灣大海戰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戰那些事兒 > 第179章 萊特灣大海戰

第179章 萊特灣大海戰(1 / 2)

上一回我們說到,哈爾西的第三艦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日本部署在台灣的陸基航空力量打得灰飛煙滅。然而,一場輝煌的戰術勝利,卻催生了一個巨大的、悲劇性的戰略謊言。日本大本營根據飛行員誇大到離譜的戰報,錯誤地宣布取得了“台灣衝航空戰大捷”,並天真地以為美軍的航母艦隊已元氣大傷。這個致命的自我欺騙,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最後一次出擊,鋪上了一層由謊言和幻想織成的、通往地獄的紅地毯。

現在,海上的威脅似乎已被掃除,舞台的聚光燈重新打回到了菲律賓。麥克阿瑟將軍那句“我會回來的”的承諾,即將在萊特島的沙灘上兌現。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日本人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宏大、最複雜、也最慘烈的海空大戰,即將在菲律賓群島那迷宮般的水道中,拉開帷幕。

當美軍龐大的登陸艦隊開始逼近萊特島的消息傳到東京時,聯合艦隊司令部裡彌漫著一種末日般的決絕。一旦菲律賓失守,從荷屬東印度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運往本土的石油生命線將被徹底斬斷。到那時,港口裡剩下的這些威風凜凜的戰列艦、巡洋艦,都將變成一堆動彈不得的廢鐵。

留著它們生鏽,還是讓它們在最後一次決戰中綻放出血色的櫻花?

在這種背景下,一種根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最深處的理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主導了最終的決策。他們製定了最後一次、也是海軍史上最複雜、最孤注一擲的作戰計劃:“捷一號作戰”。

“捷一號作戰”與其說是一份嚴謹的軍事計劃,不如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以整個聯合艦隊為賭注的驚天豪賭。其核心邏輯是,既然無法在硬實力上與美軍正麵對抗,那就必須依靠欺騙、時機和不計代價的犧牲來創造一個稍縱即逝的局部優勢,以求一擊製勝,扭轉乾坤。

計劃將日本海軍殘存的所有家當分成了三支主要艦隊,它們將像三支利箭,從不同方向射向同一個目標——萊特灣。其成敗,完全寄望於強大的敵人會如他們所料那般,愚蠢地行動。

北路誘餌:小澤治三郎的“空城計”

這支艦隊由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從紙麵上看,它似乎是日軍的主力。因為它包括了日本當時僅存的四艘航空母艦——“瑞鶴”號作為偷襲珍珠港的六艘航母中,唯一幸存至今的功勳艦)、“瑞鳳”號、“千歲”號和“千代田”號。

然而,這四艘航母幾乎是空殼。菲律賓海和台灣上空的戰鬥,已經耗儘了日本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這四艘航母上總共隻搭載了區區116架飛機,飛行員也大多是剛出航校、經驗不足的“菜鳥”。

它們的任務是悲壯且自殺性的:從日本本土南下,大張旗鼓,故意暴露在美軍的偵察機麵前,將自己偽裝成日軍的主力決戰艦隊。其唯一的目標,就是將兵力最強、威脅最大的美國第三艦隊——哈爾西那支由十幾艘大型航母組成的無敵艦隊——從萊特灣的主戰場上引誘開。

在小澤的旗艦“瑞鶴”號上,他向自己的部下下達了可能是海軍史上最奇怪的命令:“我們的任務不是去擊沉敵艦,而是要被敵人發現,要吸引住他們的全部火力。我們要像一塊磁鐵,把所有的鐵釘都吸到自己身上來。諸君,準備為天皇玉碎吧!”

這是對傳統海軍學說的徹底顛覆。昔日作為海洋霸主的航空母艦,如今被降格為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這本身,就是對日本海軍徹底衰落的最沉痛的承認。

中路鐵錘:栗田健男的突擊艦隊

這是日本所能集結的最強大的水麵打擊力量,是“捷一號”計劃真正的鐵拳,由栗田健男中將指揮。艦隊的核心,是兩艘排水量超過7萬噸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與“武藏”號,這是人類曆史上建造過的最大、最強的戰列艦。圍繞著它們,還有“長門”、“金剛”、“榛名”等戰列艦,以及十幾艘重巡洋艦和驅逐艦。

這支艦隊的任務,是趁著北路誘餌艦隊成功調走美軍主力航母之際,像一個幽靈般,秘密穿越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聖貝納迪諾海峽,然後如一把從天而降的巨大鐵錘,狠狠砸向萊特灣內那些毫無防備、擠滿了登陸艦和運輸船的美國登陸艦隊。隻要能摧毀這些運輸船,美軍登陸部隊就將陷入斷糧斷彈的絕境,整個登陸行動就將宣告失敗。

南路鐵砧:西村祥治的悲壯之旅

這支規模較小的艦隊被一分為二,任務是扮演鐵砧的角色。由西村祥治中將率領的主力,將從南麵穿過狹窄的蘇裡高海峽,在黎明時分與北麵下來的栗田艦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將美軍登陸艦隊死死地擠壓在萊特灣內,如同置於鐵砧之上,任由栗田的鐵錘無情地敲打。

緊隨其後,由誌摩清英中將率領的另一支小艦隊,將作為支援力量跟進,負責打掃戰場,擴大戰果。

這個計劃的每一個環節,都像是在走鋼絲,充滿了致命的脆弱性。它要求三支相隔數百海裡、在嚴格的無線電靜默下航行的艦隊,必須做到分秒不差的精準協同。任何一支艦隊的延誤或提前,都會導致整個計劃的崩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更重要的是,它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個他們完全無法控製的變量上:美國艦隊指揮官的心理。日本人賭定,那個傳說中性格像“公牛”一樣好鬥的美國指揮官,一定會是個癡迷於航母對決的狂人,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吞下小澤艦隊這個香甜的誘餌。

這場豪賭,賭的不僅是戰術,更是人性。

1944年的美國海軍,毫無疑問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它的工業產出、技術水平和官兵素質都達到了頂峰。然而,這麵看似無堅不摧的巨大盾牌,其內部卻存在著一道深刻的、幾乎是致命的裂痕。

這道裂痕,源於太平洋戰區複雜的指揮權劃分,是美國陸軍和海軍之間長期軍種競爭,以及兩位戰區巨頭——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和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之間微妙角力的直接產物。

在萊特灣,這道裂痕具體體現為兩個獨立的、互不隸屬的艦隊司令部。

托馬斯·金凱德中將指揮的第七艦隊,直接隸屬於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這支艦隊在內部被戲稱為“麥克阿瑟的海軍”。它的核心任務非常明確:保護登陸部隊,為灘頭陣地提供火力支援,確保麥克阿瑟的陸軍兄弟們能站穩腳跟。因此,第七艦隊擁有大量的登陸艦、運輸船和火力支援艦,其中包括一批在珍珠港事件中幸存或被打撈修複、航速較慢的老式戰列艦。它的空中力量,則僅限於那些由商船改造而來、速度慢、裝甲薄的護航航空母艦,水兵們管它們叫“吉普航母”或“嬰兒平頂船”。

而威廉·“公牛”·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的第三艦隊,則直接聽命於遠在珍珠港的尼米茲的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第三艦隊是美國海軍真正的利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快速航母特混艦隊。它擁有十幾艘大型艦隊航母、新銳的快速戰列艦和數百架高性能的艦載機。它的使命,是進攻性的:主動出擊,尋找並摧毀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

問題來了:在萊特灣,金凱德和哈爾西,沒有一個統一的戰地總指揮。金凱德向麥克阿瑟彙報,哈爾西向尼米茲彙報。他們之間的協調,隻能依賴於時常延遲、甚至可能被誤解的電報往來。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對核心任務的理解出現了根本性的偏差:

金凱德理所當然地認為,哈爾西的第三艦隊,其首要職責是掩護自己的側翼,保護萊特灣門口那數萬名脆弱的登陸部隊和運輸船。

而哈爾西則堅信,他的根本任務是尋找並消滅日本艦隊。他認為,保護登陸場隻是次要的。隻要他把日本海軍這頭餓狼徹底打死,那羊圈登陸場)的安全自然就得到了保障。

這種指揮體係的內在矛盾,又被兩位指揮官截然不同的性格給無限放大了。金凱德是一位謹慎、細致、凡事喜歡做最壞打算的指揮官,他時刻惦記著自己船上和灘頭數萬名士兵的安危。而哈爾西,則是“公牛”的完美化身——一個性格如烈火、豪放不羈、凶悍好鬥、深受媒體和部下愛戴的傳奇人物。他的座右銘是“打!狠狠地打!不停地打!”他的本能永遠是衝鋒,是尋找並摧毀敵人。

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不僅將考驗雙方的艦炮和飛機,更將殘酷地考驗美國這麵“有裂痕的盾牌”。這個由軍種政治和個人恩怨造成的指揮結構缺陷,並非意外,而是早已埋下的巨大隱患。萊特灣海戰,將成為對這個妥協體係的終極壓力測試。

而結果證明,它失敗了。

大戰的序幕,並非由震天的炮火拉開,而是始於一陣從深海中傳來的、微弱的聲呐回波。

在巴拉望水道漆黑如墨的海麵上,美國潛艇“海鯽”號和“鰷魚”號如同兩隻幽靈般的獵鯊,悄無聲息地潛行著。10月23日淩晨,它們的聲呐兵突然捕捉到了一個龐大的、由無數個螺旋槳噪音組成的目標群——毫無疑問,這正是栗田健男率領的、正全速向菲律賓腹地疾馳的中路艦隊。

潛艇內部,刺耳的警報聲瞬間響起,紅色的戰鬥燈光將艇員們緊張的臉龐映得通紅。

在令人窒it的狹小空間裡,艇員們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攻擊準備。計算射擊諸元,打開魚雷發射管的注水閥,艇長雙眼死死地粘在潛望鏡上,下達著簡潔而有力的命令:

“一號管,準備完畢!”

“發射!”

“二號管,發射!”

數枚魚雷如離弦之箭,帶著長長的白色氣泡軌跡,衝向黑暗中那些龐大的、模糊的艦影。接下來,是令人心臟停跳的漫長等待。

幾分鐘後,海麵上傳來一連串沉悶的爆炸聲,巨大的水柱在夜色中衝天而起,如同地獄的噴泉。魚雷精準地擊中了目標。

栗田健男的旗艦、重巡洋艦“愛宕”號,連中數枚魚雷,艦體在劇烈的爆炸中迅速傾斜。在短短幾分鐘之內,這艘威風凜凜的巡洋艦就傾覆沉沒。栗田本人和他的參謀們,被迫從傾斜的艦橋上跳入滿是油汙、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在黑暗裡掙紮求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乎在同一時刻,另一艘重巡洋艦“摩耶”號也被“鰷魚”號的魚雷擊中,迅速沉沒。而“高雄”號則被重創,不得不退出戰鬥序列,在驅逐艦的護送下,步履蹣跚地返航。

栗田最終被一艘路過的驅逐艦從海裡撈了起來,渾身濕透,狼狽不堪。他將自己的將旗,轉移到了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上。然而,這次來自水下的突襲,帶來的打擊是深遠且致命的。

對於一位即將在海軍生涯中最關鍵、最龐大的戰役中指揮艦隊的將領而言,以旗艦被擊沉、本人落水而開始,這無疑是士氣和心理上的巨大挫敗。他的指揮係統,在戰鬥正式打響之前,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他不得不倉促地在一艘並非為旗艦而設計的戰列艦上,重建他的指揮部。這使得他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對整個戰場的態勢感知能力,大打折扣。

更致命的是,日本人失去了這場豪賭中最大的優勢——奇襲。

“海鯽”號和“鰷魚”號的電報,像一道道無形的電波,劃破夜空,迅速傳遍了美軍在太平洋的每一個指揮部。哈爾西和金凱德現在都清楚地知道:一支強大的日本水麵艦隊,正從西麵氣勢洶洶地逼近。

這黑暗中的決定性一擊,將一場日本人精心策劃的伏擊,變成了一次已經被敵人察覺的強攻,也為第二天發生在錫布延海的血戰,埋下了沉重的伏筆。

接到潛艇發來的警報後,哈爾西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攻擊命令。10月24日清晨,當栗田艦隊駛入狹窄的錫布延海時,他們頭頂的天空,瞬間變成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的狩獵場。

從“無畏”號、“企業”號、“埃塞克斯”號等十幾艘大型航空母艦的甲板上,數百架“地獄貓”戰鬥機、“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複仇者”式魚雷機,如同被捅了的馬蜂窩,黑壓壓地呼嘯而起,直撲日軍艦隊。

美軍飛行員們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尤其是那兩艘他們從未見過的巨型戰艦——“大和”號和“武藏”號。從空中俯瞰,它們根本不像船,更像是兩座浮在海麵上的鋼鐵山脈。當它們開火時,遍布全身的數百門高射炮,在艦隊周圍織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五顏六色的火網。

“我的天,快看那兩個大家夥!我們要去撓癢癢嗎?”一名年輕的飛行員在無線電裡驚呼。

由於“武藏”號的航行位置更為突出,它不幸成為了美軍飛行員們集火攻擊的首要目標。一波又一波的空襲接踵而至,永無休止。美軍飛行員們從萬米高空呼嘯而下,頂著猛烈的炮火,投下重磅炸彈和致命的魚雷。

在“武藏”號的艦橋上,艦員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這艘號稱“永不沉沒”的戰艦,在每一次爆炸中劇烈地顫抖。一枚魚雷的命中,其爆炸威力相當於400公斤的烈性炸藥。儘管“武藏”號的設計號稱能承受更強的打擊,但劇烈的震動,卻導致其主炮的精密旋轉方位盤被震壞卡死,令其引以為傲的、口徑世界第一的460毫米巨炮,再也無法進行齊射。

然而,“武藏”號似乎真的難以被擊沉。它不斷地中彈,艦體多處燃起大火,但憑借著其無與倫比的厚重裝甲和艦員們拚死的損害管製,它依然在海麵上頑強地堅持著。

但隨著攻擊的持續,它的傷勢越來越重。在第二輪空襲中,它的左舷被3枚魚雷連續命中,航速急劇下降,漸漸脫離了編隊。到了下午,孤立無援的“武藏”號,就成了一頭被狼群圍困的野牛,成了美軍飛行員們進行“實彈射擊練習”的靶子。

最終,在承受了至少19枚魚雷和17顆重磅炸彈的輪番打擊後,這艘排水量超過7萬噸的海上巨獸,終於達到了它的極限。傍晚19時35分,“武藏”號帶著遍體鱗傷的巨大創口,船頭高高翹起,然後緩緩地向左傾覆,最終在一聲不甘的巨響中,消失在了錫布延海的波濤之中。超過1000名艦員,隨同這艘帝國的驕傲,一同葬身海底。

麵對如此慘烈的空襲,眼看著自己的艦隊在完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成了美軍的活靶子,栗田健男在下午15時30分,做出了一個關鍵的決定:他下令整個艦隊暫時調頭,向西撤退,以躲避美軍的空襲範圍,等待夜幕的降臨。

返回航空母艦的美軍飛行員們,興奮地向他們的指揮官報告著戰果。他們擊沉了“武藏”號,重創了多艘日艦,並迫使整個日本艦隊狼狽不堪地掉頭撤退。

這個消息,通過電報層層上報,最終送到了哈爾西的旗艦上。哈爾西看著這些令人振奮的報告,很自然地得出了一個結論:中路艦隊已經被打殘了,鬥誌也已瓦解,他們正在退出戰場。來自聖貝納迪諾海峽的威脅,已經解除了。

然而,這隻是一個致命的、災難性的誤判。

栗田的撤退,隻是暫時的戰術規避。在夜幕的掩護下,17時15分,他再次下令,整個艦隊重新調頭,向東,朝著那個此刻已經空無一人的聖貝納迪諾海峽,全速前進。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成天皇賦予他的使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此時的哈爾西,他的全部注意力,已經被引向了遙遠的北方。錫布延海的一場輝煌戰術勝利,催生了一個巨大的戰略騙局。哈爾西陷入了典型的“確認偏誤”——他隻看到了他想看到的結果,並堅信他的飛行員們已經摧毀了敵人的戰鬥意誌。這次誤判,並非情報搜集的失敗,而是情報分析的失敗。它為栗田艦隊,打開了那扇通往萊特灣的、致命的大門。

當栗田的艦隊在錫布延海的烈火中掙紮時,戰場的焦點,悄然轉向了南方。

美國第七艦隊的傑西·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正在為即將一頭闖入蘇裡高海峽的西村祥治艦隊,精心準備一場史無前例的“歡迎儀式”。奧爾登多夫是一位一絲不苟、如同鐘表般精確的戰術家。他利用蘇裡高海峽那狹長的地形,布下了一個堪稱海軍戰術教科書典範的完美陷阱。

他將自己的主力——6艘老式戰列艦,排成了一道橫貫海峽北口出口的戰列線,完美地占據了海戰中“t字頭”的絕對有利陣位。這意味著,他的戰列艦可以用全部的側舷主炮攻擊敵人,而迎麵而來的敵艦,卻隻能用船頭的幾門主炮還擊。

更具曆史諷刺意味的是,這6艘戰列艦中,有5艘是三年前珍珠港事件的幸存者——“西弗吉尼亞”號、“馬裡蘭”號、“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和“賓夕法尼亞”號。它們帶著複仇的烈焰,在黑暗中,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午夜過後,西村祥治中將率領著他的南路艦隊,如同一個被武士道精神驅使的夢遊者,義無反顧地駛入了這條死亡海峽。他嚴格遵守著無線電靜默的命令,對栗田艦隊在錫布延海的困境和身後誌摩艦隊的動向都一無所知。他隻是像個機器人一樣,執著地按照預定的時間表,埋頭前進。

首先迎接他們的,是埋伏在海峽入口處的美軍pt魚雷艇的騷擾性攻擊。這些小艇如同煩人的蚊子,在黑暗中穿梭,發射魚雷。

緊接著,當艦隊深入海峽後,埋伏在海峽兩側的美軍驅逐艦編隊,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魚雷齊射。在黑暗中,日軍艦隊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戰列艦“扶桑”號被魚雷命中,引發了彈藥庫的殉爆,巨大的爆炸聲響徹夜空,它龐大的艦體被攔腰炸成了兩截。但即便是這樣,它的兩段殘骸依然像兩座燃燒的浮島一樣,在水麵上漂浮了近一個小時才沉沒。

儘管開局就損失慘重,但西村依然麵無表情地命令艦隊繼續前進。

淩晨3時50分,當他的旗艦“山城”號,帶領著殘存的幾艘艦隻,駛出海峽的最窄處時,末日降臨了。

“開火!”奧爾登多夫下達了命令。

他麾下的戰列艦,借助著先進的雷達火控係統,在日艦根本無法有效還擊的遠距離上,同時開火。一時間,數百發14英寸356毫米)和16英寸406毫米)的穿甲彈,帶著撕裂空氣的尖嘯,如同冰雹般,鋪天蓋地地砸向日軍艦隊。

這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也是人類海戰史上最後一次經典的、壯觀的戰列艦對決。

然而,這已經不是一場對決,而是一場單方麵的、冷酷的屠殺。“山城”號幾乎在瞬間就被無數發炮彈命中,燃起熊熊大火,變成了一座在海麵上漂浮的鋼鐵煉獄。在烈火和濃煙籠罩的艦橋上,西村祥治中將,向聯合艦隊司令部,發出了他此生最後的電報:


最新小说: 救贖瘋批反派後,被他強製索愛了 絕世神龍小傻醫 豪門狗血?可千億大佬們爭當朕爹 俺尋思這挺合理的 海棠無香 邊總彆虐了,夫人她真是豪門千金 契約婚姻後,玄學大佬她馬甲掉了 擺爛吃瓜:滿朝文武嘻嘻?不嘻嘻 仙帝大人今天也在都市努力躺平 昨日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