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的晨露還未乾透,玉階已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
朝會的鐘聲剛過三響,文武百官已按品級分列兩側,玄色朝服的褶皺裡還沾著未散的朝露——誰都看得出,陛下今日神色格外不同,龍椅扶手上的雲紋雕刻,仿佛都比往日更亮了些。
嬴政的目光掃過階下,最終落在李斯捧著的《鹽鐵令》上,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諸位愛卿,昨日深夜,太後帶朕看了一處所在——鹹陽宮西北角的煮鹽工坊。”
話音剛落,殿內便起了一陣細微的騷動。馮劫扶著胡須的手微微一頓:“陛下,宮牆之內設煮鹽工坊?莫非是……”
“正是精鹽。”嬴政打斷他,聲音透過大殿的梁柱傳出,“用青竹炭燒製,成本比海鹽低三成,純度更勝一籌。這些年攢下的儲備,足夠鹹陽百姓食用三年。”他示意青禾上前,後者捧著一個白瓷盤,裡麵盛著雪般的精鹽,“諸位可傳閱一看。”
白瓷盤從群臣手中轉過,驚歎聲此起彼伏。荀子撚起一點嘗了嘗,眉頭瞬間舒展:“竟無苦澀味!此等精鹽若能普及,百姓飲食必能改善,連軍中糧草的保存都能更久。”
蒙恬接過盤子時,鎧甲的鱗片輕響:“北地苦寒,士卒常因缺鹽乏力。若能以低價供應精鹽,軍心必能大振!”
嬴政頷首,目光轉向李斯:“《鹽鐵令》擬得如何了?”
李斯展開卷軸,聲音朗朗:“臣已擬定三條:其一,設鹽鐵官,隸屬治粟內史,由田正坤總領;其二,各郡設鹽鋪,精鹽定價每斤三分之一秦半兩,憑戶籍購買,嚴禁囤積;其三,推廣青竹炭煮鹽法,在臨淄、漁陽等產鹽地設官營工坊。”
“田正坤以任治粟內史,再加鹽鐵之責,是否過重?”馮劫麵露憂色,“農家出身,恐難掌如此大權。”
“田正坤當初在青禾村推行新政時,便展現出統籌之才。”趙姬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她今日並未上殿,卻在旁聽,“鹽政關乎民生,正需他這般懂農事、知百姓疾苦之人。況且有韓非從旁監督律法,蒙毅督查工坊,三管齊下,何愁不妥?”
嬴政看向韓非:“左丞相以為呢?”
韓非躬身道:“太後所言極是。臣願與田正坤聯名署令,確保鹽法推行無誤。至於百姓疑慮,可參照推廣新農具之法,先設示範鹽鋪,由官吏親自講解,再輔以文書告示。”
“文書告示?”嬴政忽然想起一事,“昨日公輸般獻上的活字印刷,正好派上用場。讓他即刻趕製‘鹽’‘鐵’二字活字,批量印刷告示,三日內務必送到各郡。”
蒙恬補充道:“臣願派軍中驛卒協助運送,確保告示與精鹽同步抵達。”
正議到關鍵處,殿外忽然傳來內侍的唱喏:“昭襄王駕到——”
滿殿大臣皆是一愣,連嬴政都微微欠身,目光投向殿門。隻見嬴稷拄著龍紋拐杖,在侍從的攙扶下緩步走入,玄色王袍上的日月紋雖有些褪色,卻依舊難掩威儀。他今年已近九旬,須發皆白,眼神卻依舊銳利,掃過眾人時,最終落在嬴政身上。
“曾孫忙於國事,倒是把老祖宗忘了。”嬴稷的聲音帶著老態,卻中氣十足,“聽說今日議的是鹽政?老婆子當年說過,治國先治食,食中先治鹽,果然沒錯。”
嬴政連忙起身相扶:“曾祖父怎會突然駕臨?該讓孫兒親自去請安才是。”
“你這朝會開得熱鬨,老骨頭也來湊湊。”嬴稷在旁坐定,目光轉向屏風,“趙姬,你也彆躲著了,當年答應你的事,該兌現了。”
趙姬從屏風後走出,珠釵輕響:“祖父是為鬼穀子立像之事而來?”
“不然呢?”嬴稷敲了敲拐杖,“六國已平,天下歸一,正該給鬼穀先生立座金像,供奉在稷下學宮,讓後世學子都知曉他的功績。”
馮劫聞言,忙出列道:“昭襄王,立像之事關乎禮法。鬼穀子雖為太後恩師,終究是民間隱士,入稷下學宮供奉,恐不合禮製。”
“禮製?”嬴稷冷笑一聲,拐杖在金磚上敲出悶響,“當年衛鞅入秦,也有人說他是魏人,不合禮製;張儀連橫,照樣有人說他是布衣,不配登朝堂。可到頭來,是誰讓大秦強起來的?”他看向嬴政,“曾孫,你說該不該立?”
嬴政沉吟片刻,目光掃過階下:“鬼穀子雖隱於山林,其學卻惠及天下。衛鞅、張儀皆受其影響,如今太後推行新政,所用之法亦源於此。立像非為個人,是為彰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秦之風。”
韓非補充道:“臣以為,可在稷下學宮設‘鬼穀閣’,供奉金像之外,再將其著作與太後整理的農書、工法合編,供學子研習。既顯尊崇,又合實用。”
嬴稷滿意點頭:“此議甚好。韓非,這事便交你督辦,金像要用鹹陽宮的舊銅器熔鑄,莫要勞民傷財。”
“臣遵旨。”韓非躬身應下。
馮劫還想再勸,卻被王綰拉住。王綰低聲道:“昭襄王此舉,實為支持陛下破除舊製。你看田正坤任治粟內史,公輸般入將作監,皆是破格用人,立鬼穀子像不過是順水推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馮劫默然,望著殿中君臣和諧之景,忽然想起多年前趙姬初入秦宮時,自己還曾質疑她出身趙國,如今卻見她以女子之身,推動鹽政、農法、人才三樁大事,不由暗自感歎:時代當真變了。
議完立像之事,嬴政重回鹽政話題:“韓非,鹽鐵令的落實,便以你為主,協調田正坤與蒙毅。三日內,朕要看到各郡鹽鋪的具體開張日期,半月內,務必讓三川、巴郡等大郡的百姓吃上精鹽。”
“臣即刻去辦。”韓非接過《鹽鐵令》,卷軸在手中微微顫動——他清楚,這道政令一旦推行,將比任何律法都更能讓百姓歸順。
嬴稷看著嬴政發號施令的模樣,忽然對趙姬笑道:“你教得好兒子。當年你說他會是‘驚天動地的龍子’,果然沒說錯。”
趙姬淺笑道:“是大秦的水土養人。”
這時,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身影忽然出現在殿外,手裡捧著一個錦盒,神色慌張。綠蘿剛要阻攔,他已大喊道:“陛下!臣徐福,有海外仙山的消息要奏!”
滿殿皆驚。趙姬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這老小子,終於來了。
嬴政皺眉:“海外仙山?你有何發現?”
徐福跪地呈上錦盒:“臣在東海尋訪三年,找到三座仙山,帶回了島上的奇物。其中有一種紅色果實,名為‘番茄’,可生食亦可做菜;還有一種‘番薯’,耐旱高產,在沙地裡都能生長。”
貓小統的聲音在趙姬懷中響起:“喲,這老小子還真帶回來好東西了。這兩種作物畝產可比粟米高五倍,正好配你的精鹽。”
嬴政接過錦盒,看著裡麵的番茄與番薯種子,眼中泛起亮光:“此等作物若能推廣,百姓溫飽更有保障。田正坤熟悉農法,此事便交給他培育試種。”
趙姬在屏風後聽得清楚,指尖輕輕摩挲著懷中貓小統的絨毛。貓小統打了個哈欠:“番薯耐旱,正好適合北地;番茄能做菜,配精鹽再好不過。不過比起這些,咱們的‘大寶貝’才更要緊。”
趙姬從屏風後走出,手中捧著一卷精致的皮質卷軸與幾疊圖紙,對嬴政道:“政兒,徐福帶回的作物雖好,卻不及這些要緊。”她展開卷軸,上麵是標注著大洲大洋的世界地圖,“這是天下全貌,不止東海有仙山。”又遞過圖紙,“還有能讓車船自行運轉的器物之法,往後行船跨海,再無需依賴風帆櫓槳。”趙姬又拿出一些作物種子,“還有這些,都是高產作物的種子。”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