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入陣,於近乎實戰的生死壓力下,配合、膽識、武藝突飛猛進。南陳之軍,裝備精良,更兼勇武、戰陣、機變為頂尖的虎狼之師!
陳靖仇秉持“民為邦本”,輕徭薄賦,勵墾荒,興水利,整吏治。
亂世之中,江南、江淮竟顯複蘇之象,流民歸附如潮。“陳國公仁德”之名,隨和氏璧光輝傳頌天下。
三載間,憑借無雙機關軍團與民心所向,陳靖仇以雷霆之勢掃平南方最後割據,長江以南儘歸一統!
兵鋒之盛,直指淮河,李閥、王世充、竇建德守望相助,才堪堪維持隔河江)對峙的局麵。
一個疆域遼闊、根基深厚、兵強馬壯、天命所歸的南陳政權,巍然屹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日,陳靖仇於府中與李靖、杜伏威、宋師道宋閥代表)等推演北伐方略。
“報——!”親衛疾步入內,聲帶異樣:“國公!高句麗‘弈劍大師’傅采林座船,已至長江口!傅大師遣弟子傳訊:三年之約已滿,特來中原,請國公……赴東海之濱,弈劍問道!”
殿內霎時一靜。
眾目光聚焦陳靖仇。三年前那震動天下的“問劍傅采林”,終至兌現之時!
李靖沉聲道:“國公,傅采林此來絕非偶然!必是北方諸閥乃至突厥,見我軍勢難製,欲借這把‘域外之劍’,挫國公銳氣,亂我軍心民心!”
杜伏威冷哼:“傅采林又如何?國公神功蓋世,更有真人坐鎮,何懼之有?正可借此揚我國威!”
宋師道亦道:“此戰關乎國運聲望,國公慎之。傅采林‘弈劍術’獨步天下,公認武道巔峰。”
陳靖仇緩緩起身,行至殿外,東望。三載磨礪,氣質愈沉凝如山嶽,深邃如淵海。腰間“湛盧”輕鳴,感應主人心念。
“該來的,終須來。”聲音平靜,蘊無儘自信與決絕。“傅采林此來,是劫亦是緣。正可借此戰,告慰師尊授業之恩,亦令天下人知,華夏武道,才是當世第一,三大宗師該換人了!”
他轉身,目光如電:“傳令!擺駕東巡!本公親赴東海,一會弈劍大師!”
江入東海口,碧波萬頃。
一艘古拙樓船靜泊,船首一人。青衫寬袍,身形挺拔如鬆,麵容清臒,三縷長須隨風。
最懾人是那雙眸,深邃如星空,似洞悉萬般變化,蘊無儘智慧劍理。正是高句麗武學巨擘,弈劍大師——傅采林!
身後數名弟子肅立,眼中儘是對師尊的崇敬與對即將到來的巔峰之戰的期盼。
岸邊人山人海,天下群雄、各方密探、武林人士翹首以盼。空氣凝滯,激動、緊張、期待交織彌漫。
“來了!陳國公船隊!”驚呼聲起。
一支雄渾艦隊破浪而來,旗艦之上,陳靖仇玄衣玉帶,按劍而立,淵渟嶽峙,與樓船傅采林隔海遙峙。無形氣勢碰撞,海風仿佛凝滯。
旗艦側後,一艘輕舟上,“天刀”宋缺抱刀獨立,眼神銳利如刀鋒,顯是不願錯過此戰。
更遠處臨海高崖,青衫身影負手而立,正是沈逸之。目光平靜投向海麵二人。
傅采林清朗平和之聲,如海風拂過,清晰傳入每人耳中:
“陳國公,三年之約,傅某如約而至。久聞國公得重陽真傳,劍道通玄,更兼和氏璧天命加身。
今東海之濱,風清雲淡,正宜手談一局,以劍為子,以海天為枰。請——!”
陳靖仇朗聲長笑,聲震霄漢:
“傅大師名動寰宇,弈劍之術,神乎其技!晚輩陳靖仇,今日有幸,當以手中之劍,領教大師‘以人弈劍,以劍弈天’的無上妙道!請大師賜教!”
話音落,兩人目光如實質般交擊!
一場牽動個人武道巔峰、更係天下氣運走向的曠世對決,於東海之濱,碧波之上,驚世揭幕!
喜歡打穿諸天無敵手請大家收藏:()打穿諸天無敵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