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生產隊的人都被動員起來。婦女孩子們抱著草簾、秸稈奔跑在田間,男人們在地頭點燃了一個個柴堆。濃煙在寒風中飄散,為麥田蒙上一層保護罩。
麥田裡的景象讓人心痛——大部分麥苗都被凍得蔫頭耷腦,葉片變成了不健康的黃綠色。
趙大爺蹲在地頭,搖著頭歎氣:"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俺就說這海南來的麥種不靠譜......"
方稷檢查了幾處麥苗,心裡也沒了底。鄭國棟信中說過麥種有抗寒能力,但眼前的景象實在不容樂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等等看。"方稷打起精神對鄉親們說,"這種麥有自我修複能力,過幾天能緩過來。"
接下來的日子,方稷幾乎住在了試驗田邊。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查看麥苗情況,記錄每一處細微的變化。王大慶和二嘎子輪流陪著他,三個人在地頭搭了個簡易窩棚。
第五天早晨,方稷照例巡視麥田時,突然發現一些麥苗的基部冒出了新的綠芽。他揉了揉眼睛,生怕是自己看錯了。
"馬團長!快來看!"方稷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馬團長跑過來,順著方稷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幾株看似已經凍死的麥苗根部,冒出了嫩綠的新芽。
"哎呀媽呀!真活過來了!"激動得大喊起來,"二嘎子!快去叫大夥兒來看!"
好消息像春風一樣傳遍了整個村子。
接下來的日子裡,越來越多的麥苗開始複蘇,重新煥發生機;一周後,田裡已經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
"方技術員,這麥種真抗凍啊!"趙大爺這回服氣了,摸著胡子連連點頭,"鄭技術員有兩下子!"
方稷笑著點頭:"是啊,這是他和他父親的心血。這麥種不僅抗寒,還抗旱,等到夏天您就知道了。"
隨著天氣轉暖,麥苗長勢越來越好。到了五月中旬,試驗田裡的麥子已經長到膝蓋高,莖稈粗壯,葉片肥厚。而其他地塊的麥子才剛過腳踝,明顯瘦弱許多。
一天傍晚,方稷正在田邊記錄麥子生長數據,王大慶興衝衝地跑來:"方技術員!你們農科院來人了!"
農科院派來的是一位姓李的農藝師和兩位技術員來輔助方稷後續的種植推廣工作。他們在麥田裡仔細查看了許久,不時蹲下身測量麥苗的高度、分蘖數。
"太不可思議了!"李農藝師推了推眼鏡,"在北大荒這種氣候條件下,麥子能長成這樣簡直是奇跡!"
方稷看著已經昂揚一片的麥田,不管是首長的囑托,還是自己之前的願望,讓鄭懷山這輩子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成果問世,方稷都覺得無比的欣慰。
農科院那邊接到了消息,專門派了專員來拍攝,陳雪農科院要向上申報說要登報宣傳。
六月底,麥子開始抽穗。沉甸甸的麥穗在陽光下泛著金黃色的光芒,隨風起伏如同海浪。方稷站在田埂上,看著這豐收在望的景象,眼眶不禁濕潤了。他想起了鄭國棟離開北大荒那天的情景,想起了他們共同的誓言——一定要讓北大荒長出好麥子。
收割那天,整個生產隊像過節一樣熱鬨。打穀場上,脫粒機歡快地轟鳴著,金黃的麥粒如瀑布般傾瀉而下。
最後過秤時,數字讓所有人都驚呆了——畝產比當地品種高出近四成!而且麥粒飽滿均勻,品質極佳。
"冬星"就像它最初的寓意一樣,如寒冬中的星辰,給北大荒帶來希望之光......
方稷抬起頭,望向遠處正在裝袋的麥子,夕陽的餘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金紅色的光芒,真的如同星辰般閃耀。
晚上,基地舉行了簡單的慶祝會。王大慶端著一碗新磨的麵粉做成的饅頭,激動地說:"鄉親們,今天咱們吃上了自己種的好麥子!這得感謝鄭技術員,感謝方技術員!"
"感謝科學!"趙大爺舉起酒杯,引起一片笑聲和掌聲。
方稷站起身,環視著一張張淳樸的笑臉:"這是大家共同的功勞。有了好種子,還要有好把式。明年,我們要在全大隊推廣"冬星"麥種,讓所有人都能吃上這樣的好麥子!"
夜深了,慶祝的人群散去。方稷回到宿舍,就著煤油燈他詳細記錄了麥種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特彆強調了麥種在倒春寒中表現出的驚人抗性,給農科院的報告。
寫到一半,他突然想起一件事,翻出鄭國棟來信的最後一頁重新閱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實驗室發現"冬星"對某些土壤病害的抗性不足,特彆是重金屬汙染土壤......"
窗外,北大荒的星空格外明亮。方稷望著那顆最亮的星星,心想:冬星已經在東北亮起來了,但前方的路還很長......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