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從高產到優質_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5章 從高產到優質(1 / 1)

收麥結束後,試驗田的產量數據讓所有人都振奮不已,雖然有幾個大爺搗亂,但是最後這幾天他們守田,彆說有人來割把麥子,就是連蟲兒,鳥兒都沒能謔謔一點莊稼。

方稷說這叫因禍得福,往年多少會有一些損失,以後有了大爺們就不怕了。

幾個大爺也乾勁十足,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這些鄉親,不怕你對他們壞,你壞他們就更和你對著乾,你對他們好,他們也要掏出心來,十倍百倍的對你好。

鐵柱拿著賬本,黝黑的臉上掩不住笑意:“方老師,咱們這季的抗倒伏5號,畝產比去年增長率7!抗旱3號更厲害,旱地裡的產量都快趕上水澆地了!”

孫興華蹲下身,抓起一把麥粒在手裡搓了搓,麥殼沙沙作響:“顆粒比去年飽滿多了,空殼率也低,真好!”他抬頭看向方稷,笑道,“方老師,這次的數據拿回去彙報,農科所其他組不知道得多羨慕!”

馮知微正在記錄麥粒的千粒重,聞言也抬起頭,推了推眼鏡:“不止產量,你們看咱們這麥子的色澤和均勻度,比普通品種強多了。”她捏起一粒麥子對著陽光細看,“蛋白質含量應該也不低。”

董為民心裡特彆高興,眯眼望著麥堆:“產量是上去了,可咱們不能光盯著數字。”他看著手心裡的麥粒,慢悠悠地說,“咱們的麥子不光要高產,還得看磨出來的麵粉白不白,筋道不筋道。”

方稷點點頭,從麥堆裡抓起兩把不同品種的麥子,分彆攤在掌心:“小董說得對。高產是基礎,但優質是咱們接下來的方向,不光要讓鄉親們吃的飽,更要讓大家吃得好!”

指著左手的小麥,“這是抗旱3號,耐旱性強,產量穩定,但蛋白質含量隻有11。”又指了指右手的麥粒,“這是咱們去年研製的優質麥種,蛋白質能達到14,但產量比抗旱3號低了15。”

鐵柱撓撓頭:“那能不能既要高產,又要優質?魚和熊掌兼得?”

“這就是咱們下一步要攻關的。”方稷目光炯炯,“我查了資料,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已經在培育高筋高產的小麥品種。咱們不能落後。知微,我讓你從農科院拿訂的國外雜誌拿回來了嗎?”

馮知微點了點頭,從挎包裡掏出一本外文期刊:"拿回啦了方老師,我也看了這本雜誌,國外已經有成功案例了。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培育的"紅河1號",蛋白質含量13.5,畝產還能達到800斤。"她翻到折角的一頁,"關鍵是找到了控製蛋白質合成的關鍵基因。"

董為民湊過來,眯著眼睛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這洋碼子我看不懂,不過..."他突然指著期刊上的一張照片,"這個麥穗的形態,跟咱們抗旱3號有點像啊。"

方稷眼前一亮:"小董好眼力!"他快步走到牆邊掛著的小麥標本前,"你們看,抗旱3號的麥穗排列緊密,小穗數多,這是高產的關鍵性狀。如果能保留這個特點,再提高蛋白質含量..."

孫興華突然拍了下桌子:"我有個想法!咱們能不能用輻射育種?縣農科所有台鈷源輻照儀,去年給棉花育種用過。"

"太冒險了。"馮知微搖頭,"輻射誘變的方向不可控,可能一千粒種子裡都出不了一粒有用的。"

"那咱們往哪個方向研究改善品種呢?"

方稷沉思片刻,突然說:"我有個折中的方案。咱們可以采取三步走..."

第一步:種質資源篩選

第二天一早,試驗站裡就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麥種。有從農科院引種的優質麥,有本地老農珍藏的土種,甚至還有馮知微托同學從西北帶來的特殊品種。

"這個"藍粒麥"很有意思。"方稷拿起一穗泛著藍光的麥子,"山東農科所培育的,富含花青素,雖然產量低,但營養價值很高。"

董為民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小布包:"這是我當年在農校時收集的"鐵稈麥",稈子硬得能紮手,抗倒伏一流。"

第二步:雜交組合設計

馮知微在黑板前寫寫畫畫:"我建議設計三組雜交。a組以高產為基礎,導入優質基因;b組以優質為基礎,導入高產基因;c組..."她頓了頓,"嘗試遠緣雜交,比如把這個藍粒麥和抗旱3號結合。"

"遠緣雜交?"鐵柱瞪大眼睛,"那不是驢唇不對馬嘴嗎?"

"恰恰相反。"方稷笑了,"有時候親緣關係越遠,越能產生突破性的變異。就像..."他看了眼窗外的田野,"就像不同思想碰撞才能產生新火花。"

第三步:田間精細管理

孫興華提出了個大膽的想法:"既然肥力影響品質,咱們為什麼不搞個"精準施肥"試驗?"他展開一張田塊劃分圖,"把試驗田分成九宮格,每個格子用不同的施肥方案。"

"這個工作量..."董為民咂舌。

"值得一試。"方稷已經拿起鐵鍬,"走,現在就去劃區。鐵柱,你去把咱們的農家肥、化肥、還有新到的微量元素肥料都準備好。"

馮知微提議建立完整的品質評價體係,不僅要測千粒重和蛋白質含量,還要檢測麵筋強度、澱粉特性等指標。

孫興華調侃她這是要把試驗田變成實驗室,但還是連夜去縣裡借來了簡易的檢測設備。

煤油燈下,幾個人圍坐在試驗桌前,桌上攤滿了麥穗和資料。

馮知微指著檢測數據:“奇怪,同樣的品種,南頭地塊的蛋白質含量比北頭高了0.8。”

董為民眯眼看了看記錄本:“南頭施的是農家肥,北頭用的是化肥。”

“肥力差異會影響品質?”孫興華湊過來。

方稷若有所思:“我在文獻上看過,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確實能提升小麥的蛋白質合成。”他突然站起身,“咱們明天開始,做一組對比試驗!”

鐵柱有些激動:“哎呀,有點壓力,有點興奮,不知道咋說!”

方稷卻笑了:“這是好事。壓力越大,動力越大。”他看向窗外的麥田,“不僅要讓鄉親們吃飽,還要讓他們吃好,這才是咱們農業科研人的本分。”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秦逸飛官場之路 重生八零:神醫辣妻致富忙 靈魂互換後,我在術法學院砍妖怪 那年那時的青春 生之徒 機器人叛亂,我要逃離銀河係 開口吧,你的能力我全要 我的道姑女友來自民國1942 我都要退休了,你說劇情沒開始? 三年婚姻喂了狗,二嫁律師寵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