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趙誌明,土壤學家。"林少校指向旁邊一個身材瘦高的男人,"他在西北荒漠治理方麵有十年經驗。"
趙誌明點點頭,沒有多餘的話。
團隊的氣氛很專業,但也很緊張。沒有人閒聊,實驗室裡隻有儀器運轉的聲音和偶爾的數據彙報。方稷試圖融入,但他總覺得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這些人不是他的舊團隊,他們更像是被精心挑選的零件,組裝進這台名為"機密"的機器裡。
研究進度比想象中更快。
陳嵐的基因測序團隊在三天內完成了野生小麥的全基因組解析,趙誌明則模擬了不同土壤條件下的生長數據。軍方甚至調用了衛星監測係統,實時追蹤全球類似作物的種植情況。
"方教授,您看看這個。"一天深夜,陳嵐突然叫住他,指著資料。
屏幕上是一組基因對比圖,野生小麥的6b染色體上有一段異常活躍的序列。
"這段基因不僅調控抽穗時間,還影響了根係的水分吸收效率。"陳嵐的聲音透著興奮,"如果我們能把它導入普通小麥……"
方稷盯著數據,心跳加速。這將是農業史上的革命。
但下一秒,他的思緒又被拉回現實,這樣的發現,會被如何使用?會被誰掌控?
夜深人靜時,方稷獨自站在基地的露台上,望著遠處漆黑的戈壁。風卷著細沙掠過圍牆,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現在的科研,更像是一場軍事行動。
身後傳來腳步聲。
"睡不著?"林少校走了過來,遞給他一杯熱茶。
方稷接過,沒有立即回答。
方稷接過茶杯,溫熱的觸感透過陶瓷傳遞到掌心。他望著遠處起伏的沙丘輪廓,在月光下如同凝固的波浪。
"林少校,你說我們最終會把這些種子......"方稷斟酌著詞句,"交給誰?"
林少校沉默片刻,突然問了個看似無關的問題:"方教授,你知道為什麼國家這麼重視這個項目嗎?"
方稷點頭又搖頭。
"去年我國進口糧食1.6億噸,您是農業專家肯定有關注。"林少校的聲音低沉,"國際局勢一旦有變,糧食就是最致命的武器。這些小麥......"他指了指實驗室的方向,"每一次糧食的增產對咱們都至關重要,這個太特殊了,如果沙漠能中小麥....."
夜風漸強,卷起沙粒拍打在圍牆上的聲音越發清晰。
"我明白。"方稷輕聲說。
"對了,"林少校突然轉變話題,"明天會有一批新到的設備,包括量子計算機模擬係統。陳教授說可以大幅加快基因匹配速度。"
方稷驚訝地挑眉:"連這個都調來了?"
"上級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林少校看了看手表,"早點休息吧,明天七點要開項目推進會。晚安,方教授。"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