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放下電話,臉上看不出絲毫慍色。筱枳卻氣得臉頰發紅,一把抓過桌上的報紙:"他們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排隊請方老師做講座?現在免費給他們寫專欄還要"申請"?"
"筱枳,"方稷溫和地打斷她,"報社有報社的難處。現在紙媒生存不易,每個版麵都要計算經濟效益。"
他走到窗前,望著遠處在風沙中挺立的麥苗:"你知道為什麼沙漠裡的草方格要紮成一米見方嗎?"
筱枳愣了一下:"因為...這個尺寸防風固沙效果最好?"
"不完全是。"方稷轉身,眼裡帶著學者特有的執著,"因為這是經過計算後,普通人徒手就能完成的尺寸。治沙不是靠幾個專家就能成功的,需要千千萬萬普通人一起動手。"
他拿起那篇被退回的專欄稿:"科普也是這樣。也許一百個人裡隻有一個人會看,但隻要這個人看進去了,將來就可能少一個被謠言欺騙的人。"
幾天後,方稷帶著團隊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既然報紙不要,那就自己辦個"農業科普小報"。
鐵柱負責去找印刷廠談印刷,費用方稷自己出,由於方稷從後世來,知道標題黨的威力,每一個標題都是更接地氣!更吸睛的形式去宣傳。
內容接地氣得驚人:
《教你三招辨彆"偽專家"》
《駱駝奶真的比牛奶好嗎?》
令人意外的是,小報很快成了營養小雜誌的搶手貨。很多老人很愛看這種科普類的健康小知識,老人甚至專門等在發放點,見到人就炫耀:"這上麵說的沙棘降壓方子,我現在食補養身,藥物控製好的不得了!"
看到了這種健康讀物的受歡迎程度,報社主編親自打來電話:"方教授,我們想請您開個每周一次的科普專欄,就叫《走進科學課》..."
"李主編,"方稷不緊不慢地說,"我記得之前貴報還說科普版麵"經濟效益不足"?"
電話那頭傳來尷尬的咳嗽聲:"這個...是我們目光短淺了。您的小報在民間反響很好,很多讀者打電話來問什麼時候出下一期..."
方稷望向窗外,他沉吟片刻:"專欄可以開,但我有三個條件。"
"您說!"主編連忙應道。
"第一,專欄要保留"接地氣"的風格,標題和內容我說了算;第二,每期要留出四分之一的版麵刊登讀者來信;第三,"方稷頓了頓,"專欄稿費我不要,但貴報要免費幫我們印刷五千份科普小報,供基層發放。"
主編在電話那頭倒吸一口涼氣:"五千份?這成本..."
"那就免談。"方稷作勢要掛電話。
"彆彆彆!我答應!"主編急忙道,"那就這麼說定了!"
《走進科學課》的誕生
第一期專欄見報那天,整個基地都沸騰了。鐵柱特意開車到縣城,把報亭的《科技生活報》全包圓了。頭版上方稷的專欄格外醒目——
《震驚!原來小麥要這樣吃?!》
更讓人驚喜的是,專欄下方特意開辟了"讀者問專家答"板塊。第一個問題就很有代表性:"方教授,電視上說駱駝奶能治糖尿病,是真的嗎?"
方稷的回複既專業又通俗:"駱駝奶不是藥,但它含有的胰島素樣蛋白確實對控糖有幫助。記住:任何把食物說成神藥的,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