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開辦一個月後,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方稷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讀者來信。
信紙是作業本撕下來的,字跡稚嫩卻工整:
"方爺爺,我是沙縣小學五年級的李明。我代表我自己和家裡人對您表示感謝,奶奶一直迷信保健品,掏空了她的養老積蓄買蜂王漿膠囊,但是自從她迷上看您的專欄,那些害人的推銷員奶奶不再和他們買東西,現在爸爸媽媽和爺爺都特彆的高興,知道這個專欄的寄信您都會看到,我代表家裡人對您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方稷當即回信。
"這下可好,"鐵柱看著堆成小山的信函苦笑,"您比縣委書記還忙了。"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發生了,為了豐富專欄,方稷找了很多業界靠譜的營養學家,給出專業的營養建議,還有大家會走入的健康誤區,由方稷來潤筆共同發布。
方稷的專欄很快成了《科技生活報》的金字招牌。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和質疑。一封封讀者來信堆滿辦公桌,字裡行間滿是焦慮:
"方教授,聽說西瓜打甜蜜素,是真的嗎?"
"轉基因大豆會不會致癌?"
"我家孩子天天喝牛奶,聽說都是抗生素?"
"這樣不行!"方稷拍案而起,"因噎廢食會出大問題的!"
《農藥殘留≠毒藥》專題
方稷決定做一期重磅專欄。他帶著團隊走訪了省農科院的檢測中心,親自觀摩農藥殘留檢測全過程。
想讓大家知道,農藥打多了不光費錢,還會把植物燒了,所以,隻可能是打少了遭蟲害,餐桌上不會有農藥過量的問題。"這就好比在遊泳池裡滴一滴墨水,根本染不黑整池水!"
主要是農藥打太多根本種不活莊稼的。
收完今秋的麥子,團隊的人都休息在試驗田邊時。金黃的麥浪在風中翻滾,遠處新栽的果樹上已經掛滿了果實。
"還記得我們辦小報的初衷嗎?"方稷問大家。
筱枳搶著說:"讓科學知識走出實驗室!"
鐵柱知道方老師最近看到那些回信的欣慰:"方老師是想幫老百姓識破騙局!讓真正的良心企業,和民眾不要被一些拙劣的偽科學騙了。"
古麗小聲說:"對,是讓我阿媽這樣的普通人也能看懂..."
方稷點點頭輕聲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做科普。不是為名,不是為利,隻為每一個普通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知道,這些印在報紙上的文字,就像他們播下的種子,正在這片土地上悄悄生根發芽,終將長成一片希望的森林。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某天方稷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方教授,我是省電視台《健康之路》的製片人,想請您來做期節目..."
先是省電視台找來要做專題報道,然後是省農科院的專家團下來考察。最讓人驚訝的是,幾個曾經推銷"保健品"的商家,竟然主動找上門來求合作,方稷直接將人趕了出去。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