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真實的偉大_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9章 真實的偉大(1 / 2)

"今天結束了?"徐慧輕聲問。

"嗯。"他保存好文件,開始仔細擦拭實驗台。

徐慧關上攝像機,忽然說:"謝謝方教授,辛苦了,我終於明白這次的采訪主題了。"

方稷抬起頭,有些疑惑。

"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科學家了。"徐慧看著那些整齊的樣本櫃,"不是閃光燈下的領獎台,而是日複一日的堅持。不是激動人心的突破,而是千萬個枯燥數據的積累。"

方稷笑了笑,那可能是他今天第一個真正的笑容:"明天還要繼續,你要是累了......"

"不,"徐慧重新打開攝像機,"請讓我繼續跟拍。我想記錄下真實的您,記錄下科學最本來的樣子。"

窗外,沙漠的星空格外璀璨。實驗室的燈光下,兩個身影還在忙碌——一個在整理最後的數據,一個在記錄這平凡而偉大的一刻。

徐慧知道,她可能拍不到想象中那些"精彩"的畫麵,但她正在記錄的,是比任何獎項都珍貴的真實——那就是在無人喝彩的漫漫長路上,一個人對信念的堅守。

要走那天,徐慧下午采訪了幾位和方稷日常工作中有接觸的類似於筱枳,鐵柱,想要和方稷告彆時,他們說方教授還在田裡。

"方教授還在田裡,"助手指著遠處一個身影,"您可以直接過去。"

徐慧端起攝像機,調整到最佳光圈。逆光中,一個消瘦的身影正蹲在田埂上,手裡拿著什麼在記錄。她悄悄靠近,準備捕捉科學家工作的精彩瞬間。

但當她透過取景框看清畫麵時,不禁愣住了——方稷隻是在重複著一個動作:測量、記錄,再測量、再記錄。田埂很長,他一步步往前挪,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駱駝。

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沙漠的風吹亂了他花白的頭發。那一刻,徐慧突然意識到,她想象中的那些"精彩瞬間",可能需要用無數個這樣單調的時刻來換取。

不是想象中的麥浪翻滾,而是一個孤獨的身影,在無邊的沙漠中,一步步丈量著大地。

回到北京已經一周,徐慧仍時常在夢中回到那片沙漠——灼熱的陽光,無邊的沙海,以及那個在田埂上默默前行的身影。

剪輯室內,顯示器上反複播放著拍攝的素材。剪輯師小張打了個哈欠:"徐姐,這段又拍了20分鐘測量過程,真的要全用嗎?觀眾會睡著的。"

徐慧沒有回答,隻是讓畫麵繼續播放。鏡頭裡,方稷教授蹲在麥田裡,用遊標卡尺測量株高,記錄,然後移動到下一株。一遍,又一遍。沙漠的風聲成為唯一的背景音。

"就這段,"徐慧突然說,"用長鏡頭,不要剪。"

小張困惑地轉頭:"可是這段太長了,節奏會..."

"這就是節奏。"徐慧輕聲說,"科學的節奏。"

她走到控製台前,親自操作起來。畫麵中,方稷的身影在廣袤的沙漠中顯得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堅定。徐慧加入了同期聲——測量儀器的輕微哢噠聲,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聲,還有偶爾傳來的風聲。

"你看,"她指著屏幕,"這不是單調,這是堅持。"

深夜的辦公室,徐慧對著采訪稿發愁。采訪稿已經修改了第七版,但總覺得少了什麼。

"方稷教授的成就是突破性的..."她讀著剛寫的開頭,突然全部刪除。

那些華麗的辭藻,那些煽情的描述,都與她親眼所見的真實格格不入。

她閉上眼睛,仿佛又站在了沙漠中。熱浪撲麵而來,方稷教授的背影在田間移動,汗水沿著他的脊背滑落,在舊襯衫上洇開深色的痕跡。

徐慧重新開始寫作,這次她不再試圖塑造一個英雄,隻是平靜地記錄:

"清晨6點,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氣溫是17攝氏度。方稷教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像過去的1295天一樣,從巡田開始..."

她描述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如何小心地捧起一株麥苗,描述他如何跪在沙地裡檢查滴灌管道,描述實驗室裡那些無聲的夜晚。

寫到第三千字時,徐慧突然停下來。她意識到,這篇文章可能不符合台裡期待的"先進工作者典型報道",但它是最真實的。


最新小说: 霓虹下的舊手機 全球末世,旅行青蛙幫我囤物資 惡雌挺孕肚流放,雄獸們寵瘋啦 飼鴉的魔女 寵你生生世世 四合院:從怒懟眾禽開始走向巔峰 三國:我帶黃巾闖天下 邊軍:從女囚營開始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透視眼亂看?我真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