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_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13章 自然的力量(1 / 1)

老人憨厚的笑了笑,指著田埂四周:"你再仔細瞧瞧。"

方稷站起身,走近麥田仔細觀察。這時他才發現,麥田四周種著一圈密密麻麻的油菜,嫩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這是..."方稷若有所思。

"蚜蟲就好吃這一口,"老人慢悠悠地解釋,"油菜比麥子香甜,蚜蟲都先去吃油菜了。"

方稷頓時來了精神:"那油菜不是要被吃光了?"

"不會不會,"老人擺擺手,"油菜招瓢蟲啊!瓢蟲來了就吃蚜蟲,這麼一來二去的,兩邊差不多扯平了。糟蹋不了多少油菜的。"

他繼續解釋道:"等油菜長老了收起來榨油,那時候麥子也長老了,麥殼硬邦邦的,蚜蟲想咬都咬不動嘍!"

方稷如醍醐灌頂,激動地抓住老人的手:"老哥,您這法子太妙了!這是打了一場時間差的戰役!"

老人憨厚地笑笑:"哪是我想出來的?這是老輩子傳下來的法子。我爺爺那輩就這麼種地,那時候還沒這些農藥呢!"

方稷跟著老人來到田邊的小屋前,兩人坐在樹蔭下繼續聊。老人姓李,今年七十二歲,種了一輩子地。

"現在年輕人圖省事,都用藥。"李大爺搖搖頭,"那是沒見過早些年沒藥的時候,地裡照樣長出好莊稼。"

方稷好奇地問:"那您為什麼堅持不用藥呢?"

"我兒子在城裡工作,不指望我種地掙錢。"李大爺說,"我就種著玩,種的糧食自己吃,送親戚朋友,吃得放心。"

他告訴方稷,不用藥的地雖然產量低些,但品質好,吃起來香。而且長期不用藥,地越種越肥,病蟲害反而少了。

"地裡也有自己的規矩,"李大爺說得興起,"你不能光索取,還得會養護。用藥就像是給地吃止痛藥,暫時管用,但病根沒除。"

方稷當即決定在九重鎮多留幾天。

回到農科所,他立即開始整理筆記。李大爺的方法雖然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但其中蘊含的生態原理很有價值:利用誘集植物吸引害蟲,通過天敵控製蟲害,結合作物生育期特點避開危害高峰...

李大爺帶著他巡視麥田,指著不同位置的油菜講解:"這邊種密些,那邊疏些,都是有講究的。密的地方招蟲,疏的地方通風,瓢蟲才好活動。"

他又帶方稷去看田埂上特意保留的野草:"這些草不能除乾淨,是瓢蟲的窩。要是全除了,瓢蟲沒地方住,就不來了。"

方稷發現,李大爺的麥田就像一個精密的生態係統:油菜吸引蚜蟲,瓢蟲控製蚜蟲數量,一些特定的野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地,而作物的合理布局又為各種生物創造了生存空間。

"這不就是最樸素的生態農業嗎?"方稷感慨萬分,"我們實驗室裡苦苦追尋的,原來早就存在於傳統農法之中!"

更讓方稷驚訝的是,李大爺對每個細節都有獨到的理解:

"油菜不能種太早,也不能種太晚。太早了搶麥子的肥,太晚了招不來蟲..."

"下雨前不能除草,草根濕了好拔,但容易傷著莊稼根..."

"看見那種小花沒有?那是瓢蟲的最愛,得特意留著..."

方稷立即聯係了三亞的團隊,讓他們派人帶著設備過來。同時,他在當地租了一個小院子,準備開展實地研究。

團隊成員到達後,大家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們在李大爺的麥田設置了觀測點,開始係統記錄:

蚜蟲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瓢蟲及其他天敵的活動規律

油菜與小麥的相互作用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變化

結果令人振奮:李大爺的麥田中,天敵種類和數量顯著多於常規農田,蚜蟲危害始終控製在經濟閾值以下,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

"最重要的是,"方稷在實驗日誌中寫道,"這個係統是自維持的。一旦建立起來,幾乎不需要額外投入。"

然而,方稷也發現傳統方法的一些局限:完全依靠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生態平衡的建立需要時間,不同地區需要調整具體方案。

方稷還特彆關注了油菜的綜合利用問題:"我們不能隻讓農民種油菜來防蟲,還要讓油菜產生經濟效益。"

他們試驗了多種油菜品種,最終選育出既能有效誘集蚜蟲,又適合加工成優質菜籽油的品種。

也許,他可以研究一套適合規模化應用的生態防控技術?比如選育更適合的誘集植物品種,開發天敵的人工繁育和釋放技術,設計最優的作物布局方案...

方稷越想越興奮,連夜開始起草研究方案。窗外,一輪明月升起,清輝灑在安靜的農科所大院。在這個普通的秋夜,方稷仿佛看到了中國農業的另一種可能——不是與自然對抗,而是與自然和解;不是依賴化學藥劑,而是借助生態力量。

方稷在農科所的宿舍裡徹夜未眠,台燈下鋪滿了草圖和數據表,在他腦海中演化成了一整套可規模化應用的生態防控係統。他將其命名為"生態協同防控係統",並開始勾勒其核心框架:

"這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方稷在筆記上寫道,"而是用現代生態學原理,重新詮釋和優化傳統智慧。"

一夜的奮戰,晨曦微露時,方稷終於完成了這份《生態協同防控係統概念框架》。他站在窗前,看著遠方漸漸亮起的天空,心中充滿希望。

這份方案不僅是一套技術體係,更是一種理念的轉變,從對抗自然到與自然合作,從化學依賴到生態智慧,從單一生產到多元價值。

他想起李大爺的話:"地裡也有自己的規矩。"科學的意義,不就是要發現和理解這些"規矩",然後用現代技術讓它們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嗎?

方稷知道,前路依然漫長。但從這個秋天的清晨開始,中國農業的綠色發展,有了一條新的可能路徑。這條路徑既紮根於傳統智慧,又綻放出現代科技的光彩;既保護著生態環境,又滋養著人類健康。

在農科所的大院裡,第一縷陽光灑在試驗田上。

方稷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土地上的農田都將變成生態和諧的畫卷:金黃的油菜花環繞著翠綠的麥田,瓢蟲在葉片間忙碌...

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家的夢想,更是一個可能實現的未來。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開局無限藍,我成神級法師 穿書成女配:隻為泡男二 陶家傳 轉職神廚,隨身斬仙飛刀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樹人傳小說 最後一個武林 在線鑒寵,大哥這狗認為在訓你啊 死神也有KPI 超級神武道 求生在末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