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混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殺得流血漂櫓、屍積如山。
大戰從中午打到傍晚,依舊沒有分出勝負。
混戰之中,潘忠被楊沂中所斬,劉以敬被折可存擊殺。
柳元奮勇,斬殺不及緩過勁來的折可存,為劉以敬報仇雪恨。
隻是他還來不及高興,便被楊沂中暗箭射中腹部,失去戰力,退回中軍。
統軍畢先卻尋得機會,以一隊精兵圍住楊沂中,亂箭齊出,將楊沂中射成刺蝟,使其命喪黃泉。
種師道老當益壯,揮劍先後砍殺楚軍主將劉智伯、副將魯成;種師中不負眾望,也先後斬殺楚軍主將劉敏、副將鄭捷,但不及防備,被聞人世崇以神臂弓擊中,身受重傷,被人抬回後方。
大將張浚則於亂軍中殺死畢先,為楊沂中報仇!
姚古含恨出手,也將楚軍副將寇猛、顧岑斬殺。
猛將辛興宗則是伺機殺死楚軍水軍副將胡俊,與主將聞人世崇大戰在一處,以死相搏。
王慶見大事不妙,再也不能坐鎮督戰,領著段三娘、段二及禦營使丘翔、中軍羽翼方翰殺出,大軍全部壓上。
一時之間,打得種師道等人難以招架。
但西軍果然精悍,即使處於絕對劣勢,也沒有潰敗,而是化整為零,結為一個個小陣,繼續死磕楚軍。
童貫幾人在後方見了,知道再不出手,隻怕大事不妙,於是紛紛從兩翼包抄過來,搶攻王慶左右兩側。
王慶分兵阻擊,繼續與宋軍混戰。
大戰持續到天黑不見光亮,雙方才各自鳴金收兵,清點兵馬。
楚軍未能大獲全勝,反而折損了大部分將領,兵馬也損失過半,自然氣氛凝重。
王慶退回大營,升帳聚將,隻有段三娘、柳元、段二、範全、龔端、龔正、聞人世崇、丘翔、方翰、施俊十員將官還在,而且柳元傷勢雖不致命,短時間也恢複不得戰力,其餘將領則全部戰死。
二十八萬大軍,也折損了十三萬,可謂是元氣大傷。
宋軍這邊,氣氛也十分低沉,種師中、姚平仲重傷不起;折可存、楊沂中戰死;辛興宗也在後續混戰中被斬掉一臂,儼然成為廢人。
就是隨後前來襲擊的劉光世,也被流矢射中左眼,成為獨眼龍。
完好無損的,隻剩下最高統帥童貫、大將劉延慶、張俊、種師道、姚古、張浚幾人,大軍也折損了五萬餘人,而且大部分是西軍精銳。
算下來,王慶還有十五萬大軍,而宋軍這邊,前線隻剩下七萬大軍,而且精銳偏少,要再戰一場,必須增兵,將皇城禁軍調派出來,否則隻怕有敗亡之憂。
但無論如何,此戰,宋軍算是勝了,幾乎是一比三的戰損,不愧西軍威名,也不愧他們累世將門身份。
隻是,接下來的局勢,十分艱難,一個不慎,隻怕有亡國之憂。
童貫升帳議事,尋求下一步戰術安排。
種師道沉默許久,斬釘截鐵道:“我意,於後半夜率軍襲營,殺賊軍一個措手不及!”
眾人聞言,都倒吸一口涼氣,這也太匪夷所思了,種相公莫非是失心瘋了?
白日一場大戰,雙方都筋疲力儘,誰也沒有占到便宜。
如今,自己這邊將不過六員,兵不滿八萬,而且精銳不多,銳氣皆無,如何還做的夜襲之事。
然而,種師道卻堅持己見,認為王慶也篤定自己這邊無力夜襲,因此防備必然不足。
若是大家加把勁兒,奮力一搏,必定可以一舉擊潰楚軍,使其再無跟官兵叫板的資本,隻要大家豁出去,拚上一次,那麼日後就再無亡故之憂,隻有立功之機。
白日一場大戰,雖然宋軍損失慘重,但比起楚軍,那就好了太多。
楚軍傷亡巨大,必定士氣大跌,短時間很難恢複軍心士氣,此刻隻怕正在上演哭天喊地的悲傷畫麵,慶幸劫後餘生,哪還能想到宋軍來襲,做好充足準備。
在種師道一番分析下,眾將都被說服,童貫也很是期待能因此立下大功,成為護國第一功臣,說不得能因功封王!
此前失去收複燕雲,受封異姓王的機會,如今,隻要再徹底擊敗王慶,自己身為主帥,必定是護國第一大功。
隻要新上位的趙官家不是吝嗇的,還要用自己抵禦昭國,那就能舍得一個異姓王的封號,繼續籠絡自己,為宋國續命。
童貫沉浸在封王的美好幻想之中,當即便答應了種師道的提議,同意其領四萬大軍夜襲楚軍。
種師道見童貫答應,如釋重負,謝過童貫之後,便下去整頓兵馬,命大軍抓緊時間補充體力,做好出戰準備。
楚軍這邊,果如種師道所料。
大軍退入大營後,王慶升帳聚將,清點傷亡。
然後,他便悲哀的發現,此戰楚軍損失慘重。
原本必勝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如今雖有十五萬兵馬,但那是算上馬步水三軍以及親衛軍等,很多原本是沒計劃投入戰鬥的人員。
純正的戰將,更是隻剩柳元、聞人世崇、丘翔、方翰四人,其餘人多少有些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