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就這樣輪番交戰,打了兩個月。
但李乾順驚訝的發現,他的戰術對昭軍效果不大,非但沒有利用增兵戰術將昭軍給消耗一空,反而是他這邊的兵馬損耗極快。
平均算下來,西夏軍與昭軍的戰損,一致超過了五比一,甚至戰力不強的部落兵,能達到驚人的八比一。
也就是說,他們幾乎要折損五至八人,才能消耗掉一個昭軍。
這種戰損比,是誰都不能接受的。
但是,李乾順彆無選擇。
騎兵出戰,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戰術。
一旦舍棄了出城野戰的戰略,那麼昭軍的步軍就會蜂擁攻城,將馬軍困死城內,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而且,昭軍有了先進的火器,就算把騎兵當步軍用,也守不住興慶府。
因此,他隻能選擇這種自殺式的戰鬥,企圖能將昭軍消耗到一個可以將其一戰擊敗的程度,然後就可以順勢反推。
隻是,眼看兵力來到了三比一,正欲再全軍壓上拚一把時,昭軍援軍卻到了。
無比鬱悶的李乾順隻好繼續執行車輪戰術,每日派出五萬騎兵,在城下與昭軍衝陣廝殺。
然而,這次他們卻再次踢到了鐵板。
從燕京趕來的楊再興和張憲,被杜壆安排為今日先鋒主力。
二將自是喜出望外,摩拳擦掌整兵列陣。
他們帶著各自整訓的兵馬,前來興慶府,就是要建功立業的。
對此,杜壆也很通透,林衝如此看重二人,又在如此關鍵時候派來協助自己,想必這二人的武藝和統兵作戰能力,都是佼佼者。
不然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整訓出一支可戰之兵。
既然這個人情自己必須給出去,索性就成人之美好了,總攻第一戰就交給這兩個小將。
兩人也沒有讓杜壆失望,領了命令,不過一炷香時間,就見大軍整頓得井井有條,馬步軍兵布置嚴謹,配合也很是講究,儼然是軍團戰最好的陣勢。
杜壆忍不住點點頭,將指揮權也下放二將,命二人隨機應變,與出城的五萬西夏兵正麵對決。
楊再興擺出鋒矢陣,自己充當矛頭,目標直指對方先鋒大將。
而張憲擺出了魚鱗陣,將大軍呈多層梯次排列,前排士兵緊密靠攏,後排依次錯列,整體形似魚鱗。
他也立於軍前,充當大軍風向標。
西夏這次的統軍大將是仁多保忠,是個本事不俗的,天佑民安五年,梁乙逋陰謀發動叛亂,仁多保忠與大首領嵬名阿吳等聚集部眾將其誅殺,在穩定西夏政局方麵發揮了作用。
此番,仁多保忠臨危受命,領兵出戰昭軍。
他頂盔摜甲立於大軍陣前,一雙虎目似要擇人而噬。
然而,對麵的楊再興見狀,絲毫不懼,反而饒有興致的打量起他來。
仁多保忠頓時感覺自己的虎威被人壓了一頭,一種十分不爽的感覺讓他異常難受,於是,他跨馬舞刀,盯著桀驁不馴的楊再興,帶兵殺了上來。
楊再興見狀,拍馬挺槍,領兵衝殺出去,正麵對撞。
兩支馬軍轉瞬之間便撞在一處,一時之間,隻見場中人仰馬翻,喊殺連天,打得十分激烈。
楊再興充當矛頭,直奔仁多保忠……